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95章 雪夜烽燧,岁暮定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5章 雪夜烽燧,岁暮定策

公元前185年 汉文帝三年 农历十二月中下旬

时近岁末,北地高原已是一片冰封雪裹的世界。寒风凛冽,卷起千堆雪沫,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难分远近。气温持续低迷,呵气成冰,湟水冰层厚实,可通车马。狄道城内外,银装素裹,屋檐下挂满冰凌,街道清扫出的积雪堆砌两旁,宛如矮墙。这是一年中最寒冷、最艰难的时节,也是边塞最为紧张的时刻。靖王李凌在果断下达了主动出击、粉碎匈奴饥民可能南犯图谋的命令后,便将全副心神投注于朔方前线的战事进展。驿骑往来奔驰于风雪之中,传递着最新的军情。与此同时,岁末的政务千头万绪:一年的总结、来年的规划、官吏的考绩、仓库的盘点的、祭祀的准备,以及应对严冬确保民生无虞等,都需在年前料理妥当。西域商队安全抵达乌孙的消息虽令人稍慰,然其身处异域,能否顺利开展贸易、巩固盟好,仍牵动人心。世子李玄业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已能愈发娴熟地协助处理日常政务,并开始独立研判一些不太紧急的军情塘报,其沉稳与干练,让周勃等老臣深感后继有人。这个岁末,北地郡在靖王李凌的统领下,于风雪严寒中,一面紧盯着边境的战火,一面有条不紊地梳理着内政的经纬,为过去的一年作结,也为即将到来的新年谋划蓝图。

十二月十八,夜幕早早降临,朔风呼啸,卷着雪粒扑打着窗棂。靖王府书房内,炭火盆烧得正旺,李凌毫无倦意,正与世子李玄业一同守候在巨大的朔方—漠南舆图前,等待着前线的最新战报。长史周勃与郡丞公孙阙亦在一旁陪同,神情凝重。

“按破奴出兵之日计算,若进展顺利,战报这两日也该到了。”李凌目光紧盯着地图上标注的呼衍斜部可能活动的区域,沉声道。连日的等待,使得书房内的气氛有些压抑。

“父王,”李玄业为父亲披上一件外袍,轻声道,“赵将军久经沙场,用兵老辣,麾下皆百战精锐。虽天寒地冻,然我军准备充分,以有备击无备,破敌当无大碍。儿臣所虑者,乃是战后诸多事宜:俘获胡虏如何处置?缴获物资如何分配?尤其是,如何向朝廷奏报此战?既需彰显武功,亦需陈明不得已而战之由,以免朝中清流物议。”

李凌赞许地看了儿子一眼:“业儿所虑,渐及根本。战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此战,名为主动出击,实为御患于国门之外。奏报之中,需着重强调胡虏因饥寒所迫,聚众将犯我边塞之危急情状,以及我若不先发制人,则边境生灵必遭涂炭之果。如此,方占情理。至于俘获,精壮者可充边军辅役或发往内地官营作坊,老弱妇孺……唉,确是难题,分散安置于边郡,授田编户,严加看管,令其逐渐归化吧。总要给条活路,方显我天朝仁德。”

就在此时,院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踏雪声,一名浑身披雪、几乎冻僵的信使被扈从搀扶进来,嘶声道:“王爷!朔方……六百里加急军报!”

李凌霍然起身:“讲!”

信使喘着粗气,呈上带有赵破奴印信的加密军报筒。公孙阙迅速接过,验看火漆无误后,取出绢书,就着灯火朗读起来:

