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 第152章 成本效益分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领了密旨的韦小葆,并未立刻离宫点兵派将,更没有大张旗鼓地调集东南各省督抚议事。他只是向康熙讨要了两样东西:一是近年来东南沿海所有关于神龙教及关联海盗、倭寇事件的详细卷宗副本;二是调用钦天监部分精通天文、历算,且口风严实的人员临时听用的权限。

随后,他便一头扎进了爵爷府那间被改造得如同后世实验室兼作战室的书房里。厚重的窗帘落下,隔绝了外界的光线与窥探。墙壁上,那张巨大的势力关系图旁,又多了一张精心绘制的神龙岛及周边海域的详图,上面已经用各种颜色的墨水标注了密密麻麻的符号和数据。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纸张的气息,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化学试剂的味道。双儿安静地在一旁磨墨、整理文书,偶尔为彻夜不熄的灯火添油,看向韦小葆的目光里充满了无声的支持。

韦小葆坐在宽大的书案后,面前摊开的不是兵书战策,而是一叠叠空白的算稿和一份他亲自设计的《神龙教平定行动评估表》。他的眼神专注,手中那支来自“韦氏工坊”特制的、镶嵌了小小放大镜片便于观察细图的炭笔,在纸面上飞快地书写、勾勒、计算。

第一步,界定目标与约束条件。

目标很明确:根除神龙教,诛杀或擒获洪安通,稳定东南海疆。

约束条件则复杂得多:

政治约束:行动需控制在“平定邪教”范畴,避免引发大规模沿海动荡,更不能给西北噶尔丹或其他潜在对手(如台湾残余势力、罗刹国)可乘之机。康熙的耐心有限,要求“结果”,且不能过度损耗朝廷威信。

资源约束:虽可协调东南各省资源,但大规模、长时间动员军队,钱粮消耗是天文数字,户部那边必然会有阻力。内帑支持有其限度。

时间约束: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拖延越久,变数越多,神龙教与外部势力勾结可能越深,沿海民生受损越严重。

风险约束:必须最大限度降低清军将士的伤亡。尤其是,不能出现主力水师遭受重创,或者高级将领折损的情况,那将对朝廷士气造成毁灭性打击。

第二步,构建传统强攻方案的数学模型。

韦小葆根据卷宗记载的神龙岛地形、已知防御工事(高墙、壕沟、疑似机关)、教众战力估算(核心高手数十,狂热教众数千,加上裹挟的渔民、海盗),以及清军水师战力、登陆作战经验等数据,开始建立简单的攻防模型。

他假设投入两个整编水师营(约四千人),辅以福建、浙江绿营精锐五千人,进行正面强攻。

后勤计算:九千人的部队,跨海作战,每日粮秣、淡水、药品、箭矢火药消耗,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维持一个月作战,所需民夫、运输船只的数量,足以拖垮两省的正常漕运。

伤亡预估:基于历史类似战役(如攻取澎湖、台湾)的伤亡率,并考虑到神龙教拥有毒虫、诡异地形和高手,韦小葆保守估计,登陆部队的初始伤亡率可能高达30%-40%。这还不包括在海上可能遭遇风暴、敌方火攻突袭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时间预估:排除天气影响,集结部队、物资需一月;航行至作战区域需数日至半月;扫清外围、建立前进基地需半月;正式攻击主岛,面对层层防御,预计至少需一到两个月艰苦攻坚。整个周期,乐观估计需四到五个月。

成功率评估:即便一切顺利,最终攻上神龙岛,面对困兽犹斗的洪安通及其死士,能否达成“根除”目标仍是未知数。洪安通个人武力极高,突围可能性存在。一旦其逃脱,凭借其影响力,很快就能死灰复燃。模型显示,达成最终目标的概率,乐观估计不超过60%。

第三步,量化成本与收益。

韦小葆在算稿上列出强攻方案的“成本”:

直接军费:白银预计一百五十万两至二百五十万两。

人员损失:将士伤亡预估三千至五千人(这几乎是动摇国本的数字)。

机会成本:抽调东南精锐,可能导致其他地区防务空虚,给海盗倭寇可乘之机,影响沿海商贸,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政治风险:若战事不利,或损失过大,朝中清流必然攻讦,康熙的威望受损,他韦小葆更是首当其冲,之前所有功劳可能付诸东流。

