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子妃……有点意思。”他喃喃自语,将那张写着金銮殿上始末的纸条,缓缓凑到烛火上,看着它化为灰烬。

“大人,那这‘御品鲜’的差事……”旁边的侍郎小心翼翼地问。

李德裕嘿嘿一笑,露出满口黄牙:“急什么?皇上只说协同,又没说什么时候办完。太子殿下年轻,有冲劲是好事。

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得帮殿下把把关,考虑周全嘛。这推广的章程,预算的审核,人员的调配……哪一样不要时间?拖一拖,看一看,总没坏处。”

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然拉开了序幕。

翌日,天刚蒙蒙亮,宋清沅便起了身。她特意换上了一套相对低调却不失身份的宫装,既不显得咄咄逼逼人,又不至于被人轻看了去。

沈演之早已在殿外等候,他今日穿了一身玄色常服,金线绣着暗纹,更衬得他身姿挺拔,气度沉稳。

“准备好了?”他见她出来,便自然地伸出手。

宋清沅将手搭在他的掌心,点了点头。“走吧,去见识见识传说中的‘官场不倒翁’。”

户部衙门坐落在皇城的主干道上,朱漆大门,石狮镇守,一派庄严肃穆。门口的官差一见是太子的仪仗,连忙跪地相迎,一路通报进去。

户部尚书李德裕领着一众属官,早已在大堂外候着。见到沈演之和宋清沅,立刻领头跪拜:“臣,户部尚书李德裕,携户部全体官吏,恭迎太子殿下,太子妃娘娘。”

“李尚书请起,诸位大人请起。”沈演之虚扶一把,声音温和,“孤与太子妃今日前来,是为‘御品鲜’一事,叨扰了。”

“殿下言重了,为殿下分忧,为陛下办事,乃我等分内之责。”李德裕满脸堆笑,那张布满褶子的脸笑起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他侧过身,恭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殿下,娘娘,衙门简陋,还请到后堂奉茶。”

进了户部的正堂,一股陈旧的墨香和纸张的味道扑面而来。四壁堆满了高高的卷宗架,官吏们在各自的案牍后忙碌着,算盘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一派繁忙景象。

宋清沅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地方,看似杂乱,却乱中有序,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被繁琐公务磋磨出的麻木和精明。

后堂里,茶早已备好。

分宾主落座后,李德裕亲自捧上茶,这才开口:“昨日听闻娘娘在金銮殿上慧心巧思,以雷霆手段勘破奸计,实在是令老臣大开眼界,佩服之至啊!”

“李尚书谬赞了。”宋清沅浅浅一笑,“不过是些自证清白的小伎俩,上不得台面。倒是这‘御品鲜’,既得了父皇的嘉许,往后还要多多仰仗李尚书和户部的各位大人。”

“好说,好说。”李德裕连连点头,随即面露难色,叹了口气,“娘娘有所不知啊。这推广之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

首先,便是这章程。咱们是官府出面,凡事都要讲究个规矩。这‘御品鲜’的定价几何?是全国统一,还是因地制宜?

销售的渠道是设官营专卖,还是交由商贾代理?若是官营,人员的编制从何而来?若是商贾代理,又该如何遴选,如何确保他们不哄抬物价,欺压百姓?”

他一开口,便是一连串的问题,个个都切中要害,却又繁琐得让人头大。

宋清沅带来的侍女呈上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计划书。

“李尚书请看,这些问题,我与殿下昨夜也商讨过,初步拟定了一个方案。”宋清沅的声音不急不缓,“我们认为,‘御品鲜’当以亲民为主,定价不宜过高。

初步定价为每瓶五十文,这个价格,寻常百姓人家也能承受得起。至于渠道,初期可双管齐下,在各大州府设立三到五家官营示范店,作为标杆。

同时,面向全国招募诚信商贾作为代理,只需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并承诺遵守官方指导价,便可获得售卖资格。”

李德裕接过那厚厚一沓计划书,只翻了两页,眼中的讶异一闪而过。这计划书条理清晰,从定价策略、渠道建设、宣传方案到风险管控,可谓是面面俱到,详尽得不像出自一位深宫太子妃之手。

“娘娘心思缜密,此方案……甚好,甚好。”李德裕嘴上夸着,手却将计划书放在了一边,又端起了茶杯,“只是……这设立官营店,需要场地、需要人手;这招募商贾,需要审核、需要监管。凡此种种,都需要银子啊。

殿下,娘娘,您二位是知道的,我这户部,就是个空壳子。去年北境雪灾,南边水患,国库的银子流水似的往外淌,如今已是捉襟见肘。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钱来办这件事了。”

他一脸的为难,仿佛心疼国库的每一文钱。

沈演之一直静静地听着,此刻才缓缓开口:“钱的问题,李尚书不必担忧。父皇昨日赏赐的千两黄金,孤打算全部拿出来,作为‘御品鲜’推广的启动资金。想来,应该是够了。”

李德裕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没想到太子竟然会自掏腰包,而且是皇帝的赏赐。这一下,他最常用的“没钱”这个借口,就被堵死了。

“殿下高义,老臣佩服!”李德裕立刻换上一副感动的表情,“既然资金有了,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只是……这人手,还是个大问题。

户部各司,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在是抽不出人来啊。要不这样,老臣先让度支司的郎中牵个头,组建一个筹备小组,先把章程再细化细化,把各地的市场情况再摸排一遍。

此事事关重大,马虎不得,定要稳扎稳打,方能不负陛下和殿下的厚望。您看,三五个月,应当能有个初步的眉目?”

宋清沅差点气笑了。

好一个“三五个月”!这老狐狸,真是把“拖”字诀用到了极致。等他三五个月摸排完,黄花菜都凉了。这哪里是稳扎稳打,分明就是要把这件事拖到不了了之。

她正要开口反驳,沈演之却对她递了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李尚书所言极是。”沈演之竟然点头赞同了,“此事确实需要周详计划。那就有劳李尚书费心了。人手方面,孤倒是有个想法。

孤的东宫还有些得用的属官,可以派过来协助筹备小组,听从李尚书的调遣。这样一来,既能为户部分忧,也能让他们多学学如何处理政务,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