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94章 岁寒砺刃,静待风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4章 岁寒砺刃,静待风涛

公元前185年 汉文帝三年 农历十一月下至十二月

北地的十一月,寒冬正式降临。朔风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天地间一片苍茫。气温骤降,呵气成霜,湟水已然冰封,河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与两岸银装素裹的原野连成一片。狄道城的城墙垛口挂满了冰棱,街道上的行人裹紧了厚厚的冬衣,步履匆匆。田野里早已空无一物,只有裸露的冻土和积雪下蛰伏的生机。这是一年中最严酷的季节,也是对北地郡防务、民生以及统治韧性的严峻考验。靖王李凌深知,匈奴往往趁此天寒地冻、汉军不易远出之机,南下劫掠,以获取过冬物资。因此,在完成了冬季初期部署后,他并未放松警惕,反而进一步加强了对边境防务的督察与对内部越冬事宜的关切。与此同时,派往西域的大型商队已离境月余,其安危与动向,牵动着北地高层的心。而利用这段相对“安静”的时期,李凌加速了对世子李玄业的培养,让其开始独立处理部分日常政务的决策,并参与到更核心的军情研判与战略推演中。岁末将至,各项年终总结、考绩、祭祀等事宜也提上日程,郡国机器的运转虽因天寒而略显迟缓,却依旧有条不紊。这个冬天,北地郡在靖王的统领下,如同一位在风雪中凝神静气的武者,一边默默砥砺着锋刃,一边敏锐地感知着四周的任何风吹草动,等待着可能到来的挑战,也孕育着来年的希望。

十一月廿五,狄道靖王府正堂。炉火熊熊,却难掩室外渗入的寒意。李凌正与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都尉赵破奴(通过军报)及世子李玄业,进行月度军政例会。此次会议的重点,是评估入冬以来的边防态势与内部状况。

赵破奴的军报由信使朗读:“……自月初执行冬季防务策以来,各塞守备森严,哨探频出。‘猎狐’小队累计出塞十七次,袭扰匈奴小部落九处,焚草场三处,斩首百余级,俘获人畜若干。胡虏慑于我威,近期大规模南犯迹象不明,然小股斥候活动仍频,尤以高阙、窳浑方向为甚。我军斥候亦发现呼衍斜部有向阴山北麓收缩迹象,似在躲避我锋芒,积聚力量。另,边境夜间偶有狼烟示警,皆系小股胡骑试探,均被击退。全军将士斗志昂扬,防冻防寒措施落实到位,暂无非战斗减员。”

李凌仔细听取,询问道:“破奴可曾提及,胡虏越冬情况如何?其部族可有饥寒迹象?”

信使答道:“回王爷,赵将军报中提及,据俘获胡虏供称及远窥所见,今冬漠北酷寒,积雪甚厚,胡虏牲畜冻毙颇多,各部皆缺粮草,人心惶惶。呼衍斜部尤甚,其劫掠我转运站所得,杯水车薪,难以支撑全族过冬。”

“嗯,”李凌沉吟道,“胡虏困窘,更易铤而走险。然,其主力西顾,呼衍斜新败,短期内确无力组织大攻势。传令赵破奴:一、 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猎狐’行动可适当扩大范围,重点打击其零星牧群、狩猎队,断其生计,疲其民力。二、 加强边境要道、隘口的冰墙、鹿砦等防御工事,利用严寒,构筑天然屏障。三、 严查边境走私,尤其防止铁器、粮食流入胡地。四、 可派精通胡语之死士,携少量粮食、布匹,潜入胡地,散播谣言,离间其各部,或诱使其部分小部落南下归义。”

“诺!”书记官迅速记录下令谕。

周勃接着禀报内政:“王爷,各县越冬事宜已安排妥当。官仓开放,以平价粜米,平抑市价。孤寡贫寒之家的冬衣、炭火已发放到位,由县尉、三老督查,尚无冻馁之报。郡府及各县衙署,皆备足薪炭,吏员当值无虞。水利、道路等冬闲工程,进度过半。”

“勃兄辛苦。民生多艰,寒冬尤甚。需持续关注,不可懈怠。”李凌叮嘱道,又转向公孙阙,“子通,西域商队可有消息?”