“臣破奴顿首谨禀王爷:末将奉王命,于十二月初十,率精骑五千,步卒两千,出高阙塞,冒雪北进。依斥候所探,直扑胡虏疑聚之阴山北麓野狐岭。十二月十二日午时,我军于野狐岭以南之雪原,与正欲南迁之匈奴呼衍斜麾下骨都侯乌维所部约六千余众(含妇孺)遭遇。敌军饥寒交迫,阵型涣散。末将当即下令,以骑兵两翼包抄,步兵强弩居中推进,发动突袭。胡虏虽困兽犹斗,然战力大减。激战两个时辰,我军大破之,阵斩乌维及以下八百余级,俘获两千三百余人(其中青壮约千五百),缴获疲瘦牲畜万余头,兵器无算。余众溃散,遁入风雪之中。我已遵王命,遣轻骑追击二十里,驱散其部,焚其残余营帐。我军伤亡仅二百余人。此战,已彻底粉碎呼衍斜纠集饥民南犯之图谋。现大军已携俘获、战利品,安全返回朔方塞内。边境暂安。详情容后细禀。破奴再拜。”

军报读完,书房内凝重的气氛为之一松。

“好!破奴干得漂亮!”周勃抚掌赞道,“此战速决,斩获颇丰,自身伤亡极小,大扬我军威!”

公孙阙也笑道:“王爷算无遗策,赵将军用兵如神,此战必使胡虏胆寒,今冬边境可安枕无忧矣!”

李凌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野狐岭位置:“破奴此战,时机、地点、战术,皆恰到好处!不仅化解了一场边患,更沉重打击了呼衍斜残部的元气,使其今冬难熬!业儿,你看,此战可称‘雪夜烽燧,决胜千里’!”

李玄业心中亦是激荡,躬身道:“父王英明!赵将军英勇!此战告捷,实乃北地之福,边民之幸!儿臣以为,当立即飞马奏报长安,并传谕全军、各县,以鼓舞士气民心!”

“正当如此!”李凌当即决断,“勃兄,即刻草拟捷报,以六百里加急发往长安,详陈战果及我军不得已而战之由。子通,拟教令,通传郡内,嘉奖朔方有功将士,犒赏三军!阵亡者厚恤,俘获妥善安置。另,传令赵破奴,严加戒备,防敌报复,可适当轮换前沿将士休整。”

“老臣(臣)遵命!”周勃、公孙阙领命而去。

书房内只剩下李凌父子。李凌看着儿子,语重心长地说:“业儿,为将者,不仅要知战,更要知止战。此战虽胜,然根源在于胡虏饥寒。若我北地能始终强盛,使胡虏不敢南窥,方为上策。今后你理事,当时时以‘富国强兵,怀柔远人’为念。”

“儿臣谨记父王教诲!必当以此战为鉴,深思治国安边之道。”李玄业郑重应道。这场风雪中的胜利,让他对武力与仁政、战机与民生的复杂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系统提示:宿主于严峻边防形势下果断决策取得关键胜利,展现出卓越的战略预见性与危机处理能力… 宿主状态:军事威信进一步提升,边境安全得到巩固,内部凝聚力增强,继承人通过参与高端军国决策,战略思维与大局观得到实质性锤炼…】

朔方捷报传来,北地郡上下人心振奋,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一份安稳的喜悦。李凌并未沉溺于胜利,随即投入到繁重的岁末政务之中。

十二月廿二,靖王府正堂。李凌亲自主持年终政事大会,郡府各曹署主官、狄道县令等齐聚一堂。世子李玄业坐于李凌侧首旁听记录。

会议首先由各曹依次禀报本年度的政绩:

户曹禀报:“今岁全郡户籍核查完毕,新增户口若干,田亩略有垦辟,赋税征收超额完成。”

仓曹禀报:“各类仓廪皆满,粮秣、布帛、军械储备充足,可支两年用度。”

工曹禀报:“水利兴修若干处,道路整饬若干里,城防加固工程如期完成。”

法曹禀报:“刑狱清平,大案要案皆已审结,治安状况良好。”

劝农、市掾等曹也纷纷报喜。

李凌仔细听取,不时询问细节,对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对查出的些许问题,要求限期整改。最后,他总结道:“过去一年,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吏民辛勤,我北地郡内政修明,仓廪充盈,边防巩固,西略初展,此乃在座诸位与全郡军民同心协力之果!然,需知‘行百里者半九十’。岁末之际,尤需戒骄戒躁,做好收官之事:一、 各曹需将年度账目、文书档案整理归档,务必清晰准确。二、 官吏考绩,需公平公正,优者奖,劣者罚,不徇私情。三、 仓库重地,需加强防火防盗,日夜巡查。四、 年关节下,需保障市面供应,稳定物价,严防奸商囤积居奇。五、 赈济孤贫,需落实到位,令其温暖过冬,喜迎新春。”

