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通真宫外的青石阶前,冰水浸得人骨头发疼。如晦、依依、慕楚、唐迎四人围着木盆浣洗衣物,血水汩汩从布帛间渗出,染透了一盆又一盆清水。

搓洗间,如晦忽觉腹中翻涌,猛地侧身干呕起来。早膳吃的米粥混着暗红血块喷涌而出,溅在青石板上,触目惊心。他脸色本就苍白,此刻更如草纸般难看,身子晃了晃,险些栽倒。

慕楚见状,忙从腰间摸出三枚银针,手法快如闪电 —— 一枚刺入如晦百会穴,两枚分扎小腹气海、关元二穴。他又掏出个瓷瓶,倒出三粒黄豆大小的丹药,指尖悬在如晦唇边,却又迟疑着收了回去,低声道:“大师兄内力耗竭,又受了震伤,需得静养些许时日。”

唐迎望着盆中血水,想起昨夜戏台厮杀,心有余悸:“昨日若不是师尊及时赶到,我等怕是阴间相聚了。”

依依将手中血衣狠狠摔进木盆,水花四溅:“若不是你跟慕楚拖后腿,我与大师兄何至于那般狼狈?那群戏子早就成了我剑下亡魂!”

“咳咳......” 如晦喘着气坐直,掬起冷水漱了口,哑声道:“昨夜唐迎已算难得。他初涉江湖便有那般应变,师尊果然没看走眼。”

依依 “呸” 了一声,短剑横在腰间 :“少来这套!唐迎,一会洗完衣服,拿上你的剑,跟我过两招,我倒要看看你有几分斤两!”

正说着,忽闻远处传来杂乱脚步声。一群内侍抬着顶软轿匆匆而过,轿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张苍白如纸、死气沉沉的脸。四人齐齐站起,望着那群慌慌张张的身影,如晦突然低呼:“那轿中之人...... 服饰冠冕,竟像是太子殿下!”

唐迎手按剑柄:“要不要追上去看看?”

“不可鲁莽。” 如晦按住他的手,“师尊此刻正在大庆殿议事,借这些内侍十个胆子,也不敢对太子不利。”

大庆殿内,烛火通明,映得金砖地光可鉴人。赵佶背手立于龙椅前,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火光中流转,面色却沉得如要滴出水来。童贯、蔡京分立左右,前者甲胄未卸,后者袍服光鲜,神色各异。王黼、李邦彦、朱勔、高俅、林灵素等人按品级列于阶下,个个敛声屏气。

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几名内侍抬着肩舆闯入,上面躺着的正是太子赵桓,双目紧闭,人事不省。

林灵素目光一扫,倒吸一口凉气,身形一晃已至肩舆旁,二指搭上太子腕脉。片刻后,他沉声道:“太子体虚气弱,积劳成疾,已是神散之兆。” 说罢从袖中摸出粒朱红丹药,撬开太子牙关喂入。不过一盏茶功夫,赵桓睫毛轻颤,缓缓睁开了眼。

蔡京见状,忙从案上捧起件明黄龙袍。童贯、王黼等人快步上前,一左一右架起太子。赵桓茫然四顾,待看清那龙袍,顿时猛烈挣扎起来:“尔等要做什么?快放开我!”

内侍们七手八脚按住他,童贯亲自执住他双臂,王黼抖开龙袍,强行往他身上套。赵桓手脚乱蹬,口中嘶吼不止,却怎敌得过众人蛮力?不多时,那象征至尊权力的黄袍已披在他身上,领口处的盘金龙纹触目惊心。

蔡京展开一卷圣旨,尖声宣读:

“门下:朕承天命,临御天下二十有五年。自践阼以来,夙兴夜寐,惟恐有负上苍之托、兆民之望。然近年以来,边尘屡起,国步维艰,朕心忧忡,寝食难安。念及宗庙社稷之重,黎民百姓之福,朕深思熟虑,决意禅位于皇太子桓。

皇太子桓,仁孝温恭,聪慧睿智,久习政务,明于得失,具帝王之资。自为储贰,夙夜匪懈,敬天法祖,爱育黎元,深得宗室大臣与天下百姓之拥戴。以其继位,必能承继大统,恢弘祖业,安抚四海,康济兆民。

今择吉日,皇太子桓即皇帝位,改元靖康。其军国大事,悉听新君裁决。百司庶府,皆须敬奉新主,恪守其职,以辅新君,共图中兴大业。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诏声朗朗,在大殿中回荡。赵桓听得浑身剧颤,犹如遭了晴天霹雳,双眼猛地翻白,身子向后一仰,再度昏死过去。

林灵素疾伸二指,捏住他腕脉,另一只手凭空捻出两枚细如牛毛的银针,“嗤” 地刺入他顶门 “囟会穴”。片刻后,他朝赵佶微微点头。内侍们再度抬起太子,将他扶上龙椅坐定,脑袋歪在肩头,犹自人事不省。

蔡京上前一步,躬身道:“圣上,老臣已备妥车马,沿途驿站、郡县均已安排妥当,珍馐玉榻一应俱全。拟于正月初七启程南下,十四抵扬州,十五祭天祈福,以保大宋国泰民安。”

赵佶挥了挥手,声音疲惫:“众卿辛苦。各自回府整备吧,初七寅时,准时动身。”

“诺!” 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