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辩论赛后,阮时苒的名字彻底传开。校刊上甚至用了一整个版面报道,标题是:“新生榜首,一语定全场。”

操场、食堂、图书馆,走到哪都有人盯着看。有人是真心佩服,有人则眼神暧昧:“榜首不光成绩好,还长得漂亮。”

这天晚自习下课,阮时苒走在教学楼外。夜风带着凉意,梧桐叶“沙沙”落下。背后忽然传来一声:“阮同学。”

她回头,宋斯年站在路灯下,手里拎着一袋子热牛奶,灯影把他拉得修长。

“给你。”他递过来。

阮时苒愣了一瞬:“你怎么知道我不爱喝凉的?”

宋斯年眼睛微弯:“上次食堂,你把凉豆浆推开了。”

一句话,打破了她刻意保持的疏离。

两人并肩往宿舍走。校道上有零散的学生,嬉笑声不断。有人看到他们,忍不住低声:“他们俩……是不是在一起?”

阮时苒没理会,步子不快不慢。宋斯年忽然开口:“你不怕这些议论?”

“怕什么?”她淡淡反问。

“怕别人说,你靠我才出风头。”

阮时苒停下脚步,看着他:“那是事实吗?”

宋斯年与她对视,沉默半晌,忽然低声笑:“不是。”

他们之间的空气,悄然生了点不一样的意味。

可这种微妙,很快被打断。

第二天早晨,校园黑板报上突然出现一张匿名小字报,题目赫然写着:《文学社主笔的幕后推手》。

上面影射阮时苒的一切成绩,都是宋斯年暗中扶持;连辩论赛的胜利,也说是辩论队“故意放水”,只为捧红她。

消息瞬间传开。

“真的假的?”

“我就说嘛,一个新生哪来那么大能耐。”

“原来是有靠山。”

流言像火星落进枯叶,烧得飞快。

文学社办公室,短发女孩气得拍桌:“这是谁干的!简直卑鄙!”

学姐脸色难看:“得赶紧澄清。”

冯丽娟在角落里,嘴角微微一翘,没说话。

阮时苒看着那张小字报,神色冷静:“澄清没用,越解释越显心虚。”

短发女孩急了:“那怎么办?你就这么背黑锅?”

阮时苒抬头,声音低而稳:“那就用下一期社刊,让作品说话。”

她话落的同时,门外响起脚步声。宋斯年推门而入,手里捏着那张小字报,脸色阴沉:“是谁写的?”

没人敢答。

他目光落到阮时苒身上,声音压得很低:“不管是谁,这件事——交给我。”

阮时苒与他对视,忽然开口:“宋斯年,这件事不需要你替我背。我自己的路,我自己走。”

空气安静片刻。

宋斯年嘴角牵动了一下,没再多话,只在她桌上放下一本厚厚的资料书:“那至少,这个给你。里面有上届社刊的全部底稿。”

流言发酵得比谁都快。

短短两天,食堂、走廊、图书馆,全在议论。有人摊开手:“不是我说,她再厉害,也不至于每次都正好赢吧?”

有人眯眼:“有宋斯年罩着,谁敢不给面子?”

更有人直接在墙上贴字条:“文学社?恋爱社吧。”

一时间,风声夹着冷笑,吹得人心浮动。

周一上午的大课。阶梯教室里坐满了人。教授刚写下课题,后排忽然有人举手:“老师,我有个问题。”

教授点头:“说。”

那人偏头,声音特意拉得很高:“我想问——文学社的刊物,到底是实力,还是人情?是不是有人走后门?”

全场一静,几十双眼睛齐刷刷转过来。

有人忍不住低笑。有人干脆凑到前排,等着看戏。

教授眉头皱起,还没开口,阮时苒已经站起:“刊物所有稿件,名字和初稿都在档案里。你要怀疑,可以自己查。”

对方冷笑:“档案也能改。”

“那就看下一期。”阮时苒平静开口,“作品能不能站住脚,不靠嘴。”

声音不高,却直直压住了笑声。

偏偏这时,另一人忽然补刀:“可你总和宋斯年走在一起,大家都看见了。这算不算关系网?”

全场哗然,窃窃私语立刻炸开。

前排的宋斯年缓缓抬起头,神色冷冽。他没有起身,只一句话:“我若真要替她铺路,她不必一篇篇熬到深夜。”

安静。死一样的安静。

几个靠近的同学互相对视,心虚地收了声。

教授重重敲了一下讲台:“课堂不是八卦场。再有这种问题,记过。”

板擦落下,黑板刷刷响,声音像一道闷雷,彻底把喧哗压下去。

下课铃响,教室里立刻炸成一片。

“刚才那句话,好苏啊……”

“宋斯年护得太明显了吧。”

“不过他说得对,要真有后门,她早被捧到天上去了。”

不同的声音交织,但一边倒的讥讽少了。

阮时苒收好书,正要走,手里忽然多了一张折好的纸。她摊开,上面只写了两个字:“并肩。”

笔迹锋利,像宋斯年。

她指尖一顿,把纸折回去,压在课本里。

文学社办公室,短发女孩把墙上的字条撕下来,恨声道:“真是阴魂不散。”

学姐冷冷一笑:“越是这样,下一期刊物越要打硬仗。”

阮时苒站在窗边,望着外头人来人往,语气低沉:“那就让他们没话可说。”

第二天一早,辅导员把人叫到办公室。桌上放着投诉复印件。

辅导员问:“你们自己怎么看?”

学姐:“内容真实,立场清楚。没有越线。”

辅导员点点头,又看向阮时苒:“你是主笔。扛得住,就往前推。扛不住,就退一步。”

阮时苒:“不退。整改从技术,不动主旨。”

走出办公室,宋斯年在走廊等。

他递来两份名单:“社联批条的签核人。还有一间老印厂的电话。我打过,能接活。”

学姐眼睛亮了:“救命。”

阮时苒接住资料,语气平稳:“谢谢。”

宋斯年看她:“今晚别熬太晚。”

阮时苒摇头:“来不及。”

两人对视一瞬。

他开口:“有事你说。别硬撑。”

她点头,却没答应。

午后又出幺蛾子。

人物栏的临时拒访。

“上面有人问话,我不方便上刊。”

会场安静了三秒。

有人提议换题:“写校明星,安全。”

短发女孩顶回去:“第一期刚立住‘写身边人’,现在改,像认怂。”

学姐看向阮时苒。

阮时苒:“换人,不换方向。人物改锅炉房师傅,今晚采访。”

大家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