公孙阙呈上一卷薄薄的羊皮纸:“王爷,玉门屯所三日前有信鸽传书。商队已于十月廿五安全抵达玉门,休整数日,补充给养后,已于十一月初三继续西行,前往乌孙。途中在河西走廊遭遇小股马贼窥伺,被护卫骑兵驱散,人货无损。据屯所判断,商队目前应已进入车师故地。然,近来西域风雪亦大,路途艰难,下次消息,恐需待其抵达乌孙王庭之后了。”

“路途平安便好。”李凌微微颔首,“告知玉门屯所,密切留意西域各方动向,尤其是匈奴在西域的兵力调动,一有异常,立即飞报。”

“臣明白。”

会议结束后,李凌独留李玄业。近月以来,李凌有意将部分不甚紧急却需决断的政务,先交由李玄业处理,提出初步意见后,再呈报自己定夺,以锻炼其独立理政之能。

“业儿,”李凌指着案几上几卷文书,“此乃今日各曹呈报的几项事宜:工曹请拨钱粮维修狄道城西一段年久失修的城墙;法曹上报一桩涉及边军士卒与本地商户的斗殴纠纷,需裁定处罚;仓曹请示今冬军马草料储备轮换事宜。你且先看,说说你的处置意见。”

李玄业恭敬接过,逐一仔细阅读,沉思片刻后,从容答道:“回父王,儿臣浅见:城墙维修,事关城防,虽非紧急,然不可久拖。 可准工曹所请,但令其精确预算,冬季施工需注意防冻,确保质量,开春前完工。士卒斗殴,虽事出有因(据报是商户欺压),然军纪不可废。 当依律杖责涉事士卒,以儆效尤;同时,由市掾查处商户不法行为,赔偿士卒损失,以平民愤,彰显公道。军马草料轮换,乃常例, 可准仓曹所请,令其细致操作,确保新旧草料衔接无误,勿使战马掉膘。”

李凌听罢,眼中露出满意之色:“所断皆合情理,兼顾法度与实效。尤其对士卒斗殴一事,能分而治之,既肃军纪,亦护士卒,甚妥。便依你之意,草拟批文,用你之印,发往各曹执行。”

“儿臣遵命!”李玄业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这是父亲对他理政能力的又一次肯定。他立即伏案,认真起草批文,字斟句酌。

【系统提示:宿主于战略对峙期深化继承人培养,展现出对权力平稳过渡的高度重视与卓越的教导艺术… 宿主状态:统治体系运行顺畅,边防稳固,内部和谐,继承人通过独立处理政务,决策能力与权威性得到实质性提升,政权交接基础愈发牢固…】

进入十二月,岁末气氛渐浓。虽然天寒地冻,但狄道城内,准备过年的事务也开始悄然进行。官府组织人手清扫街道积雪,市集上出现了售卖腊肉、干果等年货的摊贩。然而,靖王府的关注点,依旧牢牢锁定在边境和西域。

十二月初七,一份来自朔方前线的加密军报,打破了连日的平静。军报是赵破奴亲笔所书,用了最紧急的火漆封印。

李凌立即召来周勃、公孙阙及李玄业共同阅看。军报内容令人警觉:赵破奴派出的精锐“猎狐”小队,在阴山以北约三百里处,发现了一支规模较大的匈奴部落正在艰难迁徙,人数约数千,牲畜稀少,队伍中老弱妇孺居多,情形凄惨。经冒险抓回的一名舌头审讯得知,此部落原属呼衍斜麾下一中型部落,因去岁白灾加上今冬酷寒,牲畜死亡殆尽,又遭赵破奴部队持续袭扰,无法在原地过冬,被迫向南迁徙,企图寻找一条生路。其首领正在与其他几个同样陷入困境的小部落联络,似有联合南下,冒死冲击汉边塞,抢夺粮草以求生存的意图。赵破奴判断,此事非同小可,若数支部落联合,可聚拢近万饥寒交迫的胡人,其破坏力不容小觑。他已下令各塞高度戒备,并请示是否可主动出击,趁其尚未联合成型,予以歼灭或驱散。

“果然来了!”李凌目光锐利,“胡虏困极必反!此非寻常劫掠,乃是求生之搏,其势必然凶猛!”

