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无冕之相 > 第134章 夫人怀胎中,拒绝一切联姻诱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夫人怀胎中,拒绝一切联姻诱惑

曹操中路军主力,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河北重镇——黎阳。此城地处黄河北岸,是渡过黄河进攻邺城的重要跳板,城高池深,守军数万,粮草储备亦足,乃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张辽的东路军虽进展顺利,但被阻于黎阳以东,若强攻,即便能下,伤亡必大,且会拖延整个北伐进程。

中军大帐内,气氛略显凝重。曹操盯着沙盘上黎阳的模型,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台:“黎阳不下,我军如鲠在喉。诸位有何良策?”

众将议论纷纷,多主张围困或寻找战机强攻。郭嘉脸色苍白,裹着厚裘,轻咳道:“黎阳守将淳于琼,虽非顶尖将才,但凭借坚城,负隅顽抗,确是一患。强攻非上策,还需以计取之。”

周晏坐在下首,并未急于发言,而是翻看着手中“蜂房”刚刚送来的关于黎阳守将以及城内各大势力的最新情报。当看到关于“中山无极甄家”在黎阳的产业以及其与守将淳于琼往来密切的记录时,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就在这时,帐外亲兵来报:“都督,营外有一自称甄家管事之人,持名帖求见,言有要事相商。”

曹操与周晏对视一眼,皆有些意外。周晏点点头:“带他进来。”

不多时,一名身着锦袍、气质精干的中年人被引入帐中,虽身处千军万马之核心,却并无多少惧色,举止得体地向曹操和周晏行礼:“小人甄俨,乃中山甄家管事,奉家主之命,特来拜见丞相,周都督。”

曹操不动声色:“甄家?听闻乃河北望族,不知此来何事?”

甄俨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恭敬呈上:“此乃我家家主亲笔信,并附上些许‘薄礼’,聊表心意。”同时,他又取出一个扁平的木匣。

周晏接过木匣打开,里面竟是数卷帛书和一张绘制精细的城防图。他迅速浏览帛书内容,上面赫然是黎阳守将淳于琼近年来贪墨军饷、私吞库帛、以及与地方豪强勾结牟利的铁证,时间、地点、经手人、赃款流向,一清二楚!而那城防图,更是将黎阳城内兵力部署、粮仓位置、乃至几处隐秘的防御弱点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曹操也看完了甄家的信,信中表达了甄家愿弃暗投明,效忠朝廷(实为曹操)的意愿,并献上这些“投名状”,只求曹丞相能保全甄家产业与族人安全。

周晏心中暗叹,这些河北大族,嗅觉果然灵敏,眼见袁氏大厦将倾,便开始迫不及待地寻找下家了。他看向甄俨,淡淡道:“甄家好意,我军心领。这些‘礼物’,确是对破黎阳大有裨益。不知甄家,还有何要求?”

甄俨闻言,脸上堆起谦卑而热切的笑容,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都督明鉴。我家家主还有一言,我家有一女,名宓,年方及笄,素有才名,容貌……亦堪称绝色。家主愿献上小女,侍奉都督左右,永结秦晋之好,以示甄家归附之诚,还望都督……笑纳。”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曹操目光微闪,看向周晏,带着一丝玩味。郭嘉也饶有兴致地挑了挑眉。政治联姻,在这个时代司空见惯,是巩固联盟、安抚降臣的常用手段。

周晏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甄宓之名,他自然知晓,历史上她先嫁袁熙,后成曹丕之妻,容貌才情皆属顶尖。但他内心深处对这种将女子当作政治筹码的行为颇为抵触。更重要的是,他家中已有身怀六甲的蔡琰,以及与他关系微妙的貂蝉。

他沉吟片刻,并未立刻拒绝,而是谨慎回应,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甄家厚意,晏心领。甄小姐才名,晏亦有所耳闻。然,婚姻乃人伦大事,晏家中已有贤妻,且即将临盆。纳妾之事,需得禀明家中夫人,征得其同意,方可定夺。此乃为人夫者之责,亦是尊重。”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斩钉截铁,“至于甄家弃暗投明、献图助破黎阳之功,晏在此便可代表孟德公承诺,只要甄家诚心归附,过往不究,产业依律保全,族人安全更是无虞!孟德公求贤若渴,善待士族,天下皆知!此事,我可做主!”

他这番话,既给了甄家面子,未当场回绝联姻,强调了需要尊重蔡琰的意见,又明确保证了甄家投诚的核心利益,将政治交易与个人婚姻适度剥离,显得既有原则,又通情达理。

甄俨闻言,略感意外,但见周晏态度诚恳,承诺坚定,且将甄家的功劳摆在台面上,心中反而更添几分敬重,连忙躬身道:“都督言重了!是小人唐突。家主之意,亦是表达归附诚意,一切但凭都督与丞相做主!甄家上下,感激不尽!”

曹操此时哈哈一笑,出面圆场:“甄家深明大义,助朝廷平定叛逆,此功甚伟!子宁所言,便是本相之意!待攻破黎阳,必有重赏!”

有了甄家提供的致命罪证和城防图,接下来的事情便简单了。周晏亲自设计,命人将淳于琼贪腐的部分铁证,巧妙地“泄露”给其麾下几名本就对淳于琼不满的中层将领知晓。同时,派能言善辩之士,趁夜潜入城中,面见淳于琼。

使者并未威逼,只是将那份足以让他身败名裂、株连家族的罪证副本放在他面前,然后平静地陈述利害:“将军,黎阳已是一座孤城,外无援军,内有隐患。曹丞相大军围城,破城只在旦夕。将军若执意顽抗,城破之日,以此罪证,不仅自身难保,恐累及三族。若将军此刻迷途知返,献城立功,丞相宽宏,周都督已亲口承诺,不仅既往不咎,仍保将军富贵。何去何从,请将军速决!”

淳于琼看着那些白纸黑字的罪证,又想到城外虎视眈眈的曹军,以及城内可能已经不稳的军心,冷汗涔涔而下,精神几近崩溃。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唯一的生路诱惑下,他挣扎了半夜,最终长叹一声,瘫坐在地。

次日凌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黎阳城门在约定好的信号下,悄然打开。曹军先锋部队不发一矢,迅速入城,控制要害。待到天色大亮,黎阳城头已换上了“曹”字大旗。

这座扼守黄河渡口的坚城,就此易主。曹操中路军通往邺城的最后一道屏障,被周晏以一场不见硝烟的心理战与情报战,轻松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