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靠双眼!从寒门到权倾天下 > 第496章 钱袋、刀把和脸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崇文的惨叫声还未散尽。

满堂族老管事尽皆俯首,噤若寒蝉。

他们望着主位上那个重新落座的男人,再无半分疑虑。

他们此刻才终于看清,苏家这艘船的掌舵人,从不是什么温和儒商。

他是一头蛰伏的猛虎。

平日梳理毛发,显得温顺,只因未到亮出爪牙之时。

苏远山的手指,重新在扶手上敲击。

咚。

咚。

咚。

这一次,这声音像是催命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苏安。”

苏远山的声音平静。

一名年过六旬的老管事自阴影中走出,躬身行礼。

“老奴在。”

他是苏家总管,跟了苏远山三十年,是这商业帝国真正的内务中枢。

“三百万两白银,三日之内,我要看到它变成能在大晋任何州府兑付的银票和信物。”

苏远山的话很轻。

“不从苏家银库出。”

“去调动江南所有与我苏家交好的钱庄票号,让他们把银子吐出来。告诉他们,我苏家以百年信誉作押,三个月后,利加三成。”

苏安花白的眉毛不易察觉地颤动了一下。

他垂在身侧的手指下意识地蜷缩,仿佛在计算那背后牵动的庞大利益。

他躬身,声音比之前更沉了几分:“家主放心,三日之内,必不辱命。”

“苏丙。”

一名面容精瘦,眼神如鹰的中年人出列。

他是苏家护卫总领,掌管着最精锐的三百护院,个个都是见过血的狠角色。

“在。”

“挑最精锐的五十人,一人三马,携重金,即刻北上。”

苏远山目光移向墙上巨大的《大晋疆域图》,手指精准地点在西北角的燕云十六州。

“你们的任务不是经商,是探路,是撒钱。”

“从京城到燕州卫,沿途所有驿站、关卡、卫所,从驿丞到百户,用银子给我砸开一条路。我要我苏家的大商队抵达时,看到的每一张脸都是笑脸。”

“再者,绘出最详尽的舆图,标明每一处水源、村落、匪帮。我要一条绝对安全的黄金商道。”

苏丙的呼吸微微一促。

“属下,领命!”他单膝跪地,声音铿锵。

“苏丁。”

一个体态微胖,脸上总挂着和气笑容的半百男子走出。

他是苏家在江南的生意总掌柜,八面玲珑。

“小的在。”

“江南的生意,照旧。不,要比以往更热闹。”

苏远山嘴角勾起一丝冷意。

“放出风声,就说我苏家要在金陵城外,建一座锦绣园,广邀江南名士。”

“再办一场绸缎大会,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过来。我要整个江南都以为,我苏家要在这片旧土上,扎得更深。”

苏丁脸上那和气的笑容一滞,随即堆得更满。

“家主高明!小的这就去办,保证办得风风光光,让全江南的眼睛都盯死在金陵,挪都挪不开!”

“其余人,各司其职。”

苏远山起身,目光如电,扫过全场。

“从今日起,苏家进入战时。所有账目,一日一清;所有人员,一日一调。”

“谁敢懈怠,谁敢泄密……”

他话未说完,但那股寒意已浸透了每个人的骨髓。

“家主令,我等万死不辞!”

满堂族老管事齐齐跪伏,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恐惧,是最好的凝聚力。

当苏远山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堂内众人才敢起身,彼此对视,皆是满目骇然。

他们此刻,别无选择。

要么跟上这艘即将全速起航的巨轮,要么,就像苏崇文一样,被碾碎在航道之上。

夜色更深。

苏远山并未回房。

他独自来到苏府最高的观星楼。

一道纤秀的身影早已等候在此,正是苏清瑶。

她为父亲披上一件御寒的披风。

“爹,都安排好了?”

“嗯。”

苏远山应声,目光穿透姑苏的万家灯火,望向遥远的北方。

京城的方向。

“瑶儿,可知爹爹今夜为何如此?”

苏清瑶眸光清亮,轻声道:“因为时不我待。京城那位给了我们机遇,也悬了一把剑在我们头上。我们慢一步,机遇就会变成催命符。”

“说得好。”

苏远山眼中流露赞许。

“那位看透了江南私盐的死局,也指出了西北官盐的活路。他在逼我们站队,逼苏家这艘商船,彻底绑上皇权那艘更大的战船。”

“爹爹在担心?”苏清瑶问。

“不。”

苏远山摇头,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光。

“是兴奋。”

“我苏家立足江南百年,富甲天下,却始终被那些门阀世家视为满身铜臭的商贾。”

“他们享受着我苏家的金银,背后却嘲笑我们是贱籍。”

“现在,机会来了。”

“用三百万两,砸开西北的大门。我们运的不是盐,是军需,是国脉!”

“只要这条黄金商道建成,为陛下,为朝廷源源不断地输送钱粮,我苏家,就再也不是什么江南巨贾。”

他一字一顿。

“而是能与国运相连的,皇商。”

苏清瑶的心脏,也跟着剧烈跳动起来。

“那我们……会与那些旧日豪强,彻底对上?”

“对上?”

苏远山笑了,笑声冰冷而不屑。

“等我们的新渠引来天河水,他们那条旧水沟,只会剩下淤泥和枯骨。”

“到时候,不是我们找他们。”

“是他们,会跪着来求我苏家,赏一口水喝。”

夜风吹过,楼阁之上,父女二人衣袂猎猎,仿佛已能听见遥远北方的金戈之声。

一场足以颠覆大晋商业乃至政治格局的风暴,就在这个姑苏城的宁静夜晚,悄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