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小组”第二次聚会,气氛明显比第一次活络了许多。麻彦辰带来了一包自家炒的高山茶,吴晓梅给每人分了个小巧的U盘,里面是她整理的近期宏观经济数据摘要。李志远和赵小军则早到了几分钟,已经在低声交流着什么。
林万骁依旧坐在老位置,看着人到齐了,便笑着指了指麻彦辰带来的茶叶:“彦辰,今天咱们就喝你这个茶。看来你这个县委书记,还得兼管品茶了。”
一句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会议室里最后一点拘谨也消散了。
“今天咱们不漫谈,”林万骁收敛了笑容,语气变得认真起来,“找个具体事儿来琢磨。草甸县的‘云上草甸’旅游,现在名气是打出去了,游客越来越多。但我收到一些反映,也自己去看了,商业味儿是越来越浓了。再这么下去,那片高山草甸的魂儿可能就没了。今天咱们就讨论这个,怎么既能赚到旅游的钱,又能保住草甸的本色,防止过度商业化?你们谁先说说?”
问题很具体,也切中要害。几个人都沉思起来。
麻彦辰第一个开口,他是从基层上来的,对旅游开发中的弊病感触最深:“林书记,我觉得关键在规划和控制。就得立规矩,画框框!核心景区范围内,坚决不允许乱搭乱建,商铺数量、经营内容都要严格审批,统一管理。那些花里胡哨的、跟彝族文化不沾边的项目,一个都不能上。就得用硬手段卡住!”
他这话带着基层干部常见的“铁腕”风格。
李志远扶了扶眼镜,提出了不同看法:“麻书记,光靠卡和堵,恐怕效果有限,还可能引发矛盾。商家逐利是天性,你卡得太死,他们可能变着法子钻空子,或者干脆没积极性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引导。比如,能不能由政府牵头,设计一套符合彝族特色的店铺招牌、商品标准?扶持那些真正做彝族刺绣、漆器、特色饮食的本地人,给他们优惠政策,让他们成为主流?把好的树起来,差的自然就没市场了。”
吴晓梅接过话,她从市场和规划角度分析:“我同意李县长的部分观点。过度商业化,根源还是供需和利益分配问题。游客有消费需求,本地人想赚钱。堵不如疏。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主要的商业服务设施引导到景区外围的特定区域,比如游客服务中心附近,形成集中的、规范的商业区。核心区保持原生态,只允许必要的、小规模的、原生态的体验式消费。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旅游收入能真正反哺到保护环境和改善当地彝族群众生活上,让他们从保护中得到实惠,才有持续保护的动力。”
赵小军年轻,想法也更跳脱:“各位领导,我觉得除了管理和引导,是不是可以在‘体验’上多做文章?为什么游客非得去买那些粗制滥造的纪念品?因为他们缺乏更深度的文化体验。我们能不能开发一些‘非遗’工坊,让游客亲手跟彝族阿妈学点简单的刺绣,跟银匠学打个小饰品?或者搞一些彝族农耕、放牧的深度体验项目?让游客的钱花在‘过程’和‘记忆’上,而不是单纯的‘商品’上。这样既丰富了旅游内涵,提升了品质,也能分散对购物店的依赖,从根源上降低过度商业化的冲动。”
四个人,四种不同的思路:麻彦辰强调管控,李志风侧重引导,吴晓梅着眼于空间规划和利益调节,赵小军则聚焦于体验升级。一时间,会议室里观点碰撞,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林万骁一直安静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两笔。看到讨论陷入僵局,他轻轻敲了敲桌面。
“都说得很好,从不同角度切入了问题。”他先肯定了大家,然后开始逐一点评。
他看向麻彦辰:“彦辰,立规矩没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生态红线、文化保护的核心区,必须要有硬约束。你这个思路,是底线思维,保根本的。但是,”他话锋一转,“就像志远说的,如果规矩太死,可能会扼杀活力,或者催生地下经济。你这个‘铁腕’,得用对地方,用在关键处。”
接着,他点评李志远:“志远提出的引导和扶持,很有必要。政府不能只当裁判员,还要当好服务员和引导员。帮助本地群众提升经营能力和产品品质,这个思路对头。但要注意,扶持政策要精准,要能真正惠及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避免养懒汉,或者被关系户钻空子。”
然后是对吴晓梅:“晓梅从规划和利益分配入手,看到了问题的更深层。把商业区适度分离,是个可行的技术思路。利益分配机制更是核心,如果保护者吃亏,破坏者得利,那再好的规划也难落实。你这个想法,需要更细致的测算和制度设计。”
最后,他看向赵小军,眼中带着一丝欣赏:“小军提出的提升体验,是着眼长远,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思路。旅游最终竞争的是文化和体验。你这想法很有价值,能有效分流商业压力,提升旅游品质。不过,这类项目前期投入大,培育市场需要时间,见效可能慢一点,需要有耐心,也要做好市场风险评估。”
点评完毕,他看着若有所思的四人,总结道:“你们看,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方法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综合施策。彦辰的‘管控’是保底线的盾,志远的‘引导’是调方向的舵,晓梅的‘规划与分配’是优化格局的棋盘,小军的‘体验’是提升品质的引擎。这几方面,缺一不可。”
他顿了顿,引导道:“那么,能不能把你们几位的思路融合一下?形成一个组合方案?比如,在空间上划定核心保护区和外围商业区(晓梅的思路),在核心区立下硬规矩(彦辰的思路),同时在外围商业区大力引导和扶持本土化、特色化经营(志远的思路),并投入资源开发深度文化体验项目(小军的思路),最后,确保门票、经营收入的一部分,通过一个透明的机制,直接用于生态补偿和改善本地彝族生活(晓梅的思路)?”
经过他这么一梳理和整合,原本有些对立的观点,瞬间变得互补起来,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完整的解决方案框架。
麻彦辰一拍大腿:“对啊!林书记,您这一说,我心里就透亮了!光卡不行,还得给出路!”
李志远也连连点头:“管控、引导、规划、体验,四管齐下,确实更周全。”
吴晓梅和赵小军也露出了豁然开朗的表情。
“这只是个初步框架,”林万骁摆摆手,“具体怎么划定区域?规矩怎么立才算合理又可行?扶持政策怎么定?体验项目选哪些?利益怎么分配?这些都需要你们,尤其是彦辰,带着草甸县的同志,下去做大量的调研和细化工作。下次小组会,我希望听到你们更具体的操作方案。”
会议结束时,麻彦辰几个人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头脑风暴,不仅对问题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从林书记的点评和引导中,学到了如何多角度、系统性地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将不同意见融合成有效方案的思路和方法。
看着他们离开时充满干劲的背影,林万骁端起已经微凉的茶,喝了一口。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年轻干部,就是西明未来最锋利的刀。而他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当好这个磨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