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突然,一声沉重的战鼓炸响,震得谷底匈奴心头狂跳。紧接着,鼓点如暴雨般密集!

“咚咚咚咚——”

匈奴战马受惊,纷纷扬蹄嘶鸣。

电光火石间,不等匈奴反应,两侧山崖上的滚木礌石已倾泻而下!

随后,山谷两侧的秦军方阵步步推进。

滚木礌石之下,匈奴战马尽废——大局已定!

………………

十日后。

夜色中的咸阳星光璀璨,静谧宜人,空气清新。与北方乌云压顶、血腥弥漫的战场截然不同。

此战,胡人与秦军伤亡已逾百万!

………………

此刻,宵禁时分的咸阳城中,一道黑影悄然掠过。他在一座府邸门前驻足,看了眼匾额,轻轻叩门,并未越墙而入。

身披戎装的辛胜开门,眉头紧锁。若在平日,见到此人他或许会欣喜。但此刻北方大军未归,深夜造访,令他满腹疑虑。

门口非谈话之地,辛胜一把将蒙恬拉进府内。

辛胜府上仆从稀少,陈设简朴。二人一路无阻,径直步入内室。

“蒙兄,莫非北方战局有异?”

辛胜斟茶递至蒙恬面前,眉头微蹙。

蒙恬接过茶盏,轻啜一口,神色从容:“监国下令撤军,辛兄可知此事?”

辛胜颔首,语气愤然:“自然知晓!胡人屡犯边境,此战本可保百年安宁,监国此举实属不智!”

他攥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偏生派去传诏的是周青尘,此人乃淳于越心腹,若换作旁人,尚可拖延一二……”

蒙恬目光微动,见辛胜反应,心中稍安。

“周青尘提前抵达武州城。”

“但他死了。”

辛胜一怔,瞳孔骤缩:“周青尘死了?何人所为?”

蒙恬直视辛胜:“武安君。”

辛胜沉默片刻,长叹一声:“周青尘一死,淳于越必借题发挥。如今监国对武安君态度暧昧,此事恐难善了。”

他抬头看向蒙恬:“蒙兄深夜来访,想必另有深意。武安君于我有恩,若有差遣,但说无妨。”

蒙恬一字一顿:“调京师兵,入宫!”

辛胜闻言,双目圆睁,震惊之色溢于言表。

——————

次日。

淳于越匆匆入宫,神色惶急:“公子!大事不妙!”

扶苏面露疑惑:“淳师何事惊慌?”

淳于越急声道:“敢问公子,近日可曾收到北方军报?”

扶苏取出一卷竹简,笑道:“武安君已奉命撤军,淳师不必忧虑。”

淳于越未接竹简,沉声道:“老臣命周青尘抵达后即刻回信,按日程,前日便该有消息。如今音讯全无,恐生变故!”

扶苏笑容渐敛:“淳师之意……周仆射遇害?”

他随即肃然道:“必是山贼猖獗!我即刻下诏,命武安君沿途 ** !”

扶苏怒容满面地厉声道。

淳于越一时语塞,沉默片刻后提高声调:

公子!周仆射身旁有您亲派的十名禁军护卫,那些山匪见到精良甲胄,岂敢造次?更不可能劫掠周仆射一行。这些贼寇还不至于自寻死路!

扶苏垂首沉思,低声道:淳师之意,莫非是武安君所为......

公子颁布的王诏,丞相与国尉等人皆持异议,那武安君见此诏令又会作何反应?淳于越语气愈发沉重,公子应当早做决断!切莫忘记亡秦者武的谶言!他面露悲戚,眼底却闪动着隐秘的兴奋。

——————————

第188章 不谋而合

良久,扶苏才迟疑地抬头:淳师?嗓音沙哑中透着难以置信——若真如此,牵连之广令人心惊。武安君、上将军、大将军及众多将领,皆是父皇心腹,怎可能集体谋逆?

公子!淳于越捶胸顿足,眼中暗藏焦灼,人心难测啊!他刻意加重语气:当年中车令赵高、廷尉李斯,哪个不是陛下的股肱之臣?结果如何?老臣并非构陷武安君,只是防患于未然!

见扶苏神色动摇,淳于越趁势进言:陛下毕生心血皆系大秦,这万里江山绝不容有失!这番话终于击垮了扶苏最后的犹豫。

依淳师之见...

淳于越暗自舒了口气,献计道:可令武安君等将领不得携亲兵入咸阳,仅其亲卫合计便近万之众。再遣辛胜派出斥候监视。若一切如常...他滔滔不绝陈述早已筹谋的方略,扶苏却越听越觉不安。

这般安排,倒似在逼迫武安君 ** ?

淳于越心头猛跳,急忙辩解:公子多虑了!真忠臣岂会因此生乱?见扶苏仍有迟疑,他祭出 ** 锏:一旦战事爆发,受苦的可是黎民百姓啊!