“父王,”李玄业凝神分析,“此事棘手。若放任不管,其合力来攻,边塞压力巨大,百姓恐遭荼毒。若主动出击,天寒地冻,我军深入漠南,风险亦高。且……此举恐有‘杀降’、‘击饥’之嫌,虽为自卫,然若传至朝廷,或有不谙边情者非议。”

周勃抚须道:“世子所虑极是。然,边塞安危,重于泰山。岂能因虚名而置实祸?”

公孙阙道:“王爷,或可双管齐下。一面令赵将军加强戒备,准备迎头痛击;一面……或可尝试‘慑之以威,诱之以利’。”

李凌沉吟良久,决断道:“业儿与子通之言,皆有道理。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北地安危,系于边塞。岂能因妇人之仁,而纵虎归山?传令赵破奴:一、 即刻增兵高阙、窳浑等前沿要塞,加固工事,储备大量雷石滚木,准备血战。二、 精选五千精锐骑步兵,由其亲自率领,主动出塞寻战! 目标并非屠戮,而是击溃其联合之势,俘获其青壮,驱散其部众。作战要点:以雷霆之势,直捣其疑似集结地,打散其指挥,俘获为首者及壮丁,缴获其仅存的牲畜武器。对老弱妇孺,可网开一面,任其逃散,但需将其向南驱逐,远离我边境。三、 可派通译,于阵前喊话,言明‘降者免死,愿归义者,可予安置’,分化其心。四、 此战务求速决,不可恋战,得手后立即回师。五、 将此次胡虏因饥寒所迫、欲铤而走险之情状,及我不得已而反击之由,详细记录,随后奏报朝廷,陈明利害。”

这道命令,既展现了坚决自卫的决心,也考虑了政治影响,更包含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可谓老辣。

“父王英明!如此,可保边境无虞,亦占情理。”李玄业由衷佩服。

“诺!臣即刻拟令发出!”周勃领命。

军令以六百里加急发出,朔方方向随即进入临战状态。

就在北地紧张备战之际,十二月中旬,西域方向终于传来了商队的进一步消息。仍是玉门屯所通过信鸽传书:商队已平安穿越车师故地,抵达乌孙王庭所在之赤谷城附近,乌孙王军须靡派大臣出迎,态度热情。然,信中亦提及,沿途确发现匈奴骑兵活动的踪迹,似在监视商队,但未敢靠近攻击。此外,军须靡密告,匈奴阿莫里部得到增援,近期攻势又猛,盼汉使(商队)抵达后,能助其向汉廷求取更多援助。

李凌阅报,对公孙阙道:“商队平安抵达,便是成功大半。军须靡热情迎接,足见其倚重汉朝之心。然,匈奴监视,阿莫里攻势加强,皆在预料之中。告诉玉门屯所,转告商队首领与李敢:在乌孙期间,需谨言慎行,以贸易、宣慰为主,可适当向军须靡透露朝廷已准其请,援兵物资后续将至,以稳其心。但绝不可承诺我方无法直接兑现之事。一切交涉,需以巩固盟好、获取情报为要。”

“臣遵命!”公孙阙应道。

岁末的脚步日益临近,北地郡在边境潜在的刀光剑影与西域遥远的博弈中,迎来了文帝三年的尾声。靖王李凌坐镇中枢,运筹帷幄,世子李玄业日渐成熟,分担重任。一场应对胡虏求生反扑的边境之战,即将在冰天雪地中拉开序幕,而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北地新一年的安宁。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匈奴传:“(文帝时)匈奴……岁大饥,人畜多死。”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三年冬,北地酷寒,胡虏困窘欲南犯。凌公令赵破奴主动出塞击溃之,边患得弭。西域商队抵乌孙,联络得宜。世子玄业理政务,断事明,愈堪大任。”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岁寒砺刃,上帝洞悉胡情;静待风涛,圣域应对有方;圣嗣理繁剧,见识愈宏。”

* 北地秘录·凌公岁末:“匈奴饥寒迫边,李凌果断出击;西域商队抵乌,西略续进;世子理政日熟,北地安度寒冬。”

(第三百九十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