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皇宫门外等候上朝的文武百官,等来的不是宫门开启,而是一位面容肃穆的太监宣布的口谕:
“陛下有旨,今日停朝一日。一应政务,暂由太子殿下于文华殿决断。”
百官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洪武皇帝勤政如斯,非重大变故绝不会轻易辍朝。站在队列前列的王卓,心里“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那一顿麻辣火锅加冰啤酒,不会真把老爷子给吃出问题了吧?
他也顾不得许多,散班后立刻脚步匆匆,直奔东宫。
刚到东宫殿外,就听见里面传来朱棣压抑着怒火的斥责声:
“混账东西!让你贪嘴!让你打小报告!现在可好,连累你皇爷爷也跟着遭罪!他老人家多大年纪了,能跟你这年轻力壮的比吗?要是你皇爷爷有个什么好歹,看咱不扒了你的皮!”
接着是朱高炽委委屈屈、细若蚊蚋的辩解:“父王……儿臣……儿臣这不是一点事没有嘛。而且,儿臣在‘东大’那边,跟着姑父吃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从来没……”
“你还敢顶嘴!”朱棣的声音更怒了。
王卓赶紧迈步进去,恰好看见朱高炽耷拉着脑袋,朱棣则是一脸焦躁与后怕。王卓瞬间无语,对着朱高炽无奈道:“我的太孙殿下,你年轻力壮,脾胃强健,自然无碍。可陛下年事已高,肠胃哪经得起这般麻辣生冷、冰火交攻的刺激?更何况还是头一次尝试!”
朱棣见到王卓,像是找到了主心骨,急忙道:“妹夫,你来得正好!走,咱们一块去看看老爷子!这心里实在放心不下。”
王卓却摇了摇头,苦笑道:“殿下,此刻去,陛下怕是不会轻易见咱们。”
“为何?”朱棣不解。
王卓指了指自己的脸,低声道:“陛下何等英雄人物,昨日还在万民称颂中意气风发,今日若因……贪嘴吃坏了肚子,这般窘状,他老人家那面子往哪儿搁?怎会愿意让我们看见?”
朱棣一愣,旋即明白了其中关窍,眉头皱得更紧:“那怎么办?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了,不去亲眼看看,我这心始终悬着!”
王卓沉吟片刻,道:“这样,我立刻去‘东大’营地,请一位最好的医学专家过来。便说是听闻陛下偶感不适,特来请脉。事关龙体安康,陛下还不至于讳疾忌医。”
“好!就这么办!”朱棣立刻同意,“你快去快回,咱们在乾清宫外汇合。”
不多时,王卓带着一位身着“东大”白大褂、提着医疗箱的医学专家,与朱棣在朱元璋的寝宫乾清宫外碰头。通报之后,不出王卓所料,里面传话出来:陛下只是偶感风寒,并无大碍,让太子与驸马不必担心,各自忙去便是。
朱棣心头火起,厉声对通报的太监道:“休得搪塞!陛下到底怎么了?如实说来!”
那太监吓得扑通跪地,眼神躲闪,支支吾吾不敢回答。
王卓上前一步,缓和语气道:“公公,劳烦你再通禀一声,就说太子殿下忧心陛下圣体,特意请了‘东大’的医学圣手过来,医术精湛,必定药到病除,请陛下允准一见。”
或许是“东大圣手”、“药到病除”这几个字起了作用,片刻后,寝宫门终于打开,允许他们进入。
内殿之中,朱元璋面色蜡黄,显得有些虚弱地靠在龙床上,精神萎靡。见到朱棣和王卓带着一个陌生人进来,他脸上闪过一丝极不自然的尴尬,下意识地别过脸去,不太想与他们对视。
“儿臣(臣)参见父皇(陛下)。”
“行了行了,”朱元璋有气无力地摆摆手,“咱没事,就是有点着凉……”
王卓赶紧示意医学专家上前。专家在得到朱元璋默许后,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又低声询问了值夜的太监几句。那太监偷瞄了朱元璋一眼,见陛下没有阻止的意思,才小心翼翼地回话:“回……回话,陛下昨夜……起了五次夜,后半夜开始便有些腹痛、乏力……”
得,这下实锤了。就是急性肠胃炎,火锅加冰啤惹的祸。
医学专家从药箱里取出几片对症的药片,让朱元璋就温水服下。他一边收拾器械,一边忍不住用带着口音的官话对王卓“埋怨”道:“王同志,你怎么能给老人家吃这么刺激的东西,还配冰镇酒水呢?这太胡来了!还好这位老同志身体底子打得不错,不然可有的折腾了。”
朱元璋闻言,更加心虚地闭上了眼睛,假装养神。
王卓张了张嘴,看着床上“装死”的洪武大帝,这锅是甩不出去了,只好把话咽回肚子里,讪讪地点头。
送医学专家离开寝宫,走到殿外无人处,专家突然停下脚步,看似随意地对王卓说了一句:“王卓同志,有些东西啊,看着美味诱人,闻着香气扑鼻,但也不能不顾身体状况大吃特吃。不然,像今天这样,吃坏了肚子,可就受罪了。”
王卓一开始还没完全反应过来,以为专家只是在总结病情,便点了点头。
专家见他似乎没听懂弦外之音,只好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微不可闻地补充道:
“自由、民主这些东西,看着是挺好,但也得像种庄稼一样,需要合适的时间,去慢慢培育适应它的土壤……一下子硬塞进去,搞不好,也是要闹肚子的,甚至可能更严重。”
说完,专家意味深长地看了王卓一眼,转身离开了。
王卓独自站在原地,咀嚼着这突如其来、跨越时空的警示,一时之间,心潮起伏,怔怔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