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74章 入主邺城,北遁辽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4章 入主邺城,北遁辽东

公元248年的冬天,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酷烈,席卷了华北大地。风雪是这场终极之战最无情的旁观者,也是双方将士最残酷的敌人。

濡水河谷的冲天火光与滚滚浓烟,尚未完全散去。朱然与关兴率领着从火海与突袭中侥幸突围的万余残部,狼狈不堪地退至靠近海岸的一处背风坡地。士兵们甲胄残破,面带烟尘,许多人的眉毛胡须都被火燎去大半,眼神中充满了惊魂未定与失败的苦涩。

关兴一拳砸在覆雪的树干上,虎目含泪,声音嘶哑:“都督!末将无能!连累大军遭此惨败!丁将军的仇未报,我等又……”

朱然抬手止住了他,这位老将虽然同样面色灰败,但眼神却依旧如磐石般坚定。他望着西南方向,那是邺城所在,也是丞相殷切期望所在。

“承渊之败,在于冒进;我之败,在于过慎而后知后觉。”朱然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然,败则败矣,岂可一蹶不振?丞相将令犹在耳畔——‘死死咬住魏军北逃之路,拖到大军攻破邺城!’此乃死命令!关系天下能否一统,关系我大汉能否毕其功于一役!”

他环视身边这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将士,提高声音:“儿郎们!我知道你们很累,很痛,很想歇息!但魏狗皇帝和司马师,正想趁着我们喘息的时候,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逃到辽东去苟延残喘!我们能答应吗?!”

“不能!”残存的将士们被老将军的话语激起了血性,发出低沉的怒吼。

“没错!不能!”朱然猛地抽出佩剑,指向北方,“司马昭小儿,侥幸胜了一阵,便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做梦!传令!就地搜集魏狗遗弃的粮草,救治伤员,轻伤者随我行动!休整一夜,明日拂晓,我们再杀回去!”

“都督,我军新败,兵力悬殊,再战恐……”有部将担忧道。

“不求决战!”朱然斩钉截铁,“只为纠缠,只为拖延!像狼一样咬住他们!让他们每一步都走得不安生,走得缓慢!直到丞相攻破邺城,派来援军!就算拼光这最后一点人马,也要把司马昭钉死在这辽西走廊!”

翌日,天刚蒙蒙亮,朱然与关兴重整旗鼓,率领着这支伤痕累累却意志如钢的军队,再次如影随形般,咬上了正在向卢龙塞方向稳步推进的司马昭所部。

这一次,朱然改变了策略。他不再寻求正面决战,而是将部队化整为零,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不断以小股精锐袭扰魏军的侧翼、后卫,截杀斥候,破坏辎重车队。他们如同附骨之疽,忽东忽西,打了就跑,让魏军不胜其烦,行军速度大受影响。

司马昭与羊祜对此也感到棘手。朱然像块牛皮糖,甩不掉,嚼不烂。若分兵清剿,恐中埋伏;若置之不理,则后勤线和侧翼始终暴露在威胁之下,无法全速北进。

就在这纠缠与拖延中,几天时间过去了。司马昭军团终于推进到了卢龙塞附近。而也就在这时,他们接到了来自南面的最新消息——大将军司马师,已护卫着皇帝曹芳以及朝廷核心,成功撤离邺城,正日夜兼程向北赶来!预计数日内即可抵达卢龙塞区域!

与此同时,司马师派出的前哨也与司马昭取得了联系。兄弟二人,即将在这辽西咽喉之地会师!

机会来了!司马昭与羊祜、陈泰立刻制定了一个围歼计划。他们故意放慢脚步,露出破绽,甚至佯装部分军队先行通过卢龙塞,营造出主力即将远离的假象,意图引诱一直尾随的朱然主力靠近,以便与即将抵达的司马师前后夹击,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朱然虽然谨慎,但肩负拖延重任,见魏军似有松懈,且接到斥候模糊情报称魏帝车驾已近,恐其真的溜走,终于决定冒险一次,率主力前压,试图在司马师抵达前,再给予司马昭一次重击,至少也要逼停他们。

然而,他低估了司马师北撤的速度,也低估了司马昭与羊祜的谋略。

当他率领季汉军主力进入预设战场——一片位于卢龙塞以南、两山夹峙的谷地时,身后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号角与战鼓!司马师亲率的北撤精锐前锋,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他们的退路上!而前方的司马昭军团也立刻转身,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前后夹击!兵力、士气、态势皆处绝对劣势!

