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笼罩着巍峨的神都洛阳。万象神宫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已然结束,宫门的沉重声响在身后隔绝了一个世界。林薇,或者说,此刻更应称她为“安定郡王”薇月,独自一人走在空旷的宫前广场上。夜风带着初冬的寒意,吹拂着她略显单薄的官袍,却吹不散心头的万千思绪。
与武则天的正面摊牌,血脉真相的残酷揭露,以及那关乎未来道路的生死抉择……这一切如同汹涌的潮水,在她脑海中反复冲撞。她选择了最艰难的那条路——争,但为天下公。这不是一时冲动的豪言,而是深思熟虑后对自身信念的确认。然而,前路漫漫,荆棘密布,女皇那句“让朕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既是许可,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将不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更是为那些可能因她而汇聚的希望,为那个“天下为公”的理想而战。
脚步有些虚浮,并非因为恐惧,而是精神高度紧绷后的骤然松弛,以及承载了过于沉重未来的疲惫。她抬起头,望向广场尽头那星星点点的灯火,那是神都的万家烟火,是她誓言要守护的景象。
就在此时,广场边缘,宫灯摇曳的光晕下,一个熟悉的身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他身着紫色官袍,身形挺拔如松,面容在光影交错间显得格外沉静,正是当朝宰辅,狄仁杰。
他显然已在此等候多时。
看到狄仁杰的瞬间,林薇的心头猛地一颤。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涌上心头,有面对知晓一切的长辈的些许无措,有担心让他失望的隐忧,更有一种在惊涛骇浪后见到可靠港湾的安心感。她停下脚步,隔着一段距离,与狄仁杰遥遥相望。
狄仁杰没有立刻上前,他只是静静地望着她,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这沉沉夜色,看进她纷乱的内心。他那双阅尽世情的眼中,没有惊讶,没有质问,只有一种了然于心的平静,以及一丝难以察觉的、深沉的关切。
最终,是林薇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了过去。在狄仁杰面前站定,她张了张嘴,却发现喉间干涩,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是该称呼“狄公”?还是……?身份的改变,让这简单的称谓都带上了一层复杂的意味。
狄仁杰却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殿下。”
这一声“殿下”,让林薇微微一怔。它承认了她刚刚在殿内获得的、那份无形却重若千钧的身份,也划下了一道清晰的界限。她看到狄仁杰微微躬身,竟是要向她行臣子之礼。
“狄公不可!”林薇几乎是下意识地伸手虚扶,语气急切,“无论我是谁,在您面前,我永远是那个需要您指点迷津的后辈。此礼,我万万受不起。”
狄仁杰的动作顿住了,他抬起头,看向林薇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他并未坚持行礼,而是顺势直起身,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缓缓道:“宫中之事,老夫已大致知晓。”
林薇并不意外。狄仁杰在朝中经营多年,耳目灵通,更何况是如此重大的变故。她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是。陛下……已当面言明一切。”
“那么,”狄仁杰的目光锐利了几分,语气却依旧平稳,“殿下的选择是?”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林薇迎上狄仁杰探究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她挺直了脊梁,尽管官袍下的身躯仍能感受到与女皇对峙时留下的无形压力,但她的眼神却异常清澈坚定。
“我告诉陛下,”她一字一句,清晰地重复着自己在万象神宫中的誓言,“我选择争。但我争的,非为一己私仇,非为李唐或武周之名位,而是为一个能实践我心中理念、造福天下苍生的位置。我争的,是‘天下为公’。”
话音落下,广场上陷入一片寂静。只有夜风吹过宫檐,发出细微的呜咽声。
狄仁杰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的变化,仿佛一尊凝固的雕像。他的沉默让林薇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她不知道这位一直引导她、保护她的长者,会如何看待她这个堪称“大逆不道”的选择。是会觉得她狂妄无知,还是认为她终究被权力迷了眼?
