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祁天佑走出3号车间,手里还拿着刚才工人递来的检测报告。

阳光照在脸上,他抬手挡了一下,没说话,直接朝调度会会议室走去。

走廊很长,两边是透明玻璃墙。

他路过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牛皮笔记本。

翻开最新一页,上面写着:“规则不能只写在纸上,得刻进骨头里。”他用中指推了推眼镜框,眼神没动。

手机震了一下。是郑归发来的消息:“视频已备份,原始文件藏好了。”

他回了个“收到”,合上本子,继续往前走。

会议室门开着,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发改委、环保局、财政局、人社局的负责人基本到齐。

孙连城坐在前排,衬衫还是皱的,但领带打得整齐。他看见祁天佑进来,点头示意。

祁天佑没坐主位,先走到投影仪旁边,插上U盘。

屏幕上立刻跳出一段视频——灰黑色的烟柱从矿区烟囱喷出,镜头晃动,能听见远处孩子的咳嗽声。

接着切换到一个年轻工人的脸,他说:“我爹在厂里干了三十年,现在肺坏了,社保还没补上。”

视频结束,屋里很安静。

祁天佑开口:“讲真,政策不是算账,是还债。我们欠工人的,不止工资,还有尊严。”

没人说话。

发改委一个副处长清了清嗓子:“补贴的事……财政压力确实大,要不先缓一缓?”

祁天佑没看他,调出第二组数据。

“光明区试点三个月,整改企业利润平均涨了17%,能耗降了42%。

群众投诉少了八成,新招商项目质量反而提高了。”

他指着屏幕:“这不是牺牲,是升级。”

孙连城站起来,声音不大但清楚:

“我区试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以来,没有一家企业因为环保问题被关停,反倒是主动技改的多了。上周有家企业自己拆了旧锅炉,换了净化装置。”

他说完坐下,没人再提“暂缓”。

祁天佑走到台前:“三项决定。

第一,财政补贴下周拨付,优先保障零碳产业园用电成本。

第二,新生产线本地招工公告今天发布,人事局牵头,三天内落实。

第三,建立企业绿色信用档案,连续三个月不达标,自动触发审查机制。”

话音落下,台下响起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有人抬头,有人记录,没人反对。

五分钟后,掌声响起来。不是应付式的拍几下,是持续的、有力的鼓掌。

祁天佑站在原地,没笑,也没点头致意。他知道,这一关过了。

会议结束,他没回办公室。穿过园区时,路过一所小学。

门口围了一群孩子,正在背诵墙上新贴的标语:“蓝天白云,人人有责。”

一个小女孩看见他,拉旁边同学说:“是他!电视里那个祁主任!”

祁天佑冲她点点头,继续往前走。

拐过街角,便利店老板探出身子:

“祁主任,等一下!”他跑出来,递来一瓶水,

“您上次说的垃圾分类奖励,我家孩子兑换了文具包,可高兴了。”

祁天佑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水有点凉,顺着喉咙下去。

“谢谢你们配合。”他说。

老板摆手:“该谢的是您。以前垃圾堆门口,苍蝇满天飞。现在分类收走,环境好了,生意也好了。”

祁天佑把空瓶放进旁边的分类桶,继续走。

江边步道上人不少。

老人打着太极,几个小孩追着风筝跑。LEd大屏在播放新闻:

“京州空气质量连续六个月达标,创历史最好纪录。”

他站住,掏出笔记本。

翻到新的一页,写下:“这城活了。”

笔尖顿了一下,他又加了一句:“理想不是喊出来的,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身后传来脚步声。郑归快步走来,手里拎着个布包。

“祁主任,我把父亲当年的工伤材料重新整理了。”他把包递过来,

“我想申请成立劳工权益服务中心,就在南区工业园设点。”

祁天佑接过包:“明天提交方案,我批。”

郑归敬了个礼,转身走了。

不远处,林华华坐在长椅上写东西。她穿着制服,膝盖上放着记录本。

祁天佑走近时,她抬头。

“我在写绿色司法联动建议。”她说,“环保案件可以和公益诉讼衔接,避免企业换壳重生。”

祁天佑点头:“交一份正式提案,我让检察院对接。”

她低头继续写,笔尖很稳。

陈河站在几步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看到祁天佑,他走过来。

“纪委列席记录已完成。”他说,“政策流程公开透明,没有发现违规操作。”

祁天佑接过文件扫了一眼:“辛苦。”

“陈老要是知道今天这局面,会高兴的。”他说完,转身离开。

孙连城打来电话:“调度会纪要已经发你邮箱。财政局说资金最迟周三到账。”

“好。”祁天佑说,“通知企业代表,周四开见面会。”

电话挂了,他继续往前走。

江风吹过来,带着一点湿气。对岸高楼亮起灯,倒映在水面,像一排排火柴盒。

他停下,靠在栏杆上。

远处一辆公交车驶过,车身上印着“京州绿色转型示范区”。路边共享单车整齐排列,车身是清新的蓝白色。

一个骑滑板车的小孩从他身边冲过去,嘴里喊着:“爸爸,我看到祁主任了!”

父亲追上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孩子最近学校天天讲您的事。”

祁天佑也笑了:“别讲我,讲大家一起做的事。”

那人点头,牵着孩子走了。

他重新打开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

那里贴着一张照片——高育良坐在藤椅上看书的背影。照片下面有一行小字:“干部要下地,政策要见血。”

他摸了摸左手小指。扳指不在手上,柳小叶戴着。

但他记得她那天的话:“孩子听到了,他的爸爸敢说话。”

手机又震了。

是柳小叶发来的消息:“材料交接顺利,中纪委受理了。”

他回了个“好”字。

抬头看天,星星开始冒出来。城市灯光太亮,只能看见几颗最亮的。

他合上笔记本,往回走。

路上经过一家药店。橱窗里摆着抗抑郁药。他想起吴惠芬的学生,那个总背着《汉书》的女孩。她昨天发朋友圈,论文被收录进党校教材。

再往前,是社区公告栏。上面贴着最新通知:“零碳产业园招工公告”,底下密密麻麻签了名字。

他站在栏杆边,看了一会儿。

夜风把公告纸的一角吹起来,又落下。

一辆环卫车缓缓驶过,车尾灯红光扫过地面。

他转身,朝市政府方向走去。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