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恒星供能母港,
在轨道上静静旋转。
它由三百枚太阳能模块拼接而成,
光能汇聚成一条环绕行星的金色光带。
那是人类文明的灯塔,
在红色星空中闪耀,
像一枚永不熄灭的印记。
随着母港的完工,
伍思辰正式宣布——
“载人火星计划,启动。”
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东方。
勇气号的返航刚刚结束,
新的巨舰“曙光号”“飞廉号”“震旦号”三艘载人航天船,
已在轨道船坞内组装完毕。
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声音激昂:
“这将是人类第一次,
在恒星能源体系的护航下,
以太阳为燃料,
直抵火星。”
太空城的发射厅被围得水泄不通。
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短视频平台同时开播。
城市广场的大屏幕上,倒计时声在回荡——
“十——九——八——”
伍思辰站在控制台前,神情沉稳。
“曙光号、飞廉号、震旦号,三舰编队准备完毕。”
指挥官报告:“能量供给链正常,
轨道母港回传功率达标,
所有航员准备就绪!”
伍思辰抬起手,
掌心的光映在他眼中。
“出发吧。
去迎接,属于人类的第二个家园。”
轰鸣声震彻天地。
三艘巨舰在加蓬太空电梯的最高平台释放,
如三道银色流光直冲天际。
地面的人群欢呼、鼓掌、呐喊,
无数手机镜头对准那片天空。
孩子们挥着小旗喊着:
“老师!他们要去火星了!”
有人笑着回答:
“是啊,他们是去点亮那片红色的天。”
几小时后,
三舰编队脱离地月轨道,
切入“恒星能网航线”。
太空舱外,太阳帆在恒光下缓缓展开,
每一片帆翼都反射着金色的光。
“能源输入稳定。”
“航速提升至每秒十九公里。”
“目标——火星轨道,预计航程三十二天!”
航天员通过全息通讯对地球直播:
“我们正穿越光线的航道,
阳光是我们的引擎。”
网络上炸了。
“他们在阳光里飞!”
“这是靠光驱动的人类舰队!”
“大夏真的成了太阳文明!”
三十二天后,
火星在舷窗外清晰可见。
那是一颗被阳光重新唤醒的星球,
母港的光环闪烁着柔和金辉,
像是欢迎他们归来的灯塔。
“准备进入火星轨道。”
“母港信号已对接。”
“着陆程序启动。”
当曙光号穿入大气层,
舱外一片红金交织的辉光,
火星的晨曦与太阳的光在舰体表面融合。
地球上的亿万观众,
在直播屏幕前屏住呼吸。
指挥中心传来一句话:
“曙光号着陆成功——人类,登陆火星!”
全场爆炸。
电视台主持人激动得几乎喊破嗓子:
“他们做到了!
在恒星供能体系的护航下,
人类真正踏上了火星!”
街头、大厅、地铁、校园……
无数人同时在喊:
“成功了!成功了!!”
短视频评论区狂刷:
“大夏:让太阳做引擎!”
“火星:请签收来自地球的阳光!”
“人类文明,升维成功!”
在火星表面,
红色沙尘飘扬,
三位航天员插下旗帜——
那是一面白底金纹的旗帜,
中心是一轮被光环包裹的太阳。
摄像机缓缓拉远,
远处的母港在轨道上闪光,
它的能量,正通过无线回传网输送至地表,
为这颗沉睡已久的星球注入第一份暖流。
伍思辰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来:
“从今天起,
火星不再冰冷。
它有光,有热,有未来。”
西方世界再次陷入沉默。
媒体标题铺天盖地:
《他们真的去了火星》
《恒星航线开通,人类航天的新时代属于东方》
《太阳的继承者:大夏文明的跃迁》
而此时,在太空城观测舱内,
伍思辰望着那片红色的星海,
轻声道:
“我们用了百年,点亮地球;
用十年,点亮月亮;
现在,我们只用了一次航程——
就点亮了火星。”
火星登陆成功的画面,
在全世界的屏幕上同时播放。
红色的沙丘、银色的飞船、闪耀的国旗——
那一刻,全人类都在看,
而西方世界,集体沉默了。
【鹰酱·白宫·全球航天安全委员会】
凌晨四点,
总统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
所有高官都在看那段火星直播。
屏幕中,三位大夏航天员在红色沙地上插下旗帜。
背景音乐是——《星辰的约定》。
总统脸色铁青。
“他们……真的登上火星了?”
