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无冕之相 > 第208章 救命,周瑜给我们断水断电还放毒!(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8章 救命,周瑜给我们断水断电还放毒!(下)

他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出营帐,深深吸了一口外面湿冷的空气,才压下喉头的不适。郭嘉不知何时已来到他身后,裹着一件略显宽大的厚氅,脸色在阴沉的天光下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清亮。

“子宁,”郭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看到了?这江南的秋风瘴雨,怕是比周瑜的千军万马还要厉害。格物院能造出横江巨舰,却造不出让北地儿郎适应这阴湿水土的良药。军中疫病已起,若再拖延,恐非战斗减员将远超战场损耗。届时,莫说进取,恐连已得的柴桑、青弋江口两处据点,都难以守住。”

周晏背对着他,肩膀微微塌下,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船舷上冰冷的铁钉。他忽略了,他完全忽略了这一点!只想着巨舰利炮,想着战术谋略,却忘了最基本的环境适应问题!这南方的湿冷,对于习惯了干燥寒冷北地的士兵来说,简直是无形杀手!

“奉孝,”他没有回头,声音有些发闷,“你的意思是?”

“暂退。”郭嘉言简意赅,“退回江北,依托江夏城休整。一则避其风浪,使将士得以喘息,巨舰亦可回港维护;二则集中医官药材,全力控制疫情;三则缩短补给线,减少周瑜水军袭扰之威胁。待来年春暖,疫病消退,再图南下不迟。”

这时,贾诩也悄然走近,低声道:“都督,蜂房在荆襄之地探得一人,或可解眼下之急。此人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人,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归乡,精研医道,于伤寒杂病一道,尤有心得,着有《伤寒杂病论》,活人无数,荆襄士民皆称其为‘医圣’。若能请得此人前来……”

周晏猛地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但随即又被现实的阴霾笼罩。他用力揉了揉眉心,仿佛要将那点懊恼和疲惫揉散:“张仲景……我知道他。可如今荆州新附,道路不靖,且诸葛亮行坚壁清野之策,沿江物资药材搜罗困难,就算请来名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能如何?”

郭嘉接口道:“正因如此,更需暂退。退回江夏,背靠襄阳、南郡,药材补给方能顺畅。届时再请张仲景,方可施展手段。若困守此地,疫病蔓延,粮草不继,则万事皆休。”

周晏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扫过那死气沉沉的伤兵营,以及远处在风浪中起伏的舰队。他想起曹操赋予的临机决断之权,想起肩头数万将士的性命。

他终于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下定了决心,脚跟在地板上重重一跺,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传令!”他的声音恢复了惯有的清晰,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水陆各军,交替掩护,放弃柴桑、青弋江口登陆场,全军撤回江北,退守江夏!于禁、文聘负责舰队断后,谨防周瑜追击!夏侯惇、赵云、张绣所部陆师,务必有序后撤,不得慌乱!”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尽管心有不甘,但疲惫和疾病早已消磨了北军士卒的锐气,撤退的命令反而让许多人松了口气。

庞大的北军舰队,开始如同退潮般,缓缓脱离与南岸的接触,向着江北驶去。巨舰在风浪中显得有些笨拙,失去了来时的赫赫声威。岸上的陆军也拔营起寨,带着伤病员,踏着泥泞的道路向北转移。

襄阳,丞相府行辕。

曹操踞坐案前,手中捏着周晏请求撤军的急报,眉头深锁。他并未动怒,秣陵之败与疫病蔓延的消息早已传来,他知道这是无奈之举。只是这南征之势,竟被天气和疾病所阻,让他心中憋闷不已。他抚摸着案上那方冰凉的玉玺,目光扫过堂下肃立的荀攸等人。

“准。”曹操沉声道,声音在空旷的大堂内回荡,“告诉子宁,稳守江夏,全力救治患病将士。令曹仁加快接防荆州各郡,征集药材,速速运往江夏!另,着人速往南阳,寻访张机张仲景,务必请其出山,前往江夏诊治疫病!”他顿了顿,指节在案几上重重一叩,“南方战事,暂且休兵,来年再议!”

南岸,京口。

周瑜与诸葛亮并肩立于重新修缮的望楼之上,望着江北那缓缓退去的舰影,两人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

“孔明,看来这秋风帮了我们大忙。”周瑜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疲惫,以及一丝深切的恨意,“北军退了。”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追随着那些远去的帆影,语气沉静:“非独秋风之力,亦赖将士用命,公瑾调度有方,更兼……疫病助我。北人终究不耐我江南水土。此番虽退,然其根基未损,巨舰犹在,来年开春,必卷土重来。”

周瑜默然点头,拳头缓缓握紧:“我知道。所以,我们更不能放松。坚壁清野之策需继续,沿江据点要重新巩固,水军袭扰不能停!要让他们即使退回去,也无法安心休养!” 他顿了顿,看向诸葛亮,“只是,陆上云长、翼德他们,压力也能稍减了。”

诸葛亮颔首:“确是如此。可令元直(徐庶)加紧整训兵马,修复城防。待北军疫病消息确认,或可伺机小规模反击,收复部分失地,提振士气。”

两人的目光再次投向北方,那里,危机暂时解除,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暴风雨间歇的短暂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