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 > 第119章 驶向未来,押注电动浪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驶向未来,押注电动浪潮

2017年初春,北京城内的杨柳刚抽出新芽,澈资本会议室内已是一派火热景象。巨大的屏幕上,不再是熟悉的互联网流量数据或大宗商品价格曲线,而是换成了汽车设计草图、电池能量密度图表和充电网络规划图。

“电动汽车?林总,这是不是太超前了?”陈默看着屏幕上一款造型前卫的ES8概念车图片,率先打破了沉默,“现在大街上跑的,一百辆里能找到一辆绿牌车就不错了。基础设施、电池技术、消费者接受度……哪一样看起来都不太成熟啊。”

李娜保持着谨慎,调出了一组数据:“根据公开信息,这家叫‘蔚来’的公司,目前还处于巨额投入期,没有任何收入,更谈不上盈利。其首款量产车型ES8预计要到今年底才能交付。此时进行股权投资的风险系数非常高。”

团队成员们也大多流露出疑虑的神色。毕竟,澈资本之前的成功,大多基于对已有商业模式或成熟周期行业的精准判断,而投资一家尚未量产汽车的初创公司,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跨越。

林澈站在屏幕前,目光扫过众人,对他们的反应并不意外。在他重生的视角里,此刻看似前景不明的电动汽车赛道,正是下一个十年最具确定性的超级风口之一。

“你们看到的都是障碍,”林澈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但我看到的,是一个百年汽车工业正在被颠覆的前夜,和一个价值万亿的新生市场。”

他走到台前,开始系统地阐述他的投资逻辑:

“第一,不可逆转的行业趋势。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环保压力的增大,使得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中国更是将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战略,补贴政策、牌照优惠、双积分考核,所有这些都在为电动化扫清道路。这不是选择问题,是生存问题。”

“第二,技术临界点的临近。电池成本正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下降,续航里程则在快速提升。一旦突破某个临界点,电动车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将全面超越燃油车。这个临界点,很可能就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到来。”

“第三,创始人团队与用户体验。蔚来的李斌,不是简单的造车者,他是在构建一个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和用户社区。他所强调的‘用户体验’,包括换电模式、NIo house、专属服务,是在尝试重新定义人与车的关系。这种模式一旦成功,壁垒将极高。”

他最后指向那张ES8的效果图:“第四,市场定位与差异化。蔚来选择从中大型SUV切入,主打高端市场,这避开了当时最惨烈的中低端竞争,也更容易建立品牌形象。”

林澈建立了一个清晰的投资框架:

国家战略驱动 + 技术拐点临近 + 强大创始人团队 + 差异化市场定位 = 巨大的长期增长潜力。

“当然,风险确实存在。”林澈坦诚道,“但最大的风险,恰恰是错过这个时代更迭的机会。我们现在投入,是在它估值相对较低、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进入。一旦其量产交付、销量爬坡,估值将是另一个量级。”

他看向李娜,下达了明确的指令:“基于以上判断,启动对蔚来的尽职调查。我们的目标是参与其新一轮融资,投资额度暂定5000万美元,争取获得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尽管内心仍有忐忑,但团队基于对林澈过往惊人判断力的信任,迅速行动起来。尽调报告反馈,蔚来虽然烧钱速度惊人,但其技术储备、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团队执行力,确实处于国内新造车势力的领先位置。

数月后,经过多轮谈判,澈资本成功向蔚来汽车投资5000万美元,获得了约5% 的股权(对应投后估值约10亿美元)。签约仪式上,林澈与李斌握手时,表达的不是对短期回报的期待,而是对共同改变出行未来的信念。

投资完成后,蔚来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外界质疑声始终不断。但在澈资本内部,定期跟踪报告中ES8预订量的逐步攀升、合肥工厂建设进度的顺利,都让团队逐渐看到了曙光。

李娜在复盘会上汇报:“林总,蔚来ES8的订单量已突破一万辆,虽然距离盈利还很远,但品牌关注度和用户口碑正在快速建立。”

陈默也开始转变看法:“我最近去他们的体验中心看了看,那服务、那科技感,确实跟传统4S店不一样。说不定,这帮人真能成事。”

林澈站在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其中绝大部分仍是燃油车。但他仿佛已经看到,不久的将来,这片钢铁洪流中将有越来越多挂着蔚来标志的电动汽车。

“记住今天,”他对身后的团队说,“我们投资的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个时代的方向。当潮水涌来时,我们希望自己是站在船头的人,而不是在岸边观望。”

这笔对蔚来的重大投资,标志着澈资本的布局正式深入硬科技和高端制造领域,为其科技金融帝国的版图,添上了至关重要且极具前瞻性的一块拼图。电动化的浪潮已在地平线上显露峥嵘,而林澈,再次精准地站上了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