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无冕之相 > 第227章 前方高燃!这波是全体‘已读\’,一致对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7章 前方高燃!这波是全体‘已读\’,一致对外!

建安十年,五月,许都至各地。

邺城浴血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伴随着荀彧以朝廷名义、八百里加急散发至全国各州郡的诏令文书,迅速传遍了整个大汉疆域。文书之中,并未过多强调曹操的困境,而是以沉痛的笔触,详述了胡虏南下,屠城戮民,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以及邺城军民正在进行的、关乎华夏衣冠存续的殊死搏杀。字里行间,激荡着一股悲壮的民族大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带着血泪的文书,竟在短时间内,激起了远超预料的波澜。

**西凉,武威。**

太守府内,马超将手中的诏书重重拍在案上,锦袍下的身躯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年轻俊朗的脸上,此刻满是桀骜与难以抑制的战意。“胡狗安敢如此!屠戮我汉家百姓,真当我九州无人否?!”他猛地看向身旁面容沉毅的庞德,“令明!点齐我西凉铁骑!我等即刻上表,愿北上出塞,直捣胡虏巢穴,为北地冤魂报仇雪恨!”

庞德抱拳,声如洪钟:“少主公所言极是!西凉男儿,岂容胡虏猖獗!德愿为先锋!” 他没有丝毫犹豫。纵然西凉与曹操素有龃龉,但此刻,那文书中所描述的人间惨剧,触及的是身为汉将最根本的底线。

数日后,由马超、庞德亲自率领的八千西凉铁骑,便已浩浩荡荡开出武威,打着“讨胡勤王”的旗号,一路向东,兵锋直指雁门关外!铁蹄踏过荒原,带着西凉特有的彪悍与一股为同族复仇的决绝。

**荆南,公安。**

刘备捧着诏书,良久不语,脸上满是悲天悯人的沉痛。他看向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叹息道:“胡虏肆虐,北地苍生何其不幸!我等虽与曹公有隙,然此乃华夏之难,岂能坐视?”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神深邃,缓缓道:“主公仁德,亮深知。然我军新得荆南,根基未稳,且曹公是否真心求援,亦未可知。若贸然大军北上,恐生变故。”他略一沉吟,“不如先派遣使者,前往许都,表明我等效忠汉室、愿共抗外侮之心迹。同时,可令云长、翼德加紧整军,恢复荆南生产,一则稳固后方,二则……若朝廷真有调令,或曹公确需援手,我军亦可随时听候调遣,北上抗胡。” 这番话,既全了民族大义,又顾全了自身利益,留有充分余地。

关羽抚髯颔首:“军师所言甚是。抗胡乃大义所在,然亦需谨慎。” 张飞虽心急,却也知诸葛亮考虑周全,嘟囔道:“若能去杀胡虏,自是痛快!”

很快,刘备的使者便抵达许都,向朝廷表达了“愿效绵薄之力,然恐引误会,故暂按兵,谨守疆土,恢复民生,静待朝廷调令”的态度。

**江东,吴郡。**

卧榻之上的周瑜,面色苍白,肩伤未愈,听闻北方剧变及荀彧文书,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榻边的鲁肃轻轻按住。

“公瑾,你伤势沉重,不可妄动!”鲁肃语气带着担忧。

周瑜剧烈地咳嗽了几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最终化为一声长叹:“胡虏……此乃国难。可惜我……咳咳……”他喘息片刻,对侍立一旁的孙权道:“主公,曹孟德虽为我江东大敌,然胡虏南下,乃我整个华夏之祸。唇亡齿寒之理,昭然若揭。我江东水军新挫,陆师亦难远征,然……粮草、军械,或可支援一二,以为天下表率,亦全我江东名声。”

孙权碧眼中光芒闪烁,沉吟良久。他与曹操是死敌,但胡人之祸更甚。最终,他点了点头,对鲁肃道:“便依公瑾之意。子敬,由你负责,筹措一批粮草、箭矢,走水路运往徐州,交由朝廷……或曹营接收。就言,江东孙权,为华夏存续,略尽绵力。” 此举,既彰显了气度,也将主动权握在了手中,更是一种政治姿态。

**北地,幽冀沦陷区。**

广袤的土地上,烽烟处处,十室九空。侥幸逃入深山或藏匿起来的百姓,在绝望中听到了来自南方的消息——朝廷没有放弃他们,曹丞相正率大军回援,各地诸侯也纷纷表态抗胡!一股微弱的希望,在这些饱受荼毒的人们心中重新点燃。一些溃散的汉军小股部队,自发地集结起来,依托山峦林地,不断袭扰胡人的后勤线,哪怕只能烧掉一车粮草,杀掉一个落单的胡兵,也足以告慰死难的乡亲。

**通往邺城的官道上。**

曹操率领的中军主力,以及周晏带着的平南军精锐,正以最快的速度星夜兼程。斥候往来飞报,将邺城的惨烈战况、胡人的暴行、以及各地传来的消息,不断呈送上来。

曹操面色阴沉如水,每一次听到邺城军民伤亡的数字,他握缰的手就更紧一分。他知道,邺城不仅是军事重镇,更是政治象征,一旦有失,人心溃散,后果不堪设想。

而周晏,此刻早已收起了平日那略显随意的姿态。他骑在马上,衣袍沾染了尘土,发丝被风吹得有些凌乱,但那双向来带着几分疏狂或算计的眼睛里,此刻只剩下冰冷的焦急与担忧。他不断催促着队伍加快速度,脑海中反复浮现的是蔡琰温婉的笑容,女儿阿灵咿呀学语的可爱模样,貂蝉甄宓期盼的眼神,还有吕玲绮那丫头模仿典韦站桩的憨态……以及邺城那些信任他、跟随他的同袍百姓。

“再快一点!”他对身旁的夏侯惇、赵云等人低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老典,让前面探路的斥候再放远十里!有任何胡人游骑的踪迹,立刻来报!”

他心中的焦虑如同野火蔓延。胡人见邺城难啃,很可能改变策略,放弃这座硬骨头,转而南下,扫荡防御更为薄弱的冀州南部乃至青徐!那里有更多手无寸铁的百姓!必须尽快赶到,将他们堵在邺城之下!

全国的目光,似乎都聚焦在了这片燃烧的北地。一种基于民族生存本能而产生的、脆弱的同仇敌忾,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空悄然凝聚。尽管各自利益盘算不同,但在“胡虏”这个共同的外敌面前,无论是枭雄曹操,仁德刘备,年轻的孙权,还是桀骜的马超,都暂时搁置了内部的纷争,表现出了一致对外的姿态。

这或许短暂,却弥足珍贵。

烽火连天,血沃中原。南归的利剑,正撕裂大地,向着北方的炼狱,狂飙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