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审知那句“重整河山的重任,我们,才刚刚开始!”如同一道明确的指令,为接下来镇州乃至整个新控制区的行动定下了基调。辉煌的胜利已成过去,繁重而关键的“消化”与“建设”工作,摆在了这位新兴势力领袖的面前。

次日,王审知便召集了核心文武,包括陈褚、张文礼、林谦、鲁震(他已随后续部队抵达镇州),以及新近投靠、表现出众的几位河北士子与降将,召开了镇州军政会议。

“诸位,镇州大捷,赖将士用命,天地庇佑。然,正如本王昨日所言,前路漫漫,懈怠不得。”王审知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堂下济济一堂的人才,“今日之议,首在‘安内’,而后方能‘攘外’。”

他首先看向陈褚和张文礼:“元亮,文礼,河北新附,百废待兴。首要之务,乃安定民生,恢复生产。‘金黍’、‘地宝’之种,需尽快在适宜州县推广,此事由元亮总责,农科人员全力配合。文礼,你熟悉河北情弊,负责整饬吏治,清剿溃兵流寇,稳定地方秩序。对于那些真心归附的州县官吏,可酌情留用,但需严加考核,汰弱留强。”

“臣(末将)遵命!”陈褚与张文礼齐声应道。陈褚补充道:“王爷,推广新种,需与兴修水利并举。河北经年战乱,水利失修,若能趁此冬闲,征发民夫,以工代赈,既能修复沟渠,为来年春耕做准备,亦能安抚流民,凝聚民心。”

“准!”王审知毫不犹豫,“此事你与文礼协商办理,所需钱粮,由……由新设之‘度支司’统筹。”他顺势提出了一个新的机构构想,目光投向一位在算学和管理上展现出卓越才能的新附士子,那人激动地出列领命。

接着,王审知看向林谦和鲁震。“林谦,你的‘职方司’(由情报网络升级而来)责任重大。对外,需密切监视契丹动向,尤其是耶律阿保机返回草原后的反应;对内,要加强对新附地区的监控,防范朱梁旧部或其他心怀叵测者的破坏。鲁震,天工院不能停步。镇州城防需彻底加固,各要地关隘也需修建棱堡、配备火炮。此外,利用河北可能的矿藏,建立新的工坊,尤其是兵器工坊,要实现军械的部分就地补给,不能总依赖福建远途运输。”

“属下明白!”林谦沉声道,“已加派精干人手北上潜入草原,并开始构建覆盖河北的情报网。”

鲁震则拍着胸脯:“王爷放心!有了这北地的石炭(煤炭),俺老鲁就能把这镇州打造成铁打的堡垒!工坊的事,俺立刻带人去勘测选址!”

军事上,王审知对军队进行了初步整编。以原福建军为骨干,吸纳部分表现优异的镇州守军和河北归附军队,组建了新的“北伐行营”,下辖数军,明确了指挥体系。同时,大力提拔在镇州之战中涌现出的勇将和基层军官,无论其出身是福建还是河北,唯才是举,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南北军队的融合。

王审知深知,要真正扎根北方,光靠武力威慑和行政命令是不够的,必须争取士人之心,建立文化认同。他下令在镇州重修孔庙,亲自前往祭奠。设立“弘文馆”,招揽北方士人,整理典籍,编纂史书,并允许他们就军政要务发表意见,营造出一种“礼贤下士”、“共商国是”的氛围。他甚至亲自与投奔而来的士子们辩论经义,探讨治国之道,其渊博的学识(得益于穿越者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视野,令许多自视甚高的北方名士都为之折服。

就在王审知于镇州大力经营,根基日渐稳固之时,外部的局势也在不断变化。

西面,河东的李存勖在稳住内部、为其父李克用发丧后,终于派来了正式使者。与之前试探性的“通好”不同,这次使者带来了李存勖愿意“结盟”,共抗契丹,并承认王审知对河北主导地位的国书。显然,镇州大捷和福建军展现出的强大实力,让这位年轻的河东之主做出了更务实的选择。

“李存勖枭雄之姿,其意恐在利用我军牵制契丹,他好趁机整合河东北部以及窥视幽云。”陈褚在私下对王审知分析道。

王审知把玩着河东送来的国书,淡然一笑:“无妨,互相利用而已。他需要时间,我们也需要时间稳固河北。结盟,正合我意。告诉使者,本王愿与河东永结盟好,互通有无,共御外侮。待中原平定,再与李节度使把酒言欢。”

南面,汴梁的朱友贞在接到王审知那番软中带硬的回应后,陷入了更深的恐慌。他不敢再去帝号,却也无力反抗,只能龟缩汴梁,眼睁睁看着河南、淮西的一些州县开始暗中与镇州联络,其统治已名存实亡。

而最让王审知关注的,还是北方的契丹。林谦不断传回消息,耶律阿保机狼狈逃回幽州后,确实暴怒异常,诛杀了几名作战不力的将领,但其主力并未完全溃散。他正在幽州一带收拢败兵,并向草原征调新的部落兵马,显然并未放弃南下的野心。只是经此重创,短期内已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

“耶律阿保机在舔舐伤口,我们也需要时间。”王审知对麾下将领们说道,“这个冬天,是我们巩固河北,消化战果的黄金时期。开春之后,局势必将有变。”

他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不再急于南下攻打汴梁,而是将战略重心放在彻底消化河北,并伺机夺取被契丹占据的幽云门户——幽州!

“幽云之地,乃华夏屏障。不得幽云,河北永无宁日。”王审知指着地图上的幽州,“耶律阿保机新败,士气低落,幽州守军必然恐慌。若能趁其立足未稳,一举拿下幽州,则进可威胁草原,退可锁钥河北,战略主动权将彻底掌握在我们手中!”

这个目标极具挑战性,但也充满了诱惑。若能成功,王审知的威望将如日中天,整个北中国的格局将彻底定型。

为了这个目标,整个冬天,镇州及其控制下的河北州县,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高速运转的兵营和工场。军队加紧操练新战术,尤其是步炮协同和攻城演练;工匠们在鲁震的督促下,日夜不停地生产着盔甲、兵器,尤其是攻坚所需的重型火炮和各类爆炸物;农夫们在官府的组织下,修复水利,囤积粮草;士子们在弘文馆中激烈辩论,为即将到来的新朝规划着蓝图……

王审知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精心雕琢着“河北”这块来之不易的基石。他知道,只有根基牢固,才能支撑起未来那更加宏伟的帝国大厦。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当第一缕春风拂过镇州城头那面崭新的“王”字大旗时,一支经过一整个冬天养精蓄锐、装备更加精良的庞大军队,已然集结完毕。

王审知站在点将台上,望着台下肃杀的军阵,目光越过重重山峦,投向了北方。

“传令!三军开拔!”

“目标——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