朱然与关兴率军拼死血战,试图突围。关兴手持青龙偃月刀,左冲右杀,勇不可挡,连斩数名魏将,但终究寡不敌众,身陷重围,最后与朱然在亲兵拼死保护下,身负重伤,仅率数百残兵,杀出一条血路,再次溃退至海边。

经此一战,季汉在辽西的有生力量几乎损失殆尽,再也无力对魏军北逃通道构成实质威胁。司马师与司马昭成功会师,北逃之路,已被彻底打通扫清。魏国君臣,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迅速通过卢龙塞,进入了辽西郡,向着更北方的辽东,仓惶而去。

几乎在辽西地区血战的同时,千里之外的邺城,也正承受着季汉主力泰山压顶般的攻势。

诸葛亮亲率二十五万大军,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虽然此刻蜀军可以算是再与时间赛跑,但他并没有立刻发动不计代价的猛攻。他深知,强攻这等坚城,就算血流成河也不一定能成,越急就越容易犯错。他需要更巧妙的办法。

于是,一场针对守军精神和意志的残酷消耗战开始了。

诸葛亮下令,将大军分为数班,日夜不停,轮番对邺城进行骚扰。

白日里数十架投石机被推到阵前,不间断地向城头抛射石弹,虽准头一般,但巨大的石块砸在城墙上、垛口上,发出的轰鸣和震动,足以让守军神经紧绷。同时,强弓硬弩进行覆盖性射击,压制城头守军活动。

而到了夜晚战鼓号角齐鸣,士兵举着火把,在城外来回奔跑,做出即将攻城的假象。小股精锐部队则借助夜色掩护,悄悄接近城墙,尝试攀爬或挖掘,一旦被发觉便迅速撤退。有时甚至会真的发动几次小规模的、试探性的突击。

一连数日,邺城守军被折磨得苦不堪言。白天无法安心防守,夜晚无法安然入睡,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和疲惫状态。城头守军的反应,肉眼可见地变得迟钝和混乱起来。

王观、徐霸深知此乃诸葛亮疲兵之计,严令各部保持警惕,轮换休息。但面对蜀军无休无止、真真假假的骚扰,效果甚微。守军的士气,如同被缓慢放气的气球,一点点地瘪了下去。

这样的疲敌之计一连持续了数天,诸葛亮认为时机到了。这一夜,格外寒冷,北风呼啸。连续多日的骚扰,让守军形成了思维定式——蜀军惯于在初更、子时等时段佯攻,到了三更天,往往是双方最为疲惫、戒备相对松懈的时候。

公元248年冬,十一月丁亥,三更天。

邺城守军大多蜷缩在垛口后,抱着兵器,在寒冷的夜风中昏昏欲睡。连日的精神折磨,让他们几乎到了极限。连巡城的军官,脚步也显得沉重拖沓。

就在此时!

呜——!呜呜——呜——!

季汉军中,进攻的号角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急促和凌厉,猛然炸响!不再是骚扰的鼓噪,而是总攻的咆哮!

“杀——!”

“攻破邺城!活捉郭淮!”

震天的喊杀声如同海啸般从四面八方涌来!无数黑影如同潮水般,扛着云梯、推着冲车,向着城墙猛扑而来!这一次,是真正的、全力以赴的猛攻!

守军猝不及防!从极度的疲惫和松懈中被强行惊醒,许多人脑子一片空白,慌乱地寻找武器,组织防御,但阵型已然大乱!

“顶住!快放箭!滚木擂石!”王观在亲卫簇拥下冲上城头,声嘶力竭地怒吼,试图稳住局势。

然而,季汉军的攻击太过迅猛和集中。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动用了他的杀手锏!

