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提到社稷安危,刘晔神色黯然:王上过誉了,臣不过有些虚名罢了。

再看燕王殿下的威名,四海之内谁人不晓?大破草原强敌鲜卑,诛灭祸国逆贼董卓!

更难得的是,殿下乃我刘氏宗亲百年来最出众的俊杰!

如今刘氏族人中能担起重振山河重任的,除燕王殿下外更无他人!

若能辅佐殿下 ** 大汉基业,匡扶社稷,实乃臣三生之幸!”

燕王宫·永宁殿偏厅。

刘凤手法娴熟地烹煮香茗,不多时茶香氤氲。

他取来两只青瓷盏,一盏推至刘晔面前,一盏自用。清亮的茶汤斟入杯中时,衣袖翻飞如行云。

「尝尝看?」刘凤含笑示盏。

刘晔托盏轻啜,闭目细品:「初闻清冽,入口回甘,好茶!」

「此乃江东产的明前茶。」刘凤眼中闪过得意,「子扬可知今日唤你来,不止为品茗?」

见转入正题,刘晔肃然置盏:「臣洗耳恭听。」

刘凤摩挲着温热的杯沿:「张牛角应当与你提过接掌「百鸟」之事?」

「确已详谈。」刘晔点头,「臣愿担此重任。」

「以子扬之才......」刘凤忽然轻叹,「单执掌情报机构,未免屈才了。」

子扬,燕国采取军政分治之策,而【情报机构】 ** 于军政体系之外,直属燕王管辖。

观子扬之才,理政、参赞军务、执掌情报皆能胜任。

原先安排是让你在三部门历练,最终择一任职。

现任【百鸟首领】张牛角本是军中将校,因机构缺人暂代此职。

此人始终心系军中,知子扬善情报之事,特意举荐你接掌【百鸟】。

以子扬才干,担此重任绰绰有余。

但寡人从不愿强人所难,需问明你的心意。

现正式询问:刘子扬,可愿执掌【百鸟情报机构】,接任首领之职?

刘晔神色肃然,直视燕王郑重答道:臣愿领【百鸟】之责,恳请王上恩准。臣必不负所托。

得此答复,刘凤展颜笑道:好!既子扬真心愿往,寡人便正式任命。

现将燕国三大情报机构详述于你:

其一隐秘卫,首领郭奉孝,专司侦查诸侯军政动向;

其二黑衣卫,首领贾文和,主理国内民生经济及敌谍稽查;

其三百鸟,负责民间舆情并监察百官行止。

除了统领三大情报机构外,这些负责人还需兼任军师职务,同时进入军机处任职。

以上就是燕国三大情报机构的概况,子扬可都清楚了?

刘晔端正坐姿答道:微臣明白,多谢王上提点。

看着这位同宗兄弟,刘凤略作沉思后叮嘱道:处理情报与军务参谋不仅需要天赋,更需丰富经验。子扬虽在情报方面天赋过人,但资历尚浅。

日后若遇棘手之事,可向郭嘉、贾诩二位请教。因你初入仕途,暂不宜直接执掌百鸟组织。当务之急是尽快熟悉整个情报体系的运作流程。

刘凤轻抿茶水继续道:并非寡人不信任你,实因情报工作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差池。

刘晔神色坦然回应:王上明鉴,微臣确实需要时间熟悉百鸟运作,积累经验。

子扬能如此明白事理,甚好。刘凤满意地添茶,不日我军将征讨辽东叛贼公孙度,届时寡人亲自挂帅,你随军参谋可好?实战最能磨砺人。

听闻能随王出征,刘晔难掩喜色: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王上厚望!

刘晔此刻心潮澎湃,难以自抑。尽管努力表现得成熟稳重,这位初入仕途的燕国年轻官员终究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奇才。当他发现自己在天下赫赫有名的燕王——这位被尊为帝国栋梁、皇室翘楚的君主心中竟有如此分量时,又怎能不欣喜若狂?

要知道,燕王刘凤可是整个王朝年轻人心中的楷模!

看着面颊绯红、情绪激动的族弟,刘凤温和地劝慰道:子扬不必如此激动。你且去着手准备相关事务,同时让【百鸟】加派人手搜集辽东情报,这对你后续工作大有裨益。

遵命!刘晔霍然起身,恭敬行礼道:臣这就告退!

说罢,这位年轻官员便快步离开永宁殿,直奔【百鸟】总部展开情报搜集工作。

此刻,在燕王宫的校场上,刘凤正领着心腹爱将典韦和周泰切磋武艺。刚与周泰较量完枪法,刘凤接过侍女递来的汗巾,笑道:幼平最近武艺精进不少,怕是能与太史慈平分秋色了。

周泰接过典韦抛来的汗巾,苦笑道:末将和典将军时常陪主上在此操练,若再不长进,当真该买块豆腐自我了断了。

听出部将话中的调侃,刘凤会心一笑:时光荏苒,转眼我们君臣相识已近数年了。

这句话让典韦和周泰都不禁露出追忆之色。确实,岁月如流水般悄然逝去。

公元1368年

周泰眉梢泛起温润笑意,轻抚掌感叹:主上,末将家里那捣蛋鬼恰好与太子殿下同龄呢。

典韦闻言也绽开满脸憨笑,粗声接话:俺家那皮猴也到满地打滚的年岁了,整日闹得府里鸡飞狗跳。

周邵和典满该有三四岁了吧?刘凤指尖轻叩案几,眼前仿佛浮现几个孩童嬉闹的模样。

典韦立即挺直腰板:主上明鉴,犬子开春便满四岁。周泰甩开擦拭兵刃的棉布,眼角堆起细纹:末将那孽子尚小,刚满三岁。

暖阁里飘着檀香,刘凤忽然击掌笑道:何不让两个小家伙入宫?与刘馨同习文武,既解小儿寂寞,也好互相砥砺。

末将代犬子叩谢主上隆恩!二人轰然跪地,甲胄碰撞声中透着难以抑制的颤音。他们深知,这看似随意的安排,实则是为东宫栽培股肱之臣的百年大计。

刘凤虚扶道:快起身,不过孩童嬉戏罢了,值当行这般大礼?

