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1章 女扮男装的算学天才

老嬷嬷起身,急切地说道:“沈姑娘,我住在城内,听闻城外灾民无数,您日夜操劳,我有个不情之请。”

她顿了顿,侧身让开,露出一直跟在她身后的一个身影,“这是我的……儿子,名叫阿衡。略通些算学,人也还算机灵勤快。如今沈姑娘正是用人之际,我斗胆想让他来给您帮帮忙,跑跑腿,打打下手也好,总好过在家吃闲饭,也算是为城外灾民尽一份心。”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阿衡身上。只见他身材瘦小单薄,穿着一身粗布男装,脸上还故意抹了些灰,唯有一双手指,倒是纤细修长。

沈桃桃看着这个身影,觉得有几分眼熟,仔细回想,猛然记起。

荣城破城那日,田德方府中大乱,她曾远远瞥见过他一眼,当时只觉这嬷嬷的儿子过于清秀文弱,如今看来……

阿衡感受到沈桃桃审视的目光,身体微微一颤,“小……小人阿衡,见……见过沈姑娘。”

沈桃桃是何等眼力,一眼便看出这阿衡脖颈光滑,并无喉结,耳垂上虽有泥垢,却隐约可见细小的耳洞痕迹。

再联想到田德方素有掳掠美貌少女的恶行,她瞬间明白了。

这哪里是什么儿子,分明是个为了保全自身,不得不女扮男装的姑娘。

老嬷嬷称其为儿子,想必也是怕女儿身会谋不到差事。

沈桃桃心中了然,却并不点破。

女子生存不易,这份小心谨慎可以理解。

她心中微微叹息,面上却不动声色,反而放缓了语气,温和地问道:“阿衡,不必紧张。嬷嬷说你懂算学?”

阿衡见沈桃桃目光清澈温和,轻轻点了点头,“回……回沈姑娘话,略懂一些粗浅的算法。”

“哦?”沈桃桃心中一动,眼下正是急需算学人才之际,她便有心考较一番。

沈桃桃随手拿起桌上一本记录仓廪的粮册,目光扫过几个数字,便出了题目。

她语速平稳,直指当前最核心的物资分配难题:“阿衡,你听好。第一问:若我军现有粟米五百石,需分给城外一万五千流民,维持三日稀粥供应。你且算算,若要撑过三日,每人每日实际能分得多少合?是否够用?”

问题刚落,只见阿衡在听到数字的瞬间,肩膀微微一颤,她甚至没有要纸笔,更没有像寻常账房那样下意识地去摸算盘。

仅仅是几个呼吸的停顿,她便开口了,“回沈姑娘话。小人且算与沈姑娘听。总米五百石。一石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为十合。故五百石即为五十万合。需供应一万五千人,三日之需。”

“然,”她话锋一转,逻辑极其清晰,“我军现仅有米五十万合,远不足以按标准供应。故,需以现有米数,均分给一万五千人,支撑三日。那么,每人三日可得米数约为三十三合。”

“再均摊至每日,便是每人每日十一合。”

“故此,在当前粮储下,若要维持三日,不得不降低粥的稠度,以量充饥,实为无奈之举。若粥稀如水,十一合亦仅能吊命尔。”

她不仅算出了结果,还一眼看出了数据背后隐含的困境和无奈。

沈桃桃眼中讶异之色更浓,却不露声色,立刻抛出第二个更复杂的问题,涉及工程和人力估算:

“好。第二问:若搭建一个可容百人的简易棚户,需木材二十方。现登记在册的青壮流民约有八千人。若将这些青壮全部投入砍伐木材,每人每日平均可砍伐木材零点一方。你算算,一日之内,最多可获木材多少?可搭建多少容身之所?”

阿衡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立刻接口,心算速度快得令人咋舌:

“回城主。青壮八千人,每人每日伐木零点一方,则一日总获木量为八百方。”

“每个棚户需木二十方,则可搭建棚户数为四十个棚。”

“每个棚户可容百人,四十个棚即可安置四千人。”

“然,此仅为理想之数。需考虑木材运输,搭建人工,以及非所有青壮皆能全日伐木,实际成效恐需打八折乃至对折。若按八折算,一日大致可安置三千二百人。”

她再次不仅给出了理论数值,还考虑到了实际的损耗和效率问题。

沈桃桃心中已是惊喜交加,但她压住情绪,问出了最关键的第三问:

“甚好,那么第三问,依你之见,该如何设定这‘工分’?比如,砍伐一方木材,记多少工分?搭建一个棚户,记多少工分?又如何与每日口粮挂钩?需定出一个既能激励劳作,又不会耗尽存粮,且相对公平的章程。”

这一次,阿衡沉吟了片刻,显然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复杂的模型。

约莫十息之后,她再次开口:

“沈姑娘,小人以为,工分制需简易明了,便于核算。可设:伐木一方,记十分。参与搭建一个完整棚户,记二十分。”

“口粮兑换,不宜完全按劳分配,需兼顾人道。可定为:每日出工者,无论出力多少,皆先发放基础口粮,如稀粥两碗,吊命所需。超出基础部分,再按工分兑换。”

“例如:设定每十分工分,可多换稠粥一碗,或干粮一块。具体兑换比例,需根据每日粮食总支出倒推计算,确保收支大体平衡,略有盈余以备不时。”

“如此,壮劳力可多得食,老弱亦可凭力所能及之劳作换取基本生存,既能鼓励劳作,又可避免强者通吃,弱者饿毙,维持大体稳定。”

这一番话下来,不仅计算精准,更是考虑到了人性和可持续性。

沈桃桃听完,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赞赏,“好!心思缜密,计算如神,更难得的是通情达理。阿衡,从此刻起,所有流民登记,物资调配,工分核算之事,便由你主要负责。你需要多少人手,需要何种协助,尽管开口。赵青,你务必全力配合阿衡。”

阿衡被这突如其来的重用惊得愣了一下,随即脸上泛起一丝激动的红晕,深深一福:“阿衡必竭尽全力,不负沈姑娘的信任!”

其心算之迅捷,逻辑之严谨,对数字之敏感,远超寻常账房,甚至让在场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吏都自叹弗如。

沈桃桃知道,她意外地挖到了一块瑰宝,这为破解眼前的困局,增添了一份至关重要的力量。

老嬷嬷见沈桃桃如此重用自己的“儿子”,激动得老泪纵横,连连道谢。

有了阿衡这个“人形计算器”的加入,繁琐庞杂的数据处理工作顿时变得井井有条。

她心思缜密,计算精准,很快就将混乱的流民信息初步归类,并制定了清晰的物资分配和工分兑换方案。

沈桃桃的以工代赈方案,终于得以迅速推行下去。

青壮年被有效组织起来,砍伐木材,搭建棚户。

妇孺老弱也分配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如采集野菜,缝补衣物,照顾孤幼。

秩序开始在混乱中建立,绝望麻木的气氛中,开始注入一丝微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