时间一点点流逝,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终于,狄仁杰动了。他并非开口说话,而是向后退了一步,紧接着,双手缓缓抬起,将那象征着宰辅尊严的玉笏捧于身前,然后,对着林薇,深深地、郑重地作了一揖。
这一揖,比方才那未完成的臣子之礼,更加庄重,更加沉凝。
林薇彻底愣住了,几乎忘了反应。
“狄公!您这是……”她再次想要阻止。
狄仁杰直起身,脸上肃穆的神情是林薇从未见过的。他那双总是蕴含着智慧与温和的眼睛,此刻闪烁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光芒。
“殿下,”狄仁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敲击在林薇的心上,“这一礼,非为您的血脉,非为您可能拥有的尊贵身份。”
他微微一顿,目光如炬,紧紧锁住林薇的双眼:“这一礼,是为您方才那句‘天下为公’。”
“老夫宦海沉浮数十载,历经高宗、天后两朝,见过太多人为权欲奔走,为私利倾轧。即便是那些口口声声以‘恢复李唐’为志业者,其中又有几人,心中真正装着这天下百姓?他们争的,不过是龙椅上换一个人,不过是自己从龙功臣的显赫罢了。”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凉与嘲讽,随即化为无比的郑重:“而殿下您,身负血海深仇,手握足以掀起惊涛骇浪的身份秘密,却在最关键的时刻,选择了超越私怨,将‘天下’与‘公义’置于个人恩怨之上。此等胸襟,此等格局,古之贤王,亦不过如此!”
狄仁杰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在林薇耳边回荡。她没想到,自己基于现代理念和本心做出的选择,竟能得到这位千古名臣如此高的评价和认同。一股热流瞬间涌上心头,冲散了之前的疲惫与不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理解的感动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狄公……”她声音微哽,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狄仁杰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言。他上前一步,距离拉近,声音也压低了些,却更加语重心长:“殿下,您可知您选择的是一条何等艰难的道路?前朝遗孤的身份,固然是一面可以召集力量的旗帜,但更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会将您卷入无穷无尽的纷争与危险之中。陛下今日虽未当场发作,甚至看似给了您机会,但帝心难测,这份‘纵容’本身就是最凶险的考验。您将要面对的,不仅是虎视眈眈的武氏诸王、心怀叵测的朝堂宿敌,还有那些可能因您身份而靠近,却各怀心思的所谓‘盟友’。每一步,都将是刀尖起舞,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他的话语如同冰冷的泉水,浇灭了林薇心中刚刚升腾起的些许暖意,让她彻底冷静下来。她深知狄仁杰所言非虚。这条路,注定孤独,注定血腥。
“我知道。”林薇迎上狄仁杰担忧的目光,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从我知道自己身份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再无退路。隐姓埋名,苟且偷生,非我所愿。更何况,陛下也不会真正允许我退出这场游戏。既然退无可退,那便唯有向前。”
她顿了顿,继续道,语气中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至于艰难……再难,难道还能难过当初在蛇灵如履薄冰?还能难过在幽州、在崇州几近绝境?狄公,我这一路走来,何曾真正平坦过?无非是,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罢了。”
听着她这番话,狄仁杰眼中赞赏之意更浓。他微微颔首:“好一个‘遇山开山,遇水架桥’!殿下有此心志,老夫便放心了。”
他沉吟片刻,神色愈发郑重:“既然殿下心意已决,欲行此‘以天下为己任’之艰难王道,那么……”
狄仁杰再次整理了一下衣冠,这一次,他面向林薇,以无比清晰、无比庄重的声音宣告:
“老臣狄仁杰,愿竭尽残年之力,倾尽所能,辅佐殿下,走这条安邦定国、福泽苍生之路!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不是简单的表态,而是正式的、毫无保留的政治宣誓。意味着这位权倾朝野、德高望重的宰辅,正式将他的智慧、人脉和影响力,与她林薇的未来捆绑在了一起。
这份承诺,重逾千斤。
林薇心中巨震,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却目光炯炯的老者,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力量瞬间充盈了全身。她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了。她有了最强大、最可靠的盟友。
她没有虚伪的推辞,也没有激动的失态,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狄仁杰,同样郑重地回了一礼。
“狄公,”她直起身,声音沉稳而有力,“得您相助,薇月幸甚,天下苍生,幸甚!前路艰险,还请狄公,不吝教诲!”
