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韦小葆于技术总局内,一面应对着来自朝堂的制衡与掣肘,一面更加审慎地推进各项研究之际,一道来自东南沿海的紧急军报,如同猝不及防的惊雷,打破了京城表面上的平静,也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从内部的理念之争,拉向了关乎帝国版图与海疆安宁的现实危机。

夜已深沉,韦小葆刚在书房审阅完一份关于改进高炉耐火材料的报告,正准备歇息,府外却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和敲门声。不多时,苏荃亲自拿着一封盖有兵部火漆、标注“六百里加急”的信函,神色凝重地走了进来。

“相公,宫里来的急件,李公公亲自送来的,说皇上召你即刻入宫。”

韦小葆心中一凛,接过信函拆开,快速浏览。信是康熙身边心腹太监简要传达的口谕,内容却让他瞬间睡意全无: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紧急上奏,潜伏在台湾的细作传回密报,盘踞台湾的郑氏集团内部发生剧烈动荡!

具体情况是:郑经病逝后,其弟郑克塽年幼继位,权柄主要掌握在冯锡范、刘国轩等权臣手中。然而,集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以部分原郑成功旧部及沿海迁台士绅为代表的一派,眼见清廷日益稳固,三藩平定,反清复明希望愈发渺茫,加之台湾近年来天灾不断,民生困苦,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又被严格封锁,内部资源日趋紧张,故而萌生降意,暗中与清廷派出的密使有所接触。

但与此同时,以冯锡范、刘国轩为首的实权派,则坚决主张拥兵自立,凭借海峡天险负隅顽抗。他们一方面严厉弹压内部的投降言论,另一方面则加紧整军备战,加固澎湖、安平等处防御工事,并利用水师优势,不断袭扰福建沿海,试图以战促和,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

更棘手的是,岛上普通民众,历经多年隔绝与战乱,对大陆政权情感复杂。一部分故明遗民及其后裔仍怀有强烈的“反清复明”情绪;更多的普通百姓则因清廷的“迁界禁海”政策饱受其苦,对清廷心存畏惧与隔阂;而郑氏集团长期割据下的横征暴敛,也使得民间怨声载道,民心涣散,真正心向郑氏者并不多。

密报指出,如今台湾岛内情势如同一锅即将沸腾的滚油,投降派与主战派矛盾尖锐,民间暗流涌动。此时若清廷单纯采取高压招抚,可能迫使主战派铤而走险,负隅顽抗到底,即便最终武力攻克,也必将付出惨重代价,且岛上民心不稳,日后治理极其困难,容易再生事端。而若一味强调武力征讨,则可能将那些尚有归顺之心的势力彻底推向对立面,同样会加大统一的难度和成本,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 humanitarian crisis(人道危机)。

康熙在口谕中明确指出,此事关系重大,需群臣详议。他深夜召韦小葆入宫,显然是想听听这位屡出奇谋、且对海外事务似乎颇有见解的臣子的看法。

韦小葆立刻更衣,乘轿疾驰入宫。宫城内灯火通明,显然已被这突如其来的警报彻底惊醒。来到养心殿东暖阁,只见康熙身着常服,面色凝重地坐在炕上,几位军机大臣、大学士以及兵部、户部的堂官早已侍立一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微臣韦小葆,叩见皇上。”

“起来吧。”康熙摆了摆手,语气带着疲惫,“台湾的急报,你都知道了?”

“臣已粗略知晓。”

“嗯,”康熙揉了揉眉心,“施琅主张趁其内乱,即刻筹备水师,以雷霆万钧之势渡海东征,一举平定。索额图等人则认为,既有将领愿降,当以招抚为主,彰显天朝仁德,可免动刀兵,节省国力。爱卿,你怎么看?”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韦小葆身上。索额图微微蹙眉,似乎对皇帝如此重视韦小葆的意见有些不满;施琅虽不在场,但其主张的坚定支持者、一位兵部侍郎则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韦小葆没有立刻回答。他深知,台湾问题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战”或“抚”二字可以概括。郑氏集团盘踞台湾数十年,已形成了一定的统治根基和社会结构,岛上军民心态复杂。单纯武力镇压,即便成功,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且后患无穷;而单纯招抚,则可能无法彻底解决分裂势力,甚至养虎为患。

他回想起原本历史轨迹中,清廷最终是以战促抚,武力攻克澎湖后迫使郑克塽投降。但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且之后清廷对台湾的重视程度一度不足。他需要提出一个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本更低、也更符合长远利益的方略。

“皇上,”韦小葆沉吟片刻,组织着语言,“臣以为,台湾之事,症结在于‘人心’与‘生计’。郑氏凭借海峡天险与水师负隅,其内部又有主战派挟持,单纯招抚,恐其要价过高,或阳奉阴违;单纯征讨,纵然惨胜,岛上数百万军民之心如何安抚?若治理不当,恐成帝国肘腋之患,永无宁日。”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康熙追问,眼中带着探究。

“臣以为,当跳出‘战’、‘抚’之窠臼,”韦小葆抬起头,目光清明,“需有一综合方略,既能展示天朝雷霆手段之决心,又能施以怀柔,从根本上瓦解其抵抗意志,收服民心,使台湾真正归心,永为我大清不可分割之疆土!”

他这番话,让在场的重臣们纷纷侧目。跳出战抚窠臼?综合方略?这韦小葆,莫非又有什么惊人之论?

康熙身体微微前倾,显然被勾起了兴趣:“仔细说来。”

韦小葆知道,自己必须抛出一个足够有说服力、且具备可操作性的构想。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在心中勾勒那“三管齐下”的蓝图,准备在接下来的朝会上,正式提出他那惊世骇俗的……“经济文化融合方略”。台湾警报,不仅是一次危机,也成为了他打破目前僵局、再次展现价值的一个关键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