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十天,赵春燕对恢复高考的神预测,传遍整个松林县,谁不羡慕杏花村的初高中生。
有刘支书和程会计稳局面,该上课的上课,该下地的下地。
其他村的人着急忙慌的各种找资料,杏花村的人按部就班的复习。
有培训班的存在,薛文心和蒋小曼并没有提前离职。
陆淮和齐鹏飞知道消息时,心底哗然。
赵春燕果然如他们所料,背后的势力只怕比他们想象的更强大。
至少他们家在年初时,并没有收到高考恢复的消息。
直到六月份,才隐隐收到消息,上面提出议案,正在讨论。
陆淮和齐鹏飞此时非常庆幸,当初并没有因为自己家的傻侄儿\/侄女,真正得罪她。
否则,还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
原本还有点犹豫的齐鹏飞,在这一刻下定决心,不回沪市。
蒋小曼、薛文心和赵春燕的关系不错。
既然赵春燕提议让蒋小曼她们去京城,肯定有其他含义。
她肯定不会害自己媳妇儿,而且以她的性子,只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齐鹏飞经过恢复高考这一波,已经无条件相信赵春燕的能力。
一直到十一月初,赵春燕才又低调的回到杏花村。
厂里要给工人发工资,需她审批。
不得不回。
再说半个月过去,热度也已经降下来。
赵春燕倒不是怕别人来质问,而是讨厌麻烦。
她只想坐办公室摸鱼,刷刷手机,完美又简单的度过每一天。
刚到食品加工厂,看到工人火热的眼神,要不是为了维持厂长的稳重,赵春燕恨不得翻个白眼。
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
给薛文心和蒋小曼审批完,将门反锁得死死的,直到吃中午饭才再次出现。
好在大家也不是不识趣的人,知道厂长十天半个月没出现,肯定是不想被打扰,也没有上前问东问西。
十一月在备考生紧张的复习中一天天过去。
高考前两天,赵春燕以杏花村食品加工厂的名义,给所有准备高考的学生定宾馆。
她带着顾连渊和顾连云去县城的家里休息。
高考当天,赵春燕一大早起床,亲自给两人煮鸡蛋面。
“春燕,你总是这么给力,有你这碗面,我一定给你考个高分回来。”顾连渊拍拍胸口保证。
“嗯!”顾连云点头。
赵春燕送两人去考场,刚到考场,看到刘支书后面参加高考的队伍,笑着点了点头。
“你们加油!祝你们金榜题名,考上理想的大学。”
得到鼓励,杏花村的考生忍不住笑道:“厂长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待!”
“对!我们一定会仔细做题,不给厂长丢脸。”
赵春燕又勉励了几句,看向顾连渊两兄弟。
“我相信你们,准考证,笔都仔细检查一下。”
“放心!出门前,我都检查过了!二哥也帮我检查了一遍。”顾连渊咧嘴笑道。
“嗯!”顾连云嘴角几不可查的弯了弯。
赵春燕目送他们进入考场,邀请刘支书和程会计去家里歇息。
搬出桌子凳子,拿出瓜子水果招待。
她一点也不担心。
刘支书和程会计担心的不行,一会担心钢笔会不会没墨水,一会担心他们会不会拉肚子。
很快第一场考试快结束时,三人去考场稳定军心。
赵春燕接到人,回家后,准备饭菜。
考试这几天,每一顿饭,都是赵春燕做的。
每天都会送他们去考试,去接人。
直到考试结束,兄弟俩彻底解放。
赵春燕带着兄弟俩,撇下顾清行,去省城玩了一圈。
回到村里,刘支书也不敢问大家考得怎么样,内心煎熬的等着结果。
和刘支书一起焦急地还有考生,当然顾连云和顾连渊除外。
他们从省城回来后,该上班的上班。
赵春燕也不急,她在手机上查过,发录取通知书至少要到二月底,收到通知书至少也要三月初。
还有两个月,早着呢。
“咱们厂快要放假了,你爸要上班肯定没空,你说咱们要不要趁着春节假期,去看看你们大哥?”
批假这种事,赵春燕自己就能解决。
谁让她现在是厂长。
“好好好!去!必须去!咱们不是答应大哥,考完就去!”
顾连渊露出一口大白牙,他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省城,还没去其他地方看过。
“去!”
顾连云也忍不住心动。
倒不是多想去看大哥,只是想去其他地方看看。
“行!”
察觉到顾清行幽怨的目光,赵春燕直接忽略。
“我也去!”
顾清行不甘心。
“不行!”
三口拒绝。
赵春燕不想被粘人精缠住。
顾连渊想着好不容易和春燕出去玩,恨不得赵春燕只带他一个,怎么可能同意粘人精的提议。
顾连云纯粹是不想一起出门的人太多,引起围观。
锐利的目光扫过兄弟俩,顾清行见他们不害怕,赵春燕满不在乎地表情,心里很是无奈。
一家之主完全没地位。
现在说话在他们几个面前,比放屁还没个声响。
屁要么响,要么臭。
他的话直接被他们忽视。
“顾清行,好好当你的副局长,别掺和我们之间的事。”
赵春燕还想去将顾连深最后一点好感值刷满。
顺便看看有没有机会,将顾连云最后五点好感值刷成功。
高考那会,经过她无微不至的关心,顾连云好感值增加了两点。
有顾清行在,她肯定没机会和他们三兄弟好好相处。
男人,果然是她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赵春燕瞪他一眼,顾清行不敢再“造次”,只能妥协。
年底。
赵春燕直接忙成陀螺。
作为有肉的食品加工厂,是各厂互换物资里的香饽饽。
今天接待这个厂长,明天接待另一个,还有隔壁省到年底来加订单的。
赵春燕伸个懒腰,对着薛文心和蒋小曼吐槽。
“总算忙完了,明年年初趁着大家不用下地,让村里人帮忙扩大厂房建设,给大家增加点收入。”
“确实要再增加,咱们厂明年腊兔子多出三十万订单,卤鸡蛋七十万个,茶叶蛋六十万个,要增加至少五十名员工。”
薛文心靠在椅子上,眉头紧皱。
“咱们哪来的那么多兔子?”
“这个不用担心,我已经经过县里的批准,咱们松林县每家每户可以最多可以养十只兔子,以兔子的成长周期,每家一年至少能提供三十只。”
“吃不下的,让各村分一分,想必有些村子还是很愿意往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