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归零的瞬间,主控屏中央跳出一串微弱但规律的波形。陈默睁眼,手指直接按在终端接口边缘,意识顺着钢笔迅速接入星轨。那组脉冲信号如期抵达,持续0.03秒,间隔依旧杂乱,可星轨已标记出三次周期后的能量偏移——和上次一样,像是某种校验机制。
“不是随机噪声。”他说,“是回应模板。”
林小满立刻调出解码界面,将质子自旋翻转周期作为基准单位重新排列数据流。李维同步启动深空监听阵列的相位锁定程序,确保接收通道处于最高灵敏度状态。三人的动作没有停顿,上一章的伪装系统仍在后台运行,K-7常数验证进度停留在58%,虚假日志滚动不息,而真实操作台上的参数正飞速跳动。
“我们得回信。”林小满盯着压缩后的符文模型,“不能只等。”
陈默点头。他让星轨生成一段极简信息包,内容基于宇宙通用物理常数定位,不包含地球坐标,也不涉及跃迁引擎或反物质核心。只嵌入一个魔法符文能量循环的演示结构——这是他们最新完成的聚变调控技术,足以证明地球已掌握高维信息操控能力,又不至于暴露全部底牌。
李维接过数据流进行调制。他把发射功率压到临界点,刚好能穿透近地干扰层,却不会被远距离监听设备捕捉。信号采用非定向广播模式,沿黄道面斜角射向银河臂方向。为了防止被识别为固定编码,他还加入了动态校验码,每毫秒变换一次特征序列。
“发了。”他松开键盘。
碟形天线阵列轻微震颤了一下,一道量子纠缠波束悄然离开发射口,消失在夜空深处。
接下来是等待。
六小时十七分钟后,FY-2c卫星传回异常读数。李维第一时间发现频段波动,立即封锁所有外联端口,启动Emp屏蔽罩。同时向外部监控释放一组伪造的地磁暴数据,制造通信中断假象。
“有人在查信号来源。”他说。
林小满重新校准接收阵列,结合星轨提供的多维投影算法,从背景辐射中剥离出一段重复序列。三个连续的π谐波脉冲,间隔精确到纳秒级,绝非自然形成。
陈默闭眼,意识再次连接星轨。系统比对十万种文明信号特征库,最终匹配成功:3型文明边缘分支,非扩张性,偏好数学语言交流。
“不是A-9。”他睁开眼,“但他们认识这种语言。”
屏幕上,那段脉冲被转换成基础语义符号:
**“结构稳定。信息可信。继续。”**
林小满轻声说:“他们收到了。”
李维靠在椅背上,机械键盘指示灯恢复绿色,左眼灰蓝褪去,右眼琥珀光泽渐弱。“我们不再是孤岛了。”
陈默没说话。他拿起桌边的葡萄糖口服液喝了一口,指尖有些发麻。刚才那次星轨深度解析消耗了不少生物电,但他不能停下。
现在的问题是下一步怎么走。
李维提议加大功率再发一次,巩固联系。林小满担心这样会暴露太多,反而引来敌对注意。两人意见不同,等陈默裁决。
“不能冒进。”陈默说,“对方只确认了信息真实性,没给频率锁定参数,也没提技术共享。我们现在强推,等于主动暴露位置和意图。”
他下令建立自动监听哨兵程序,在现有频段设置触发机制,一旦检测到类似π谐波模式就立刻报警。同时让林小满编写五级响应预案,每一级递增技术透明度,确保后续交流可控推进。
“第一级只是确认存在,第二级展示基础能源模型,第三级开放部分通讯协议……一步步来。”
林小满开始调试新型储能装置与通讯系统的耦合接口。这次联络耗能巨大,必须保证下一次信号交互时能源充足。她把输出功率调整到最优区间,关闭冗余模块,使整体能耗降低三分之一。
李维则检查Emp屏蔽罩的稳定性,并更新跳频算法,防止敌对势力通过残留信号逆向追踪基地位置。他还修改了沙箱环境中的伪造进度曲线,让“K-7常数研究”看起来仍在缓慢推进,避免外部观察者察觉异常。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凌晨四点十八分,主控台自动记录下第一条星际外交日志:
**“地球纪元2011年12月3日凌晨4点18分,人类首次收到来自非敌对星际文明的确认回应。信号源暂编号‘b-1’。初步判定为潜在盟友。联络状态:开启。”**
陈默靠在椅背上,又喝了一支葡萄糖口服液。他的呼吸平稳,眼神清醒。刚才的眩晕感已经缓解,但星轨提示生物电储备仍未完全恢复。
他抬起手,在空中缓缓画出一个闭合的符文环。这不是防御阵列,也不是攻击结构,而是连接符号——象征沟通,而非对抗。
这个动作做完后,他重新插上钢笔,保持低功耗链接状态,让星轨持续扫描深空频谱变化。虽然目前没有任何新信号出现,但他知道,对方既然回应了,就不会彻底沉默。
林小满坐在能源终端旁,手指还在面板上微调参数。她的镜片反射着淡蓝光晕,那是新型储能装置正常运转的标志。只要下次联络需要高强度输出,这套系统能支撑至少九十分钟的连续发射。
李维半躺在监控席,双眼未完全闭合。他的瞳孔颜色交替闪烁,正在用虹膜异色症带来的神经直连模式扫描宇宙背景波动。这种状态让他能感知到普通人无法察觉的数据流强度变化。
三人谁都没有离开。
灯光柔和,仪器运行平稳,主屏上跳动着“监听中……无新信号”的提示。空气里只有低频的电流声和偶尔敲击键盘的响动。
突然,接收阵列发出一声短促提示音。
李维猛地坐直身体,双手搭上机械键盘。林小满抬头看向主屏,手指悬停在控制键上方。陈默睁开眼,目光落在刚刷新的数据行上。
一段新的脉冲序列正在进入接收缓冲区。
间隔依旧是0.03秒。
但这一次,前三个脉冲之后,出现了四个额外的谐波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