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寻梦男孩 > 第204章 寻梦男孩(二0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0四

吃完饭,亲戚们陆续散去。邓鑫元让苏晚和念云陪着母亲说话,自己则跟着父亲来到院子里。院子里的牵牛花爬满了院墙,紫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父亲邓宏国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手里拿着竹篾,正在编竹筐。邓鑫元走过去,坐在父亲身边的小凳子上,看着父亲编筐的手。父亲的手很巧,竹篾在他手里灵活地穿梭着,不一会儿,一个竹筐的雏形就出来了。

“爸,您还在编筐啊。”邓鑫元笑着说。

“闲着也是闲着,编几个筐子,给邻居们送过去,或者拿到镇上卖,换点零花钱。”邓宏国头也不抬地说,手里的竹篾继续穿梭着。

邓鑫元看着父亲专注的侧脸,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感激之情。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这样,不管白天干活多累,晚上都会坐在院子里编竹筐,编好的竹筐要么送给邻居,要么拿到镇上卖,换回来的钱用来给他们兄弟俩交学费、买文具。父亲没读过多少书,却用一辈子的言行教他们做人要踏实、要勤劳、要善良。

“爸,妈,谢谢你们。”邓鑫元突然站起身,对着父母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杨贵碧和邓宏国都愣住了,连忙说:“元啊,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快起来。”

邓鑫元没有起来,眼眶里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爸,妈,我想谢谢你们的养育之恩。小时候家里穷,你们省吃俭用,供我读书,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你们虽然文化不多,却教给了我山里人最淳朴、最坚韧的性格,让我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守住本心,从没走过歪路。”

他想起自己刚任江城理工大学校长时,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是父母的教诲一直支撑着他。那些商户送的礼金、建筑商塞的银行卡,他都一一拒绝了,因为他记得母亲说过,清白门庭比什么都重要;记得父亲说过,做人要一步一步走正道,才能站得稳。

“爸,妈,你们辛苦了一辈子,儿子没能好好照顾你们,心里很愧疚。”邓鑫元哽咽着说,“今天是妈的八十岁生日,我想给你们洗一次脚,表达我对你们的感谢。”

说完,他起身走进屋里,端出一盆温水,放在父母面前的地上。然后,他再次跪下,小心翼翼地脱下父亲的布鞋和袜子。父亲的脚很粗糙,脚后跟布满了老茧,脚趾甲也有些变形——那是一辈子在地里刨食、上山砍柴留下的痕迹。邓鑫元把父亲的脚放进温水里,轻轻揉搓着,动作温柔而仔细。

邓宏国看着儿子的动作,眼眶也湿润了。他拍了拍邓鑫元的肩膀:“元啊,爸不怪你,你是干大事的人,学校里有那么多学生等着你去照顾,爸理解你。你能有今天的成就,爸和妈都为你骄傲。”

杨贵碧坐在一旁,看着儿子给丈夫洗脚,眼里满是欣慰的泪水。她想起邓鑫元小时候,总是跟在他们身后,像个小尾巴一样。如今,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还这么孝顺,她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的辛苦都值了。

给父亲洗完脚,邓鑫元又给母亲洗脚。母亲的脚比父亲的脚小一些,却同样粗糙。邓鑫元轻轻揉搓着母亲的脚,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正是这双小脚,支撑着母亲走过了一辈子的艰辛,把他们兄弟俩拉扯大。

洗完脚,邓鑫元站起身,扶着父母坐在椅子上,给他们擦干脚上的水,穿上干净的袜子和鞋子。然后,他再次对着父母深深鞠了一躬:“爸,妈,谢谢你们。以后我会经常回来看看你们,好好照顾你们。”

杨贵碧和邓宏国笑着点了点头,眼里满是幸福的泪水。

傍晚时分,邓鑫元带着苏晚和念云,跟着村支书来到了村里的灌溉站。灌溉站位于村子的东边,旁边是一条小河。灌溉站里安装着几台老式的水泵,旁边还有一些简陋的管道。念云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灌溉站的设备,开始调试自己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

“爸,你看,这个系统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天气情况,自动调节灌溉的水量和时间,这样既能节约用水,又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念云一边调试,一边给邓鑫元讲解着。

邓鑫元看着儿子专注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他想起自己推动继续教育改革时,也是这样,一心想着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基层,让更多的人受益。如今,儿子也继承了他的初心,想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村做点事。

村支书看着念云调试系统,笑着说:“邓校长,您儿子真有出息,要是这个系统能用上,咱们村的农作物产量肯定能再提高一大截。以后,咱们村的农民就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是啊,”邓鑫元笑着说,“我一直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用他们的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村发展。念云能有这个想法,我很支持他。”

调试完系统,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连绵的大山上,给大山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邓鑫元站在灌溉站的门口,望着远处的大山,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站在大山脚下,望着连绵的群山,心里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如今,他已经走出了大山,当了大学校长,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在江城理工大学推行的“双线并行、互促共进”思路,一手抓继续教育改革,推动资源下沉,让优质课程走进乡镇、惠及基层;一手深耕教学管理,破解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痛点,打造“阶梯式实践育人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理工科人才。

他想起自己拒绝那些诱惑时的坚定,想起成立“校园廉政监督小组”时的决心,想起新图书馆项目公开竞标时的透明。这些年,他始终坚守着父母教给他的淳朴和坚韧,守住了做人的底线,也守住了校长的职责。

如今,江城理工大学的博士点申请下来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正在朝着“理工科样板高校”的目标稳步前进。而他的追梦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他想继续推动学校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想继续关注家乡的建设,为白云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想继续做一个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校长。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山间的清香。邓鑫元深吸一口气,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前方的路或许还会有困难和挑战,但他会带着父母的教诲,带着山里人的淳朴和坚韧,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他的追梦之路,就像这连绵的大山一样,没有尽头,只有不断地攀登和前行。

苏晚走到邓鑫元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在想什么呢?”

邓鑫元转过头,看着苏晚,笑着说:“我在想,我们的追梦之路,还在继续。”

念云也走了过来,笑着说:“爸,以后我也要和你一起追梦,用我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邓鑫元看着妻子和儿子,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有他们的支持和陪伴,他的追梦之路会更加坚定,更加漫长。

远处的大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而邓鑫元的心中,也有一座大山,那是父母的教诲,是自己的初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这座大山,将永远支撑着他,在追梦的路上,不断前行,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