这一刻,君臣之名分,虽未明示于天下,却已在两人心中确立。一种基于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同盟,在这寂静的宫门外,悄然结成。
狄仁杰脸上露出了淡淡的、欣慰的笑容。他捋了捋胡须,恢复了平日那种智珠在握的神态,开始切入实际:“殿下,眼下当务之急,有几件事需即刻着手。”
“狄公请讲。”林薇凝神静听。
“其一,陛下虽未点破,但‘前朝遗脉’之消息,恐已不胫而走。武三思等人绝不会坐视,明枪暗箭,接踵而至。殿下需立即加强自身护卫,尤其是‘凤影’的力量,必须确保绝对忠诚与可靠。李元芳将军……”狄仁杰提到这个名字,意味深长地看了林薇一眼,“他武艺高强,忠心耿耿,是殿下可以完全倚仗之人,当委以重任。”
林薇自然明白狄仁杰的暗示,脸上微热,但旋即正色点头:“元芳之忠勇,我深知。‘凤影’亦会再次筛查,确保无虞。”
“其二,”狄仁杰继续道,“殿下既已表明心迹,便需开始经营自己的势力。开府建衙尚需时机,但目前可以‘安定郡王’之名,招揽贤才。不必急于求成,重在品行与能力,尤需留意那些出身寒门、有真才实学却郁郁不得志之士。他们,或可成为殿下未来的根基。”
“薇月明白。不慕虚名,但求实干。”
“其三,也是眼下最关键的一点,”狄仁杰目光微凝,“陛下此举,意在磨练,亦在观察。殿下接下来的一举一动,都需格外谨慎。短期内,不宜有任何激进之举。可借协防边关、整顿地方政务等机会,积累政绩,树立威望。尤其是军功,在如今这世道,是最快也是最硬的立足之本。”
狄仁杰的指点,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林薇勾勒出了清晰的行动路线。她认真记下,心中豁然开朗。
“多谢狄公指点,薇月知道该如何做了。”
狄仁杰点了点头,抬头看了看天色,道:“夜色已深,殿下今日心神耗损甚巨,还需早些回去休息。来日方长,不必争一时之短长。”
“是。”林薇应道。经过这番交谈,她心中的迷茫与沉重已被驱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明确的目标感和沉静的力量。
“老夫会在一旁,为殿下周旋朝堂,稳住局势。”狄仁杰最后补充道,语气充满了令人安心的力量,“殿下只需放手去做您认为对的事即可。”
这句话,无疑是给了林薇最大的支持与自由。
两人又低声交谈了几句,主要是关于近期朝中可能出现的风向以及需要留意的人员。随后,狄仁杰拱手告辞,紫色的官袍渐渐融入夜色之中。
林薇独自站在原地,望着狄仁杰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
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来刺骨的凉意,但她心中却是一片滚烫。
狄仁杰的效忠,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个强大的政治盟友,更是对她所选道路的肯定,是对她心中那个“天下为公”理想的背书。这让她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她知道,从明天起,一切都将不同。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隐藏在狄仁杰羽翼之下,凭借小聪明和先知先觉解决问题的“奇女子”。她将正式走上台前,以自己的名义,去争夺,去建设,去守护。
前路注定遍布荆棘,暗藏杀机。武三思的敌意,女皇的考验,各方势力的觊觎……但她此刻心中却充满了勇气。
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
她有誓死追随的李元芳,有鼎力相助的狄仁杰,有忠诚可靠的“凤影”,还有那些未来可能因她的理念而汇聚的志同道合者。
更重要的是,她心中有明确的方向——那条通往“天下为公”的艰难却光辉的道路。
她抬起头,望向夜空。浓云不知何时已散开些许,几颗寒星在夜幕中顽强地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
就像她此刻的处境,黑暗依旧,但已有星光引路。
“这条路,我会走下去。”她在心中默念,眼神锐利而沉静,“无论多么艰难。”
她转身,迈开脚步,向着宫外等候的马车走去。步伐沉稳,坚定,每一步都踏在通往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之上。她的背影在清冷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挺拔,仿佛一株正在风雪中悄然生长的青松,蕴含着无限生机与力量。
神都的夜,依旧深沉。但在这片深沉之中,一颗属于未来的帝星,已经接受了她的宿命,并开始散发出属于自己的、不容忽视的光芒。属于“安定郡王”薇月的时代,就在这个夜晚,悄然拉开了序幕。而狄仁杰,这位睿智的长者与忠臣,已成为她帝业蓝图中最坚实的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