航天署署长点头:“是的,先生。
而且是靠恒星供能系统,全程无燃料推进。”
部长低声补充:“他们用太阳作为引擎。”
总统缓缓闭上眼,
深吸一口气,
然后低声说出一句让所有人心寒的话——
“我们再也追不上了。”
几秒钟的死寂。
随后有人拍桌怒吼:
“他们怎么做到的?!我们几十年预算都追不上!”
财政顾问声音沙哑:“因为他们没有再花钱买油,
他们在用光。”
“光?”总统冷笑,“光是免费的。”
“在他们手里,连阳光都有国籍。”
会议室彻底安静。
每个人都知道——
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布鲁塞尔·欧联航天危机理事会】
新闻画面循环播放着那面红色星球上的旗帜。
欧洲各国代表面色苍白,
有人一边喝水,一边颤抖着手。
法国代表苦笑着说:
“他们登上了火星,而我们还在讨论碳排放。”
德国部长摇头:“他们靠太阳出发,
我们还在为油价争吵。”
英国代表讽刺地笑:“
我们以为太空是平的,
他们在那儿造了个文明。”
会议陷入死寂,
最后有人喃喃道:
“他们不是在拓展航天……
他们在重写人类的地图。”
【纽约·华尔街】
金融市场一夜之间陷入暴乱。
“航天能源股”全线暴跌,
无数投资基金爆仓,
交易大厅传来一阵阵咒骂声。
财经主播在镜头前颤抖地念着:
“大夏成功载人火星,能源与交通格局将全面改变。”
屏幕后面,一个分析师苦笑:
“我们在金融模拟中没有这个变量——
‘恒星文明’。”
【伦敦·《经济学人》特刊】
封面是一幅照片——
火星夜空下闪烁的那道光环。
标题写着:
《地球文明,终究追不上太阳的速度》
文中写道:
“当我们还在计算航天成本,
他们已经将能源转化为文明的跃迁。
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定义未来的资格。”
【巴黎·新闻直播间】
主持人强装镇定:
“大夏三艘载人飞船成功抵达火星轨道,
并完成首次地表着陆。”
说完这句话后,她停顿了几秒,
深吸一口气,
缓缓补充:
“而我们,距离第一次人类登火星的计划——
整整推迟了三十八年。”
直播间一片寂静。
评论区的弹幕,是满屏的叹息与苦涩。
“我们曾经是世界的灯塔。”
“现在,我们只能看着东方的光照到火星。”
“那是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速度。”
【东京·防卫能源部】
会议室的灯光昏黄。
幕僚报告:“火星恒星母港功率稳定,
他们已具备独立星际能源体系。”
防卫大臣手抖着拿起报告,
沉默许久,
低声道:
“他们点亮了另一颗星球。
而我们,连自己的夜晚都点不亮。”
【罗马·梵蒂冈】
深夜,红衣主教独自坐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台阶上,
看着电视上那颗被光照亮的红色星球。
他喃喃道:
“上帝说,要有光。
如今,人类自己做到了。”
【西方社交媒体狂潮】
#火星登陆#恒星航道#大夏文明
三大词条同时霸榜。
网友留言:
“过去的世界地图以海洋为界,
现在的地图以恒星为界。”
“他们走的是阳光的路,而我们还在摸黑。”
“他们拥有太阳,我们连影子都失去了。”
与此同时,
在地月轨道上,
勇气号与曙光号的信号同步返回地球。
画面中,火星地平线上升起第一道日光,
照亮了那片金红色的大地。
伍思辰站在太空城的观测舱前,
望着那颗闪耀的行星,
淡淡说道:
“他们惊讶于我们的速度,
却忘了——光,本来就走得比他们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