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州府的威胁如同夏日的阵雨,来得迅猛,去得也干脆,除了在地上留下点湿痕(主要是钱知府和王主簿的心理阴影),再没掀起任何波澜。山匪那边也暂时消停了,赵霸天似乎陷入了“职业怀疑期”,没再搞什么幺蛾子。

南州的冬日依旧寒冷,但小院里的日子,却在苏晚晚同志“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以及萧景玄牌人体暖炉)的支撑下,平稳地向前滑动。

这天,苏晚晚一边搓着冻得发红的手,一边清点着她那个越来越鼓囊的“诊金”仓库——角落里堆着小山似的、质量参差不齐的柴火;屋檐下挂着几条风干的咸鱼和几只腌制的野味;甚至还有几小袋村民送的豆子和粗粮。

“翠儿,你说咱们这些东西,是不是有点太多了?”苏晚晚摸着下巴,看着这“丰硕”的成果,若有所思,“咱们自己肯定用不完,放着也是放着,久了还会坏……”

翠儿正在努力把一根特别粗壮的木柴劈开,闻言抬起头,小脸上满是汗水:“小姐,那……那怎么办?要不分给村民们?”

“分肯定是要分的,”苏晚晚点点头,“但也不能老是白给啊,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我还是懂的。”她眼珠转了转,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咱们能不能……用这些东西,换点别的?”

她想起之前帮村民们看病时,发现南州这地方虽然偏僻贫瘠,但山林里却藏着不少“宝贝”。有些草药,在京城或许不算什么,但在这里,因为村民不认识或者采集不易,反而很稀缺。还有些本地特产的菌菇、山货,味道极其鲜美,只是缺乏保存和外销的渠道。

【这不就是商机吗?!】苏晚晚的眼睛瞬间亮了!【虽然现在规模小得可怜,但蚊子腿也是肉啊!而且,这说不定是一条能悄悄积攒力量的路子!】

她立刻来了精神,也顾不上冷了,跑到正在研究如何给鸡窝增加第二道防御工事的萧景玄身边。

“王爷!王爷!我有个想法!”她兴奋地拽了拽他的袖子。

萧景玄放下手里削到一半的木签(疑似新型陷阱组件),抬眸看她,用眼神示意她说下去。

“你看啊,咱们现在有这么多东西,用不完。村民们呢,有些咱们需要的东西,但又没个交换的地方。我想着,咱们能不能……嗯,搞个小型的‘以物易物’?或者,想办法把本地的一些山货、草药收集起来,让墨离他们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悄悄运到外面去换点钱或者其他物资回来?”

她越说越兴奋,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比如,张婶家晒的干蘑菇特别香!李大叔认识几种止血效果很好的草药!咱们可以用柴火、咸鱼跟他们换,然后集中起来……这不就是最原始的‘商业网络’雏形吗?”

萧景玄安静地听着,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沉思。他没想到,苏晚晚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想的不是如何抱怨,而是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开辟新的出路。

【她总是……能给人惊喜。】他看着苏晚晚因为兴奋而泛红的脸颊,那双眼睛亮得像落入了星辰。

“可。”他言简意赅地表示了同意。

“你同意啦?”苏晚晚高兴地差点跳起来,“太好了!那咱们说干就干!”

她立刻开始了行动。先是找来一块相对平整的木板,用烧黑的木炭在上面歪歪扭扭地画起了“表格”,列出了她已知的、村民可能愿意交换的物品和大致“汇率”,比如“一捆标准柴火换半斤干蘑菇”、“一条咸鱼换两种指定草药”等等。

然后,她让翠儿去请来了几位相熟的、嘴巴比较严的村民,比如陈老丈、张婶和李猎户。

几人围坐在燃着小炭盆的屋里,听着苏晚晚有些激动地阐述她的“商业计划”。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苏晚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咱们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你们把多余的山货、草药给我,我按这个‘价目表’给你们需要的东西。我呢,再想办法把这些山货草药归拢归拢,看看能不能找到门路,给咱们换回点更实用的,比如盐啊,铁器啊,或者更好的布料什么的。”

陈老丈几人听得面面相觑,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自给自足或者以极原始的物物交换为主,还从未听过这么“系统”的想法。

张婶有些犹豫:“王妃娘娘,这……这能行吗?那些东西,外面的人会要?”

“放心吧张婶!”苏晚晚信心满满,“您晒的蘑菇,味道那是一绝!李大叔认的草药,也都是好东西!只是以前咱们没门路,也不知道价值。现在有我……和王爷在,咱们试试看嘛!成了,大家都能得点实惠;不成,也没什么损失,反正东西放着也是放着。”

李猎户比较实在,他看了看苏晚晚画的那些歪歪扭扭的符号和“价目表”,挠了挠头:“娘娘,您这法子听起来是挺好……就是,咱们怎么记账啊?谁家换了啥,换了多少,这……”

苏晚晚一拍脑门:“对哦!记账!”她看向萧景玄,眼神求助。

萧景玄接收到她的信号,沉默地拿起另一块小点的木炭,在木板的角落,用极其工整、力透木背的字体,重新写了一份简明的易物清单和符号标记系统,清晰明了。

苏晚晚看着那堪比印刷体的字,再看看自己那狗爬式的涂鸦,默默地把自己的木板往身后藏了藏。【啧,又被比下去了……】

有了萧景玄的“技术支持”,加上苏晚晚的鼓动和信誉担保(主要是她“神医娘子”的名头和之前无私的帮助),陈老丈几人最终答应试试看。

于是,一项基于信任和互助的、微小却意义非凡的“商业活动”,就在这南州偏僻的小山村里,悄然萌芽了。

村民们开始将自家多余的山货、采集的草药送到小院,按照“价目表”换走他们需要的柴火、咸鱼或粗粮。苏晚晚则负责整理、分类、初步加工这些物资。而墨离统领的暗卫,除了负责安保,又多了一项新任务——利用他们隐秘的渠道,尝试将部分精选的山货和草药,运往附近稍大的城镇进行交易,换回盐、铁针、农具等稀缺物资。

这个过程很缓慢,交易量也极小,就像石缝里悄然探出头的一株嫩芽,毫不起眼。但对于苏晚晚和萧景玄来说,这却是在绝境中,亲手开辟出的一线生机。这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一种力量的悄然凝聚和网络的初步编织。

苏晚晚看着院子里渐渐增多的、被打包好的山货,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嗯,从赤贫到温饱,下一步就是小康!】她美滋滋地想,【等咱们的商业帝国……啊不,商业小铺子初具规模,看谁还敢说我们是穷流放的!】

她回头,看着正在检查一包草药品相的萧景玄,夕阳给他冷硬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柔光。她忽然觉得,就算前路依旧漫漫,但有他在身边,一起劈柴喂鸡,一起谋划未来,这日子,好像也挺有奔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