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 第204章 球长的美梦与现实的警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4章 球长的美梦与现实的警钟

医学专家那句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告诫,如同一声惊雷,在王卓脑海中反复炸响。

他呆立在乾清宫外,阳光洒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自由民主虽好,但也需要时间去培育适应它的土壤……”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

他想起了“东大”自身走过的百年征程,那同样是一部在黑暗中摸索、在血火中淬炼的历史。

多少仁人志士几乎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救国道路,君主立宪、共和制、议会制……甚至还有过短暂的帝制复辟闹剧。

道路何其曲折,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才最终找到了适合自身的路径。正如某位智慧长者所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他又猛地想起朱元璋在广播中,看似随意、甚至带着玩笑语气提及“民主”、“自由”这些词时的场景。

当时只觉得是老朱在学习和卖弄新概念,此刻回想,那轻描淡写的背后,何尝没有一丝冰冷的审视与杀机?

一个将皇权视作生命的开国帝王,听到可能动摇其统治根基的概念时,本能反应必然是排斥与毁灭。

之所以没有发作,不过是因为王卓和他所代表的“东大”,能画出的“华夏永昌”、“日不落帝国”的饼实在太香、太大,让朱元璋不得不暂时压下疑虑,选择合作与利用。

再联想到几乎一夜之间,传遍金陵城大街小巷的“洪武爷降伏域外奇人”的评书段子。

这哪里是民间自发创作?这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由锦衣卫主导的舆论塑造!将所有变革的功劳、所有技术的来源,都归因于洪武皇帝的“天威”与“霸气”,而他王卓,则被巧妙地塑造成一个被“降伏”后献上宝物的工具人角色,其个人意志和核心作用被刻意模糊、淡化。

这何尝不是朱元璋在不动声色地扞卫皇权的绝对权威,将可能产生的“奇人崇拜”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果然……皇帝这种生物,就不能完全信任。”王卓心中泛起一丝苦涩的自嘲,“嘴上可以喊着‘以朱明许天下’,可以谈论着看似开明的概念,但手上做的,永远是如何巩固和强化自家的权力。一切都是为了统治服务。”

就在他心潮起伏,天人交战之际,一只大手重重地拍在他的肩膀上,打断了他的思绪。

“想什么呢,这么入神?喊了你好几声都没听见。”是朱棣,他已经从寝宫内出来了。

王卓迅速收敛了脸上复杂的表情,换上惯常的、略带一丝后怕的笑容,转过身:“没什么,这不正后怕呢嘛。殿下,陛下怎么样了?”

“吃了药,睡下了,气息平稳了不少。”朱棣松了口气,随即又瞪了王卓一眼,“以后这等吃食,可得仔细着点!”

“是是是,”王卓从善如流,“那下午我再带专家过来复诊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两人并肩往东宫走去。沉默地走了一段,王卓看着宫墙内一片“欣欣向荣”、忙于各种新式事务的景象,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试探道:

“殿下,我在想……我们推动的这个工业化进程,速度是不是……可以稍微放缓一点?给下面的官员,还有天下的百姓,多一点适应和消化的时间?骤然间翻天覆地,我担心……”

“怕什么?”朱棣不以为然地打断他,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急切,“现在不是一切都很好吗?国库日渐充盈,军威远播四海,新技术层出不穷!慢?为什么要慢?咱可是等着你描述的那个‘日不落帝国’早日实现呢!到时候,日月所照,皆为明土,那才是旷古烁今的伟业!”

看着朱棣眼中闪烁的、几乎毫不掩饰的对全球霸权的渴望与憧憬,王卓嘴边劝诫的话又咽了回去。他在心里无奈地苦笑一声:

“得,白说了。这位爷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地球球长’的美梦里了,根本听不进逆耳之言。”

现实的警钟已然敲响,改革的舵手(朱元璋)心怀鬼胎,合作的执行者(朱棣)急于求成。

王卓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下来,他意识到,自己这个“奇人”和“桥梁”的未来道路,恐怕要比预想中更加崎岖和需要智慧了。

他不能停下,但或许,可以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为这辆狂奔的帝国列车,悄悄安装上一些“刹车”和“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