在预定的几个主攻方向,数尊被严密保护的“破山吼”被推到了阵前。经过庞统以生命为代价完善的最终版本,其威能远超从前!

“放!”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

轰!轰!轰隆——!!!

震耳欲聋的、仿佛天崩地裂般的巨响,接连在邺城坚固的城墙根部炸开!巨大的火球裹挟着破碎的砖石和人体冲天而起!厚重的城墙在这样集中而恐怖的爆破下,剧烈地颤抖着,被炸开了数个巨大的、冒着浓烟和火焰的缺口!

“城破了!城破了!”

“大汉万岁!”

季汉将士发出震天的欢呼,如同决堤的洪水,从那些缺口处汹涌而入!后续部队则利用云梯,疯狂攀爬其他城墙段。

城内守军本已士气低迷,骤逢此“天雷”轰击和敌军入城,抵抗意志瞬间崩溃。虽有徐霸等将领率亲兵死战,试图巷战,但大局已定。

惨烈的巷战持续了半夜。天亮时分,邺城,这座北方最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终于插上了季汉的赤色旗帜。

当诸葛亮与刘禅在重重护卫下,踏入这座弥漫着浓烈血腥与焦糊气息的北方巨城时,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尸横遍野的景象。胜利的喜悦,被这巨大的伤亡和战争的残酷冲淡了许多。

在清理皇宫和府库时,果然如诸葛亮所料,重要的文书档案、典籍图册、以及大部分有价值但不易携带的珍宝,或被带走,或被焚毁,或掩埋于隐秘之处。皇帝曹芳、大将军司马师以及核心的文武大臣,早已不见踪影。

被俘的魏国老将郭淮,被押至诸葛亮面前。这位历经曹魏数朝、曾与诸葛亮在陇右多次交锋的名将,此刻须发凌乱,铠甲破损,却依旧挺直着脊梁。他看着诸葛亮,又看了看这座曾经象征着曹魏荣耀、如今却已易主的皇宫,眼中一片死灰。

“郭伯济,别来无恙。”诸葛亮看着他,语气复杂。

郭淮惨然一笑:“诸葛孔明……你赢了。终究……还是你赢了。”他顿了顿,仰天长叹,“先帝……武帝……老臣……无能啊!”

说完,他猛地推开押解他的士兵,一头撞向旁边的盘龙石柱,顿时头破血流,气绝身亡。他选择了以最决绝的方式,为他效忠一生的曹魏政权,殉葬。

诸葛亮看着郭淮的尸身,默然良久。他吩咐左右:“以将军之礼,厚葬郭伯济。”

来不及过多感慨,前线最新的战报已经传来——朱然、关兴辽西二次战败,关兴,朱然重伤败退海边,司马师已与司马昭会师,北逃通道彻底洞开!

形势万分危急!

“伯约!”诸葛亮立刻唤来姜维,语气急促而凝重,“司马师北遁,意图依托辽东再起!此患不除,后患无穷!你即刻与马铁、马承,率两万最精锐的轻骑兵,一人双马,携带十日干粮,轻装简行,给我追!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追上司马师!能擒则擒,不能擒则击溃其队伍,绝不能让曹芳和司马师安然抵达辽东!”

“末将领命!”姜维深知此任务之艰巨,更知时间之紧迫。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转身点兵。

望着姜维迅速离去集结部队的背影,诸葛亮走到残破的宫殿门口,望着外面依旧飘洒的雪花,眉头紧锁。按照朱然战败的时间推算,司马师至少已经领先了数日路程。姜维此行,无异于与时间赛跑,与天命争锋。追上并且成功的概率,渺茫得令人心忧。

但他必须派出这支追兵。这是斩草除根,杜绝后患的唯一机会。

风雪更大了,覆盖了邺城的残垣断壁,也试图覆盖这片土地上刚刚流淌的鲜血。北方的天空,阴沉依旧,仿佛预示着,这场统一天下的战争,还远未到真正落下帷幕的时刻。姜维和他的两万铁骑,正承载着最后的希望,义无反顾地冲入了茫茫雪原,向着北方,那未知的结局,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