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格物院立
庆宁宫西侧的院落里,工匠们正忙着搭建格物院的匾额。李木匠踩着梯子,将 “皇家格物院” 五个大字的木牌钉在门楣上,木牌边缘用灵州熟铁包边,是按赵正的要求做的 —— 既耐用,又能体现 “铁与木” 的结合,象征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赵正站在院中,看着工匠们搬运蒸汽机零件,眼中满是期待。伊凡捧着一本厚厚的图纸,快步走来:“太上皇帝,这是臣按您说的‘气缸原理’画的蒸汽机图纸,只是气缸密封的问题还没解决,烧煤时总漏气,效率提不上来。”
赵正接过图纸,指尖划过 “气缸” 的标注,想起现代蒸汽机的密封技术:“用灵州的熟铁做密封环,再裹上浸了桐油的石棉 —— 石棉在西域能找到,隔热又密封,你让人试试。” 他转头对李木匠喊道,“李师傅,灵州送来的熟铁还有多少?先锻打十个密封环,按这个尺寸做!”
李木匠放下手里的活,接过赵正递来的尺寸纸条:“回太上皇帝,熟铁还有三百斤,够锻打密封环了!前几日江月陛下还说,灵州的铁矿要扩产,往后格物院要用铁,尽管开口!”
赵江雪捧着《格物基础》的初稿,走到父亲身边:“父亲,这是女儿按您口述整理的,里面写了‘力的三要素’‘热胀冷缩’,还有您说的‘化学元素’,只是有些地方女儿还没弄明白,比如‘氧气助燃’,工匠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赵正接过初稿,翻到 “氧气” 那一页,笑着说:“明日咱们做个实验 —— 用琉璃瓶收集空气,再放入燃烧的木炭,看木炭燃烧得是否更旺。工匠们亲眼见了,就会信了。” 他想起前七卷在灵州做 “防疫汤” 时,也是用实验让百姓相信草药的功效,如今推广格物,也需如此。
正说着,苏琬琬带着户部的吏员赶来,手里捧着账册:“太上皇帝,江月陛下让臣送来格物院的首年拨款 —— 白银五万两,还有从江南调来的织机零件、从西域买来的石棉,都已卸在院外。陛下还说,往后格物院的需求,户部优先满足。”
赵正接过账册,看着上面的数字,心中暖意渐生。他知道,江月这是在践行 “日月共治” 的约定 —— 新帝管政务、筹钱粮,他管科技、推改良,君臣父子同心,才能让大明的 “进步” 之路走得稳。
“苏大人,麻烦你跟江月说,” 赵正道,“首项改良就从纺织机开始吧。江南织户李大姐,前几年还在为织坊被焚发愁,如今有了新织机,她的布能多织三倍,百姓也能穿上更便宜的棉布。”
苏琬琬点头应下,又递来一张纸条:“这是李大姐托人送来的,说想亲自来格物院看看新织机,还说要送新织的棉布给工匠们做衣裳。”
赵正笑着收下纸条:“让她来,正好让她给工匠们说说织户的需求 —— 格物院造的物件,终究是要给百姓用的,得听百姓的意见。”
夕阳西下时,格物院的第一台蒸汽机零件已基本组装完毕。密封环安装好后,伊凡点燃煤火,蒸汽机的气缸开始运转,发出 “轰隆轰隆” 的声响,带动旁边的纺车转动起来。工匠们看得目瞪口呆,李木匠更是激动得手都在抖:“太上皇帝,这机器真能转!比十个人摇纺车还快!”
赵正望着运转的蒸汽机,又望向远处的皇宫 —— 江月的书房还亮着灯,想必正在批阅奏折。
(第三百六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