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三
正说着,院子门口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两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走了进来。前面的男人穿着一身迷彩服,皮肤黝黑,眼神精明干练,正是邓勤恩;后面的男人穿着蓝色工装,笑容憨厚,是他的弟弟邓勤高。
“婶子,生日快乐!”邓勤恩手里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快步走到主桌前,对着杨贵碧深深鞠了一躬,“不好意思啊婶子,基地里有点事耽搁了,来晚了。这是我和勤高给您带的礼物,一点心意。”
邓勤高也跟着鞠了一躬,笑着说:“婶子,生日快乐!祝您身体硬朗,笑口常开!”
杨贵碧连忙起身,笑着说:“勤恩、勤高,你们来了就好,还带什么礼物,快坐,快坐。路上辛苦了吧?”
邓鑫元看到邓勤恩,眼睛一亮,连忙起身迎了上去:“勤恩哥,勤高弟,你们可算来了!快坐,我给你们留了位置。”
邓勤恩和邓鑫元紧紧握了握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元儿,你也回来了!你当了大学校长,真是越来越有出息了!我们兄弟俩可有好一阵子没见了,你变化真大,越来越有气质了。”
“是啊,勤恩哥,”邓鑫元笑着说,“我一直想回来看你,可学校里事情太多,一直抽不开身。你在峦堡山搞的养殖基地和茶叶基地,我都听说了,搞得有声有色的,真是厉害。”
提到自己的基地,邓勤恩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托乡亲们的福,现在总算走上正轨了。我在宜昌搞运输的时候,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回家乡干点实事。后来回来,承包了峦堡山的几十亩地,搞起了养殖和茶叶种植。现在基地里养了不少牛羊,种了大片茶叶,还雇了村里十几户乡亲帮忙,大家一起干活,一起赚钱,日子都慢慢好起来了。”
邓勤高在一旁补充道:“是啊,我哥可有本事了!现在基地里的牛羊长得壮实,茶叶也长得好,今年光茶叶就卖了不少钱。我们还打算扩大规模,再建几个牛棚和羊圈,多种几亩茶叶。”
话音刚落,堂哥邓铭就放下筷子,笑着凑了过来:“勤恩哥,你可真是咱们邓家的骄傲!以前你在宜昌跑运输,风里来雨里去,我们就知道你是个能成大事的人。没想到你毅然放弃城里的生意,回来带着乡亲们干事业,这份魄力和担当,我们都佩服得很。现在村里不少闲散劳动力都在你基地上班,每个月能拿四五千工资,比外出打工还省心,大家提起你,都竖大拇指呢!”
这时,支部书记张世见也端着酒杯走了过来,笑着说道:“勤恩这孩子,从小就踏实肯干,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去年他回来创业,我还担心他没经验、搞不好,没想到他不仅把养殖和茶叶产业做得有声有色,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村里修水泥路,他二话不说捐了五万;村口的老年活动中心,也是他出资修缮的。他心里装着乡亲、想着家乡,是咱们村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更是我们基层党员学习的榜样!”
姐哥韦建军也跟着说道:“勤恩哥确实了不起!我上个月去峦堡山办事,特意去他基地参观了,规模真大,管理得也井井有条。他不仅自己搞发展,还免费给周边村民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帮大家联系茶叶销路。我邻居老邓家,以前靠种几亩薄田过日子,后来跟着勤恩哥种茶叶,今年光茶叶收入就有两万多,还盖了新瓦房。有这样的带头人,咱们村想不富裕都难!”
邓勤恩被大家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说:“各位叔伯兄弟,你们太抬举我了。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全靠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咱们都是一个村的乡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应该的。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以后还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把咱们村的产业做大做强。”
邓鑫元听着大家对邓勤恩的称赞,心里很是高兴。他想起小时候,自己和邓勤恩一起在峦堡山放牛,一起逃票看电影的日子。那时候的邓勤恩就很有想法,胆子也大,做事肯吃苦,没想到现在真的在家乡闯出了一番天地,还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和尊敬。
“勤恩哥,你做得太好了!”邓鑫元放下筷子,由衷地赞叹道,“你不仅自己在峦堡山闯出了一片天,还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修水泥路、建老年活动中心,为村里做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事,真是我们这些在外打拼的人学习的榜样。想当年我们俩还是毛头小子,一起在峦堡山的山坡上放牛,牛儿在一旁吃草,我们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吹牛皮;一到晚上有露天电影,就琢磨着怎么逃票,那时候可真是无忧无虑,热闹得很啊。”
“哈哈,可不是嘛!”邓勤恩被勾起了回忆,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放下酒杯说道,“我最记得有一次,邻村放《地道战》,那可是当时最火的电影,我们俩早就盼着了。可那时候家里穷,根本没钱买电影票,就合计着从电影院后面的土墙翻进去。第一次翻的时候,我先爬上去,再把你拉上来,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溜进了人群里,看得可过瘾了。没想到第二天晚上电影还放,我们俩又故技重施,刚爬到墙头上,就被放映员大叔发现了。他气得直骂,我们俩吓得赶紧溜了。可我们不死心,第三天晚上还想去,结果爬到墙上一看,放映员大叔居然在墙头上抹了一大片牛屎!我没注意,一下子就踩了上去,整个人摔在墙根下,后背、裤子上全是屎,臭得不行。你在下面笑得直不起腰,结果也被大叔抓了个正着,最后我们俩不仅没看成电影,还被各自的老爸狠狠揍了一顿,罚着去山上砍了一下午的柴。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虽然调皮捣蛋,却也是最开心的日子啊。”
邓鑫元听着,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眼里满是怀念:“是啊,那时候真是年少无知,就知道瞎闹。没想到一转眼,我们都这么大了,你在家乡干出了一番大事业,我也在外面有了自己的工作。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小时候的趣事,聊着这些年各自的经历,气氛越来越热烈。邓勤恩跟邓鑫元聊起了自己在宜昌打工的日子,聊起了成立运输公司的艰辛,聊起了决定回乡创业的初衷。邓鑫元也跟邓勤恩聊起了自己的求学之路,聊起了在学校工作的经历,聊起了对家乡的思念。
邓鑫元听着邓勤恩的讲述,心里充满了温暖。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村里的路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特别困难。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学本事,将来能让家人和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如今,看着村里的变化,看着邓勤恩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身影,看着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这份坚守,这份初心,终将让这片大山焕发更多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