这句话彻底封住了扶苏的异议。

便依淳师所言。

臣定当竭尽全力!淳于越俯身行礼,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淳于越微微躬身,脸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这是他精心布置的第二重谋划——若武安君此次不起兵,便逼迫其 ** 。以陈麟那般桀骜的性子,岂会甘心被步步紧逼?可一旦动手,定叫他万劫不复。

夜色深沉,蒙恬踏进章邯府邸。话未说完,宫中使者突然传来监国丞相诏令。章邯匆匆入宫复命后,立即赶往嬴政居所,眉宇间尽是凝重。无论是蒙恬的密谈还是监国的旨意,都让他预感到大秦即将掀起惊涛骇浪。当然,有陛下坐镇,这天终究翻不了。只是武安君与监国竟已势同水火,着实出乎意料。

陛下!出大事了!章邯跪地急奏。

嬴政缓缓放下竹简,斟茶的手在半空顿住:

周青尘奉公子诏令前往雁门郡宣旨时,被武安君当场斩杀!

茶盏在嬴政手中轻颤。周青尘虽是该死之徒,但这个信号令他眸光骤深——他已然预见此事将引发的连锁反应。

继续。嬴政浅啜清茶。

武安君派蒙恬今夜秘密会见微臣......章邯忽觉如芒在背,天子目光似刀锋般刺来。嬴政脑海中闪过陈麟的身影,反复推敲其性情,终是确信:先生绝非谋逆之人。

王翦、蒙武、王贲、蒙恬、李信、内史腾等将,绝无反心。

先生更不会叛秦!

嬴政斩钉截铁。章邯连忙补充:蒙将军确无反意,直言武安君愿以爵位换淳于越性命!

** 瞳孔骤然收缩,所有线索瞬间贯通。他长舒一口气:朕明白了。

章邯欲言又止,终是叩首道:臣斗胆进言,若武安君此举另有图谋......话音未落,额头已贴地面,臣绝非诬陷,唯恐生变啊!

殿内陷入沉寂。嬴政摩挲着茶盏,想起原计划待陈麟凯旋时亲自相迎的盛况。此刻却忆起赵高李斯的前车之鉴——当初何等信任,换来的却是窃国大盗!

准奏。 ** 的声音穿透夜色。

他胸有成竹,只要有他在,任何异动都能 ** ,但身后之事呢?比如李斯与赵高......

臣遵命!

陛下,方才监国召见微臣时,淳于越也在场!

他说了什么?

淳于越向臣进言,称武安君心怀不轨,建议在其入宫时,将麒麟殿守卫增至三倍,并调集全城禁军驻守!

章邯如实禀报。

倒是与朕想到一处去了。

这场好戏,朕定要细细观赏。

不过淳于越,也该到此为止了。

............

第189章 咸阳之围

嬴政嘴角微扬。

淳于越,还有那些儒生。

他一个都不会放过,心中那个念头越发清晰。

推行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与货币。

这些举措的根本,在于消除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的根源,则是思想分歧。

大秦虽已统一疆土,但各地思想各异。武力可以征服土地,却无法强行统一思想!

当初淳于越等儒生鼓吹分封制时,他心中就已萌生一个念头。

为何支持分封者众多?

不仅因儒家在背后推波助澜,更因现存典籍多为周朝遗存!

他要焚毁所有宣扬分封的书籍!

抹去各国的历史记载!

拿儒家开刀,正是为了震慑百家!

定要让淳于越死得其所!

嬴政按下心中盘算,看向章邯。

章邯立即会意,拱手道:臣明白!

............

巍峨的咸阳城。

表面风平浪静,暗流却在汹涌翻腾。

城门处,一辆马车缓缓驶出。

车内坐着蒙恬与一名京师兵副将。

蒙恬并未拜访丞相、国尉等府邸。

因兄长未曾交代,且他深知这些人都是坚定的保皇派,一心忠于大秦。若兄长真有二心,后果不堪设想。

丞相、右相、国尉等人不敢冒险!

但他们这些武将敢!

马车出城后,二人于林间换上战马,向北疾驰。

数日后。

雍城大营!

其余数十万大军已由各部将领带回各自驻地。

后续安排无需陈麟过多费心。

帐中仅有王翦、王贲、蒙武三人,连李信都未得参与。

先生,我等亲卫军合计万余,若有变故,定当护先生离开咸阳!

王翦语气坚定。

上将军多虑了,蒙恬尚未归来呢。

陈麟淡然一笑。事态不会恶化至此,但这份情谊令他感动。这个时代的武将,确实纯粹。

至于亲卫,

他本就没打算动用。

周青尘一死,淳于越必有察觉。不知他会如何向扶苏进言。

对方必定有所防备。

关键在于京师兵与禁卫军。

京师兵或许是最关键的一环。

辛胜麾下的京师兵,不仅名义上归他统辖,单凭他对辛胜的恩情,便足以让他胸有成竹。

至于禁卫军——

他倒没太多把握。

不过无妨!

王翦神色凝重:“务必做好万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