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玄学故事:100个众妙之门! > 第214章 龙珠垂耳大富大贵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年后,上海,

丁军站在上海交大,985高校的计算机学院门口,肩挎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毕业证书、学位证,还有一本翻烂了的《面相真诠》。他身形清瘦,身高一米七八,但因耳朵过大,总显得头重脚轻。那对耳廓圆润如满月,耳垂厚实饱满,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仿佛内里藏了金箔。路过的女生多看他一眼,便匆匆低头快走,像避开了什么不祥之物。

他刚结束最后一场面试——某互联网大厂。

hR是个三十出头的女人,妆容精致,眼神锐利。她翻完简历,抬头打量他,目光在他耳朵上停留三秒,随即移开,语气平淡:“丁同学,你的技术能力不错,但我们更看重团队协作和亲和力……你可能不太适合我们企业文化。”

他没问为什么,只点点头,转身离开。

他知道答案。

大学四年,他谈过三次恋爱,次次以“耳”为由告终。

第一次是大二,同班女生林小雨。她活泼开朗,喜欢穿碎花裙,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两人一起做课程设计,熬了三个通宵,关系渐近。某个傍晚,他们在操场散步,她忽然停下,盯着他的耳朵,轻声说:“丁军,你耳朵……真的好大。”

他笑了笑:“遗传。”

她犹豫片刻,低声道:“可睡觉的时候,它会压住被子,冷风全灌进来。我……有点怕。”

三天后,她拉黑了他所有联系方式。

第二次是实习期,公司前台谭莞尔。她温柔体贴,常给他带早餐,知道他不吃辣,特意绕路买清淡的肠粉。两人约会三次,第四次见面时,她喝了一点酒,眼神迷离:“你知道吗?你长得特别像朱元璋画像……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当了皇帝,把我关在深宫,最后……杀了我。”

她苦笑:“我不是不信你,是我信不过自己的命。”

第二天,她调岗去了分公司。

第三次是相亲,母亲托人介绍的银行职员。姑娘端庄贤淑,家境优渥。饭局上聊得不错,临别时她鼓起勇气说:“丁军,你条件很好,但我妈看了你照片,说你面相太‘硬’,耳大压颧,主孤克。她怕我嫁过去……福气被压没了。”

她红着眼道歉:“对不起,我拗不过家里。”

三次失败,丁军不再主动。

他开始习惯独来独往,吃饭坐角落,走路靠墙边,连自拍都只拍侧脸——因为正脸耳朵太显眼。

毕业季,同学们纷纷签约名企、出国深造,朋友圈晒offer、晒旅行、晒未来。他投出一百零七份简历,收到八十九封拒信,十八封石沉大海。唯一一次面试通过,对方却在背调时听说他“面相凶”,临时撤回录用。

他站在黄埔江边,看货轮缓缓驶过。江水浑浊,映不出他的脸。他摸了摸耳垂,那三道横纹已清晰可见,触感如刻。他想起母亲的话:“耳垂厚,财库深。你不是没运,是时候未到。”

可“时候”究竟何时到?

2018年初春,征兵宣传车开进校园。

喇叭里喊着:“保家卫国,青春无悔!”

丁军站在人群外,听着,忽然心头一动。

他想起吴半仙那句谶语:“若能熬过‘水劫’,必成龙凤。”

军队,或许就是他的“炼炉”。

报名、体检、政审,一路顺利。

入伍那天,他剪短头发,换上迷彩服,站在新兵队伍中。连长姓赵,四十岁,浓眉方脸,目光如炬。点名时,他念到“丁军”,抬头一看,愣住。

“你这耳朵……”赵连长走近,伸手虚比,“耳轮高出眉毛一寸,耳骨凸起如星排列——这是‘北斗耳’啊!”

丁军一怔:“您也懂相术?”

赵连长笑:“我老家湘西的,小时候听老人讲过。‘北斗耳’主决策力强,贵人扶持,尤其适合带兵打仗、运筹帷幄。”

丁军心中微震。这是第一次,有人因他的耳朵而赞他,而非避他。

新兵训练艰苦异常。

烈日下站军姿,汗水流进眼睛,辣得生疼;负重越野二十公里,脚底磨出血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可丁军咬牙坚持,从不叫苦。他发现,自己对声音异常敏感——能听出远处脚步声的节奏,分辨电台杂音中的指令频率,甚至能在嘈杂环境中捕捉到敌方通讯的微弱信号。

一次夜间演习,蓝军突袭,红军指挥部通讯中断。

丁军趴在地上,耳朵贴地,闭目凝神。片刻后,他猛然睁眼:“东南方向三百米,有敌方信号源!频率47.3兆赫!”

指挥员半信半疑,派人侦查,果然发现敌方电子干扰车。

红军反制成功,演习逆转。

战后总结会上,团长亲自点名表扬:“丁军,耳聪目明,心思缜密,天生的信息化作战人才!”

次年,全军联合演习。

敌方启用新型加密通讯系统,连续三日,红军无法破译。高层焦灼,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找出密钥!”

丁军被紧急调入技术组。

他坐在监听室,耳机里全是杂音。其他人用算法暴力破解,他却闭眼静坐,手指轻轻摩挲耳垂。忽然,他开口:“密钥是‘’。”

众人愕然:“你怎么知道?”

“那是我生日。”他淡淡道,“敌方程序员,习惯用纪念日设密。而这个日期……正好对应农历七月廿二,是‘天赦日’,主化解灾厄。他们选这一天,是求心理安慰。”

验证成功。

红军奇袭敌后,一举获胜。

战报上报,丁军记个人一等功。

授勋那天,他站在台上,肩章闪耀。台下战友目光敬佩,再无人笑他耳朵大。

此后三年,他如火箭般晋升:

2020年,升副连级,负责营级通信保障;

2021年,调入战区信息中心,任正营级工程师;

2022年,因主导开发“战场态势感知系统”,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破格提拔为副团级。

工资从五千涨到两万五,住房分配,医疗全免。

昔日同学得知消息,纷纷发来祝贺,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羡慕。

可丁军依旧朴素。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聚会。每月工资,一半寄给母亲,一半存入定期账户。他仍记得母亲的话:“耳垂生金,不在外显,而在内守。”

2023年春,他回乡探亲。

村中老槐树已枯死,只剩半截树干,如断剑插地。舍玉玲站在树旁,白发苍苍,见他归来,泪如雨下。

“儿啊,”她抚摸他的耳朵,指尖颤抖,“你耳垂上的第三道纹,快出来了。”

丁军低头,果然——耳垂下方,一道极细的横纹正在悄然生长,如春蚕吐丝,缓慢却坚定。

他知道,第一道纹应少年困顿,第二道应青年崛起,第三道……将是中年鼎盛。

可他也隐约感到不安。

吴半仙曾言:“三十岁前,贵气潜藏;三十岁后,金光外显。”

如今他二十八岁,贵气已显,那“水劫”呢?

是否已在暗处等候?

回部队前夜,母亲塞给他一枚银耳环——是她年轻时戴过的。

“戴着它,”她说,“银属阴,能镇你耳中阳金之气。否则,金太旺,反伤身。”

丁军将银耳环收进贴身口袋。

他不知,这枚耳环,将在两年后救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