“臣等谨遵王命!”众官轰然应诺。

会后,李凌特意留下李玄业,将年终赏赐官吏、抚恤孤寡、筹备祭祀等具体事宜,交由他协助周勃总揽,这也是对其统筹能力的又一次重要锻炼。

岁暮的忙碌中,西域方向亦有消息通过玉门屯所的信道辗转传来。由于大雪封路,消息滞后严重。信报称,商队已在乌孙王庭受到隆重接待,与军须靡进行了初步贸易洽谈,带去的货物颇受欢迎。然,乌孙国内形势依然紧张,阿莫里部在匈奴支持下攻势不减,军须靡再次表达了获得汉朝更多直接军事支持的迫切期望。商队首领李敢已依命,向其传达了朝廷的册封与支持之意,稳住了其情绪,但并未做出具体承诺。商队计划在乌孙停留至来年春暖,再视情西行或东归。

李凌阅报后,对公孙阙道:“商队站稳脚跟,便是成功。军须靡求援心切,可理解,然我不可轻易许诺。告知玉门屯所,转告商队:一、 继续以贸易、宣慰为主,深入了解乌孙及西域诸国情势。二、 可向军须靡透露,待其使团自长安返回,朝廷或有进一步安排,眼下需其坚守。三、 所有交涉,需记录在案,定期传回。四、 自身安全第一,若局势有变,可提前返程。”

西域棋局,在缓慢而坚定地推进着。

十二月三十,除夕。一场大雪再次覆盖了北地,却也给岁末增添了纯净与祥和的气息。狄道城内,家家户户张贴桃符,准备守岁。靖王府内,也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家宴。李凌与正妃刘玥、世子李玄业及众子女团聚一堂,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府门外,则按照惯例,向城中孤寡贫寒发放了米肉布匹,以示王府恩泽。

夜色深沉,雪光映窗。李凌独坐书房,案头摆放着过去一年的总结文书与来自各方的讯报。他静静回顾着这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应对朝廷巡边御史,到春夏之交的血战守城与高阙大捷,从雪夜授业世子,到应对长安二次政变,从制定西进方略,到夏季挫败匈奴入侵,再到秋日丰收、冬季长安朝觐化解危机,直至岁末的朔方雪夜胜仗……一幕幕惊心动魄,一次次化险为夷,北地郡在他的统领下,步履坚定地走过了文帝三年。疆土依旧,然国力日增,外患稍抑,西略初成,继承人也茁壮成长。然而,他深知,匈奴未灭,西域未平,朝廷猜忌犹在,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

“父王,夜深了,该安歇了。”李玄业轻声走进书房,为父亲添了些炭火。

李凌抬起头,看着儿子日渐成熟稳重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与期望。“业儿,旧岁将尽,新年伊始。北地之未来,在于守成,更在于开拓。你我父子,任重道远。”

“儿臣明白。定当竭尽全力,辅佐父王,守护这大好基业。”李玄业肃然道。

父子二人立于窗前,望着窗外皑皑白雪,聆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辞旧迎新的爆竹声。文帝三年的最后一页,即将翻过。而北地郡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文帝纪:“(文帝)三年……冬……匈奴入寇……代郡、雁门、云中、北地皆战守……”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三年冬,凌公令赵破奴雪夜出塞,破匈奴饥民于野狐岭,边患遂息。是岁,北地内政边防西略皆有所成,世子玄业理政愈熟。岁暮定策,以待新元。”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雪夜烽燧,上帝武威克彰;岁暮定策,圣域宏图益展;圣嗣历事,堪当大任。”

* 北地秘录·凌公岁杪:“李凌决胜朔方,边境暂安;岁末理政,纲举目张;西域商队稳进;世子历练有成;北地安然辞旧岁。”

(第三百九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