而“收益”呢?仅仅是平定一个盘踞海岛的教派。相对于巨大的成本和风险,这收益显得如此单薄,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投入产出比极低,风险极高。”韦小葆在评估表的“强攻方案”一栏,用朱笔重重画了一个叉。“这不科学。”

第四步,提出替代方案——“非对称瓦解”战略。

他翻到新的一页,开始勾勒新的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不再是军队的数量和正面交锋的强度,而是信息、技术、心理和精准打击。

目标分解:将“根除神龙教”这个大目标,分解为“削弱其经济基础(掠夺与贸易)”、“瓦解其防御体系(毒虫、圣水、工事)”、“崩溃其组织信念(教众忠诚度)”、“清除其领导核心(洪安通及死党)”四个子目标。

手段匹配:

针对经济基础:利用水师和情报网络,封锁、打击其与外界(海盗、倭寇、非法商人)的联络线与交易渠道。这不需要大军团作战,只需精准情报和小股精锐水师拦截。

针对防御体系:

毒虫阵:建模分析其依赖的蛇类、毒虫的生态环境、趋性习性。配制针对性驱虫药剂,或利用其天敌、厌恶的气味物质,进行大面积播撒,从源头破坏这道生物防线。成本:研发药剂的人力物力(可由“韦氏工坊”承担大部分),远低于数千将士的性命。

圣水:分析其成分(苏荃密信提及可能与岛上特定泉眼矿物质有关),投入无毒但能引起变色、沉淀、异味反应的化学试剂,制造“神迹失效”或“神只震怒”的假象。成本:少量化学试剂,几名精通化学的操作人员。

工事:避免正面攻击,利用苏荃提供的布防图,寻找薄弱点,或通过地质分析寻找可能的地下通道、渗水点等进行破坏。

针对组织信念:发动心理战。散播精心设计的谣言、图文并茂的传单(利用雕版印刷技术快速大量复制),内容指向神龙教触怒海神、洪安通欺瞒众生、朝廷乃天命所归等。利用从众心理和认知失调理论,动摇底层教众和被动裹挟者的信念。成本:印刷费用和秘密投放的人力。

针对领导核心:在前三者取得显着效果,造成神龙教内部混乱、人心离散之后,再派遣一支由武林高手和军中锐士组成的微型特战队,进行斩首行动。利用精准情报和科学选择的登陆点、行动路线,直扑洪安通。这将极大降低正面强攻的伤亡,提高成功率。

第五步,对比分析与最终决策。

韦小葆将两个方案的各项指标并列对比:

评估维度,传统强攻方案,非对称瓦解战略

预估直接军费,150-250万两白银,< 30万两白银(主要用于情报、特制物资、特战队)

预估人员伤亡,3000-5000人 , < 500人(主要集中在最终斩首行动)

时间周期, 4-5个月 ,2-3个月(前期瓦解与最终行动)

成功率, ~60% ,>85% (基于信息优势和技术降维打击)

政治风险 , 高(战事不利则威信扫地),低(行动隐蔽,即使初期效果不显,也无大损失)

附加收益 ,无,验证新型作战理念,积累非对称对抗经验

数据一目了然。

“非对称瓦解”战略在成本、风险、时间、乃至最终成功率上,都全面碾压了传统强攻方案。

韦小葆放下炭笔,长长舒了一口气。窗外,天光已经微亮,不知不觉又熬了一个通宵。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脸上却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一丝兴奋的神情。

科学的分析方法,让他穿透了战争的迷雾,看到了更优的路径。这不仅仅是省钱省力,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双儿,准备一下。”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筋骨,“我们去见多隆大人,然后……该去我们的‘实验室’和‘印刷工坊’转转了。”

真正的战斗,此刻才刚刚开始。一场看不见硝烟,却旨在从根本上摧毁对手战争潜力的“非接触式战争”,即将在韦小葆的指挥下,悄然拉开序幕。而第一枪,将不是火炮,而是生物学、化学与心理学的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