待二人站稳,周泰犹豫着抱拳:末将斗胆建言,陪太子习武自是应当,只是这读书之事...

秋风卷着落叶拍打窗棂,刘凤了然轻笑,伸手截住话头:寡人难道会嫌孩子们太吵?话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目光却扫过案头摊开的《礼记》竹简。

刘凤无奈地摇头道:幼平,你未免太过忧虑了。

王傅蔡邕所授,无非四书五经、诗经论语之类。

童渊、王越二位教习,专授基础枪法与剑术。

而国相郑玄先生,方是真正负责教导太子学问之人。

见心思被王上一眼看穿,周泰只得尴尬陪笑。

他随即话锋一转:王上,辽东战事在即,【御林铁卫】是否该归建了?

王上即将亲征,岂能没有【御林铁卫】随行?

如今新军操练已步入正轨,更无需铁卫继续担任教官。

典韦也迫不及待进言:正是!王上该让【御林铁卫】归队了!

刘凤看着两位爱将,嘴角微扬:怎么,连你也按捺不住,急着要上阵杀敌了?

被点破心思,周泰与典韦相视憨笑。

周泰坦然道:王上明鉴。自三千铁卫调去训练新军后,王宫仅剩两千人驻守。

原定招募一万五千新兵补充铁卫之事,也因新军整训而搁置。

如今鸾卫营成立,铁卫防务大减,反倒清闲起来。

况且王上曾许诺,待新军操练正规化,便让三千铁卫归建。

平日留守蓟城尚可,但若御驾亲征,没有五千铁卫贴身护卫,只怕群臣难以安心。

刘凤略作沉吟,对周泰说道:幼平所言极是,只是眼下并非最合适的时机。

典韦闻言立即追问:主公,为何说现在不是时候?大军即将征讨辽东公孙度,若无御林铁卫随行护卫,恐有不妥。

刘凤轻叹一声,向两位爱将解释道:辽东战事在即,此刻不宜打乱现有军制。新军虽已初具战力,但毕竟未经实战锤炼。若无老兵压阵,恐难应对硬仗恶战。

典韦仍不死心,追问道:那御林铁卫何时能够归建?这位沙场悍将虽无心争权,但眼见同僚皆忙于练兵,自己却终日无所事事,未免心生焦躁。

此时燕军六十万之众已渐成体系。其中十五万为燕军精锐,余下四十五万新兵虽经数月严格操练,但要达到老卒战力仍非易事。好在这些新兵多由降卒和黑山军整编而成,本就具备一定军事基础,加之燕军将星云集,按部就班推进训练倒也成效显着。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十五万新军主要按步兵标准进行训练,而非骑兵建制。

战场有句名言:**骑兵擅长进攻,却不善攻城!**

如今燕国掌控十七郡,雄踞北疆八郡及并州全境,拥有158座城池,疆域近3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560万。

如此广袤的疆土,自然需要庞大的守军驻防。

即便放眼未来征战天下,也不可能仅靠骑兵,步兵同样不可或缺!

新编四十五万大军中,就有近三十万长枪兵、刀盾兵等各类步兵。

……

永汉元年(188年)八月一日,燕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

并州晋阳城,百战神机营军团长黄忠派副将张飞率五万将士秘密进驻代郡柳高城。

塞外绥北城,幽燕轻骑军团长关羽命副将华雄领五万轻骑悄然奔赴柳高城。

关羽亲率余下五万幽燕轻骑疾驰王都蓟城,准备随大军进攻辽东。

蓟城黄金火骑兵军团在臧洪统领下,副将赵云、太史慈协助,十五万将士早已整装待发。

海军军团长甘宁与副将蒋钦则提前半月率五万水师突袭辽东沿海,渤海湾内凡非燕国船只一律扣押,反抗者当场击沉!

半月间,海军战果累累,缴获丰厚,发了一笔横财。

燕王宫宣明殿内,朝会正商讨明日出征讨伐公孙度之事。

刘凤高坐御座,目光扫过殿中精神抖擞的群臣,沉声道:“诸卿,新军整训成效甚佳!”

燕国兴兵讨伐辽东叛贼公孙度,正好借机检验新军战力。

末将必不负王上所托!臧洪等一众将领齐声领命,向燕王郑重承诺。

刘凤微微颔首,神色从容。

荀彧上前进言:启禀王上,此番出征辽东,当如何配置将帅?先锋官由何人担此重任?还请王上示下。

刘凤端坐御座,朗声道:辽东战事战略既定,无需争议。随行军师由刘晔、贾诩二人辅佐寡人。出征将领定为太史慈、赵云、陈到、张辽、魏延、高顺六将。

稍作停顿,他目光扫过诸将,嘴角微扬:至于先锋大将......该由哪位将军出任更为妥当呢?

话音未落,太史慈等人已争先 ** :末将愿为先锋,为大军开道!

刘凤故作难色:哎呀,这可难选了。不若诸位将军共同推举一人如何?

殿内顿时喧嚷四起,太史慈声如洪钟:诸位不必争执!以资深老将之姿当仁不让。

**

“先锋大将之位,非我太史慈莫属!”

陈到、张辽、魏延、高顺四人闻言,脸上皆浮现一丝无奈。论资历与地位,他们确实无法与太史慈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