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临安大内的紫宸殿里,赵构坐在龙椅上,指尖摩挲着枚鱼纹玉佩,殿下几位大臣围着御案,你一言我一语,声音渐高,却始终没个定论。

吕颐浩最先按捺不住,往前踏出一步,紫袍下摆扫过阶前金砖,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启奏陛下!如今河北两路已陷,金人南渡受挫后,锋芒竟转向西北!此番完颜宗辅为主帅,率大军连下晋州、绛州,正往永兴军路的韩城、蒲城杀去,剑锋直指富平。如若富平再失,京兆府便成累卵,关中门户一破,蜀地危在旦夕!”

他话音刚落,赵鼎也上前躬身,语气凝重:“陛下,川陕乃国家腹地,兵马精锐,粮草丰足。若被金人夺去,无异于以我大宋之力,养外敌之患。届时金贼凭川陕之险,顺江而下,江南亦难保全!”

“诸位莫慌!” 张浚抚着腰间玉带,声音洪亮,“关中有五路大军,兵强马壮,怎容金贼长驱直入?如今金兵初入陕地,立足未稳,正该集结兵力,一举破之,将其赶回北地,永绝后患!”

赵构听得眉头越皱越紧,手指停在玉佩上。他久居江南,对川陕地形兵情本就生疏,此刻大臣们各执一词,更让他没了主意,只能任由殿中争论声此起彼伏。直到瞥见众臣神色愈发急躁,才悄悄转头,对身后的张去为低问:“永兴军路的驻军统领,是谁来着?”

张去为连忙躬身回话:“回陛下,是权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大帅。”

“哦,是吴家兄弟!” 赵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随即又暗了下去,“朕记得他们颇会打仗,可…… 能抵得住金兵吗?”

“陛下有所不知,” 张去为声音压得更低,“金兵此番来了六七万,皆是精锐骑兵;吴家兄弟麾下,满打满算也才两万多兵马。且富平只是座小镇,无坚固城墙可守,怕是挡不住金贼的铁蹄啊。”

赵构的心猛地一沉,这才抬眼看向殿下,语气带着几分迫切:“众爱卿,既然川陕危急,该如何调配兵马支援?你们可有良策?”

张浚上前一步,语气沉稳:“回陛下,熟悉西北战事的背嵬军尚在镇江,擅长马战的岳家军还在江南围剿李成,若调他们驰援,一来一回恐误了战机,真是远水难救近火。”

“张爱卿!” 赵构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别再绕弯子了,你直说,到底有没有御敌之法?”

张浚腰杆一挺,目光扫过殿中众臣,语气掷地有声:“陛下,臣以为,金贼若想进蜀,必走京兆府西进之路,富平便是重中之重。如今当火速集结永兴军路、泾原路、秦凤路、熙河路、环庆路的兵马,分东西两翼部署,主动出击,借陕地山川之险,定能保川陕不失!”

话音刚落,殿中大臣纷纷点头,齐声赞道:“好计策!”;“枢密院使果然深谋远虑!”

赵构也松了口气,忍不住赞叹:“不愧是张爱卿,对战局的把控,果然异于常人!” 可转念一想,又皱起眉,“只是各路大军集结,需有统一统领才行。当年三路大军解太原之围,就是因无人统筹,才功亏一篑,这个教训不能忘啊。”

“陛下放心!” 张浚往前踏出一大步,单膝跪地,声音激昂如鼓,“臣愿往川陕,统领各路兵马!”

这话一出,殿中瞬间安静,众臣的目光都聚在张浚身上,他久在中枢理政,虽有谋略,却少经战阵,川陕战事凶险,金贼又是精锐,他真能担此重任?

赵构也愣住了,盯着张浚看了半晌,眼中满是疑惑。张浚似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仰头朗声道:“陛下!臣到了川陕,必整合各路军队,严明军纪,与金贼死战到底!臣愿立军令状:只需一年时间,明年上元佳节,臣必携捷报回临安,与陛下共赏钱塘灯景!”

赵构看着他眼中的坚定,那股子不容置疑的决心,竟让他心头的犹豫渐渐散去。他走下龙椅,上前扶起张浚,双手握住他的手臂,语气郑重:“好!朕信你!朕赐你上方宝剑,可便宜行事;再赐黄金万两、绢帛千匹,充作军资!你只管放手去做,朕在临安等你的捷报!”

张浚再次跪地,额头触地,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川陕一日不宁,臣一日不归!”

赵构看着他伏在地上的身影,想起自靖康以来的颠沛流离,鼻尖一酸,暗暗垂泪:“川陕安危,便全托付给爱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