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宫中流言从未断绝,皆言其死因蹊跷。

而今皇后沈氏,乃国师嫡亲侄女,入宫十余年,表面温婉贤淑,实则手段缜密。

若父皇提及“母后”,究竟是怀念旧情,还是另有深意?

他屏住呼吸,等下文。

太子不敢抬头,只觉背上冷汗悄然渗出。

他知道,这一刻的沉默,或许牵动着后宫风云。

可皇上沉默良久,终究什么都没再说。

那只抬起的手,缓缓放下。

“罢了,这事以后再提。你先退下吧。”

太子躬身行礼,缓缓退出文德殿。

直到走出殿门,穿过重重宫廊,他才敢轻轻吐出一口长气。

方才那番对话,看似顺利,实则步步惊心。

他知道,父皇心中藏着太多未言之秘。

而那句“你母后”,更是如悬顶之剑,不知何时会落下。

皇上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尽头,轻轻叹了口气。

他缓缓闭目,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三十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产房内血光冲天,稳婆惊叫,太医束手。

而国师却手持一卷秘符,立于帘外,口中念念有词。

紧接着,皇后难产而亡,而襁褓中的女婴,却被悄然调包……

方才他想说的,是现任皇后。

其实,自从云衿当众指着国师骂“老不羞”那回,皇上就心生疑虑了。

那一日,云衿怒目而斥,声音清亮。

“你这老不羞,当年偷换孩儿,害我母惨死,今日还想瞒天过海?”

当时满殿哗然,国师脸色骤变。

而皇后却在凤座上微微一抖。

虽瞬即恢复镇定,却未能逃过皇帝眼角余光。

他猜,当年国师调换两个女孩的阴谋,皇后,多半也是知情的。

否则,为何她在得知云衿身份后,非但不怒,反而屡次在御前为其开脱?

为何她明知国师行事乖张,却始终维护有加?

这些疑点,缠绕在他心头多年。

至于她到底帮了多大的忙,他没下定论。

或许是被迫参与,或许是从头到尾的共谋。

但皇帝清楚,若无皇后在宫中接应。

仅凭国师一人,绝无可能瞒过整个太医院与东宫耳目。

可为何,他早想除掉国师,却迟迟不动皇后?

不是因为夫妻情分深,下不了手。

他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帝王何来真情?

所谓恩爱,不过权术博弈中的遮羞布。

他之所以留她至今,不是念旧,而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而是因为皇后这些年,有功也有过,勉强抵平了。

她替他稳住后宫,调理六宫事务井井有条。

她生下两位公主,虽非皇子,却也为宗室添丁。

更关键的是,她多次在国师野心膨胀时,暗中通风报信,助皇帝掌握天乩宫动向。

她的存在,既是隐患,也是棋子。

当年先皇后被害身亡,皇上痛不欲生。

唯一的执念,就是拼尽全力护住那两个孩子。

他记得那夜抱着襁褓中啼哭的女儿,誓言此生必为亡妻昭雪,必让幕后黑手血债血偿。

可那时朝局未稳,天乩宫势大,他只能隐忍。

三十年来,他步步为营,只为此刻。

真相将现,仇人将诛。

而江山,终将归于清明。

哪怕先皇后刚走不到一年,皇上依旧顶着满朝文武的非议和压力,毅然决然地将她册立为继后,甚至还将年幼的太子亲手交到她的手中。

这份殊荣,前无古人,恐怕也难有来者。

可只有皇上自己心里清楚,他选择立她为后,并不仅仅是因为感情深厚。

而是因为她身后的家族势力庞大、根基稳固。

更重要的是她并非不能生育,而是不敢生育。

她深知,若她诞下亲生子嗣,便会与太子形成天然的对立。

而一旦有了自己的儿子,人心易变,后位之争必将再度掀起波澜。

因此,她主动选择守身如玉,以保太子之位无忧。

后位,与亲生骨肉,只能二选一。

这是她入宫之时便早已心知肚明的宿命。

只不过,这个选择,终究不是她一个人能决定的。

最终拍板的人,只能是皇上。

这些年,继后对太子的悉心照料,举宫皆知。

无论是为了巩固权势而做戏,还是发自内心地疼爱这个孩子,她都没有丝毫懈怠。

说一句“视如己出”,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太子能够健康长大,性情温和、聪慧稳重,离不开继后日复一日的养育之恩。

可以说,在太子的成长道路上,她的身影从未缺席。

正因如此,皇上本已到了嘴边的话。

关于让她另谋子嗣、或重新考虑生育之事,却终究没能说出口。

他心软了。

他想再等等看,再看看这局面是否会有所转机。

哪怕将来真的走到最坏的那一步,他也宁愿自己承担后果。

……

云衿独自一人晃晃悠悠地往安旭宫走去。

夕阳斜照,宫道上的青石泛着冷光。

她低着头,脚步有些虚浮,心情更是沉甸甸的。

她抬起手,轻轻拎起裙角,小心翼翼地跨过门槛,习惯性地扬声唤道:“柳嬷嬷?你可起来了?我回来了。”

然而,四下静悄悄的,无人回应。

她这才猛然想起。

柳嬷嬷和鹿竹前几日受了重伤,如今还在内殿躺着养伤。

想到这儿,她心头一紧,连忙放下裙摆,转身就要往偏殿去探望她们。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响起一道冰冷刺耳的声音。

“灵灵公主,人还没进殿呢,就在外头嚷嚷上了,成何体统?!一点规矩都没有,像什么话?!”

她猛地回头,只见辛嬷嬷攥着一根乌黑的戒尺,从大殿深处慢悠悠地踱步而出。

“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云衿声音微微发颤,小脸煞白。

她看着辛嬷嬷的眼神,就如同见了鬼一般。

“公主的记性可真是越来越差了。”

辛嬷嬷冷笑一声,缓缓抬起手中的戒尺,轻轻点了点自己的掌心。

“昨日皇后娘娘亲口下旨,命我前来安旭宫,专职教导您宫廷礼仪与规矩。难道,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可……可是……”

她急切地开口,想要争辩。

皇上明明已经亲口答应,允许她不必再拘泥于那些繁琐至极的旧礼。

可她的话还没说完,辛嬷嬷便冷冷地打断了她。

“皇后娘娘知道您近日忙于为皇上调理身体,每日需进宫问安、配药施针,确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