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自从在心里和顾老大一刀两断后,为了孩子,痛定思痛。
她想过要和两位小叔子家缓和关系。
最后考虑到以前做过的错事,她没脸。
尤其是在确认顾老头手里那些钱的位置后,一个月后,将所有钱占为己有,有了底气,最终没有道歉认错。
也许日子过得不会像两个小叔子那么好,但家里有一千的存款,没差到哪里去。
不道歉,不缓和,不代表黄丽不会学。
她送几个孩子去念书,顾连城五兄妹,没顾连渊三兄弟聪明,也没太笨。
顾连城和顾涟漪高中毕业,顾连国刚考上高中,顾涟嫣正在读初一,顾连绝在上小学。
三个能上培训班,意味着家里能多出三十六块一个月的收入。
若是以后三个孩子都能转正,在食品加工厂工作,一个工资至少三十六。
三个,一百零八。
钱!
这可都是钱。
黄丽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
每天除了叮嘱大的三个以后一定要好好上课,还会鞭策两个小的努力上进。
请代课老师,确认报名人数,确认课程等。
待正式上课,已是半个月后。
赵春燕没有去,全权交给刘支书和薛文心他们处理。
“厂长,培训班一共分成两个班,一班全是高中毕业生二十八人,二班初中毕业生五十五人。”薛文心做总结报告。
“知道了!”赵春燕手撑着下巴,“嗯,考核的标准以及奖励都说清楚了?”
“昨天正式上课前,都念过一遍了。”
“行!其他的你们严格按照要求去考核,该发多少工资,该发多少奖金,不用和我报备,没其他事你去忙吧!”
高中毕业生加上赵春燕家两个,足足三十个。
有培训班的充分准备,哪怕只有一半人考上大学。
杏花村也能成为松林县的一大神话。
时间在大家按部就班中一晃而过,很快来到10月12日。
赵春燕将收音机拿到办公室,腿架在办公桌上刷着手机,等待着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
对杏花村其他人来说,和平时没多大的区别。
该上班的上班,该下地的下地。
收音机里宣布高考消息恢复的瞬间。
赵春燕放下腿,声音调到最大,提着收音机往外跑。
正在埋头算账的蒋小曼,猛的抬头,一脸不可置信。
“文心!文心!我刚才是不是听错了?真要恢复高考了?”
“没听错!是真的!外面还在播!快!我们出去瞅瞅!”
薛文心拉起蒋小曼就往外跑,锁好办公室的门,往空场地上冲。
激动的不止她们两个,此刻顾不上上班不上班,通通往外跑。
赵春燕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提着收音机,走到食品加工厂的宣传部。
打开广播,将收音机里的消息通过广播传遍杏花村,传到每一个人耳中。
空地上聚集了各个部门的人。
“高考恢复了!”
“高考真的恢复了!我们可以考大学了!”
“哈哈哈哈!我儿子可以参加考高了,可以念大学了!”
“刘老头,你听到没有!我孙女可以参加高考了,以她的成绩,上大学肯定没问题。”
地里。
刘支书抓住程会计的胳膊,咧嘴露出一口大黄牙,笑得眼眯成一道缝。
“老程你听到了吗?真的要恢复高考了!春燕丫头预测的没错!真的恢复了!”
程会计矜持的点点头。
“有春燕那丫头的支持,咱们杏花村肯定是今年考大学最多的村。”
“哈哈哈哈!没错!只要培训班的人稳扎稳打,考大学肯定都没问题。”
两人太过高兴,说的话无所顾忌。
根本没注意到其他人看他们的眼神。
终于有人忍不住问道:“支书,你的意思是赵厂长和你们早知道要恢复高考,特意办了个培训班?”
“是啊!”
刘支书兴奋得条件反射回道,看清楚问话的人,暗道一声遭了,急忙否认。
“瞎说什么,我们怎么提前可能知道?我们办培训班,只是为了给食品加工厂选人才!”
在场的人也不是傻子,很快明白其中的猫腻。
八个月的培训,却只有四个人初中生转正,成为宣传部的人。
怎么想都不对劲。
二十八个高中生难道还比不过四个初中生?
只是出于对赵春燕和刘支书他们的信任,哪怕有疑问有不服也没人去质问,只以为有其他的打算。
原来如此!
原来是为了高考!
为了让孩子们读书,能考一所大学,食品加工厂每个月要花将近一千块。
八个月,整整八千块,就为了给村里多培养几个大学生。
当初心里不服气的人,此时羞愧不已。
村里其他人家里没有高中生的人,想到自己家的孩子只有初中毕业,却还是给他们上课,甚至上高中课程。
明白其中的深意,对赵春燕佩服得五体投地。
赵春燕的良苦用心,处处为村里后代考虑,却从不宣扬的举动,让杏花村的人感动不已。
不管能不能考上,是孩子们的事。
至少村里的领导和赵厂长已经尽力了。
赵春燕的良苦用心,以及长远目光,神预测很快传遍整个杏花村。
讨论程度直接盖过高考恢复。
整个松林县,除了杏花村所有人高兴外,还有两个村的人比其他村的人更高兴。
黄家村和王家村。
两个村的村支书,知道杏花村办培训班,哪怕知道可能没机会,但他们相信赵春燕已经到盲目的地步。
只要杏花村干什么,他们就跟着干什么。
这几年杏花村是松林县发展得最好的,黄家村和王家村便是第二第三。
用黄支书的话说“管他娘的有没有用,咱们先干,万一赵厂长需要人才,哪怕多选一个都是好的”。
两个村的高中生来上课的只有七成,他们没给那些高中生开工资,有些人躲懒没来。
来的人都是看在赵春燕的面子上,希望有一天自己会被选中。
没想到传来这么大的好消息,来上课的人激动得面红耳赤,没来的人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果然跟着赵厂长走不会错!”
整整三天,关于恢复高考,关于赵春燕和刘支书程会计的英明,传遍其他村。
很快各村村支书拍大腿气得胸疼,暗骂刘支书狗,恨自己没有黄支书和王支书果断。
黄支书和王支书第二天骑着自行车,来到杏花村大队部,提着东西来感谢。
刘支书带着人来找赵春燕,才发现赵春燕不在厂里。
开玩笑!
赵春燕早预料到这种情况,高考恢复当天安排好工作,直接跑路,去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