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97章 春耕播穑,警讯西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7章 春耕播穑,警讯西东

公元前184年 汉文帝四年 农历正月下至二月

正月过后,北地高原的严寒虽未彻底消退,但风中已带上了些许不易察觉的暖意。白天日照时间渐长,向阳坡地的积雪开始融化,露出黑褐色的土壤。湟水冰面变薄,边缘处可闻流水淙淙。虽然早晚依旧霜冻刺骨,但天地间那股万物封冻的死寂感正在悄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蓄势待发的生机。对于北地郡而言,一年中最关键的农事——春耕播穑,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切内政的根基,仓廪盈虚、民生温饱、乃至军国用度,皆系于此。靖王李凌在元日定下“守中蓄力,伺机而进”的年度总略后,立即将开春后的首要工作重心投向了春耕备播。他深知,唯有夯实农业根本,方有“蓄力”之资,方能从容应对四方变局。郡府各曹署早在冬闲时便已开始筹备,种子、农具、畜力的调配方案业已核定,劝农吏亦已分赴各乡指导。然,实际操作中,仍会遇到各种突发问题,需官府及时协调解决。与此同时,来自西域与北方边境的讯息并未因春忙而减少,反而随着气候转暖、活动增加而愈发频繁。玉门屯所关于西域局势、商队动向的密报,朔方关于匈奴残部动向的军情,仍通过驿骑和信鸽,不断送达狄道靖王府。李凌需在督导春耕的同时,时刻掌握这些远方动态,以便及时调整策略。世子李玄业在总揽“讯曹”、参与政务决策的同时,也被父亲赋予了巡查春耕、体察民情的新任务,使其治理能力的培养,从郡府案头进一步延伸至田间地头。这个春天,北地郡在靖王的统领下,正是一幅“一手扶犁,一手按剑”的图景:低头精心播种着未来的希望,抬头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风吹草动。

正月二十,靖王府议事厅。李凌召集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及各相关曹署主官,举行春耕专项部署会议。世子李玄业在侧记录学习。

“勃兄,春耕诸事,筹备如何?”李凌开门见山。

周勃呈上厚厚一叠文书,禀报道:“王爷,春耕事宜已基本就绪。一种,官仓备有粟、黍、麦、菽等各类粮种十万石,皆经晾晒筛选,籽粒饱满,足数发放贷种。二具,工曹辖下各处铁官、木工作坊,已打造、修复犁铧、耧车、锄镐等农具五万余件,均已检验完毕,正陆续运往各县。三畜,苑囿可贷官牛三千头,另已协调民间畜力互换互助。四水,去岁秋冬兴修之水渠、陂塘,大多完好,可保障春灌。五人,劝农掾及所属吏员百余人,已分赴各县,督导播种,推广代田、区种之法。各县、乡、里皆已下达动员令,只待地气回暖,便可开犁。”

“嗯,筹备周详,甚好。”李凌仔细翻阅着文书,不时询问细节,“然,需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岁春耕,关乎‘守中蓄力’之大计,绝不容有失。勃兄,需严令各县:一、 务必把握农时,因地制宜,宁早勿晚,但需防‘倒春寒’伤苗。二、 贷放种子、农具、耕牛,需公平公正,优先保障军属、贫户,严禁胥吏克扣、勒索。三、 劝农吏需切实尽责,传授技艺,解决难题,非止于宣令。四、 春耕期间,各级官吏需深入田间,非必要不得扰民,但遇有争水、争地等纠纷,需及时调处。五、 边郡之地,需派兵巡护,防胡虏小股骑队趁春耕扰掠。”

“老臣明白!定当层层督办,确保政令畅通,不误农时!”周勃肃然领命。

李凌又看向李玄业:“业儿,春耕乃民生之本,亦是体察下情、历练政务之良机。自明日起,你代父王巡视狄道周边三县春耕情况,轻车简从,不需惊动地方。重点查看种子发放是否公允,农具是否堪用,水利是否畅通,吏治是否清明。若有弊端,可即行处置,报我备案。”

“儿臣领命!定当细致巡查,宣示父王重农之意,体恤民情,纠察不法。”李玄业深知此任意义重大,郑重应承。

【系统提示:宿主于年度开局紧扣农业根本,将“守中蓄力”战略落到实处,展现出“民为邦本,食为政首”的深远治国理念… 宿主状态:统治重心随农时而动,内部治理更趋精细与务实,继承人通过深入基层巡查,其治理视角从宏观决策向微观民生有效延伸…】

会议结束后,北地郡的春耕大幕徐徐拉开。自正月下旬起,随着气温缓慢回升,冻土渐融,各县乡村的农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驱牛扶犁,翻垦土地;整修田埂,引水灌溉;筛选良种,准备播种。广袤的田野上,重现生机。李玄业则依父命,只带数名随从,开始了对狄道、安故、勇士三县的春耕巡查。他深入乡里,随机走访农户,查看种子成色,检验农具质量,询问贷牛费用,甚至亲自下田体验劳作艰辛。其平易近人、务实细致的作风,赢得了基层吏民的好感。期间,他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某乡啬夫在分配贷牛时略有偏袒亲戚,某处水渠因去岁冻融略有损毁,均当场责令整改,并记录在案,回府后向父亲详细禀报。李凌对儿子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式均予以肯定,并以此为例,教导其为政需“明察秋毫,见微知着”。

然而,平静而忙碌的春耕时节,并未持续太久。二月初,两份紧急军情先后送达,打破了春日的宁静。

第一份来自西域,是玉门屯所通过特殊渠道加急送来的密报,由郡丞公孙阙面色凝重地呈入王府书房。

“王爷,世子,”公孙阙压低声音,“玉门急讯!西域商队遣死士冒死送回消息:其于返程途中,在车师国以东的荒漠遭遇大队匈奴骑兵截杀!护卫校尉李敢率部拼死抵抗,激战竟日,虽重创胡虏,然寡不敌众,商队损失惨重!伤亡逾百人,驮马、货物损失近三成!李敢将军身负重伤,现残部已退入车师国一险要绿洲固守待援!匈奴骑兵并未强攻,然已将绿洲团团围住!”

“什么?!”李凌闻言,霍然起身,眼中寒光一闪,“匈奴竟敢公然截杀我大汉官督商队!可知是何部所为?兵力几何?”

“据突围死士言,虏骑打‘白羊王’旗号,兵力约三千骑,皆精锐。其目标明确,直扑商队,似早有预谋!”公孙阙道。

李玄业亦是心头一紧,商队遇袭,不仅意味着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更关乎北地西域战略的声誉与前途。

“白羊王……乃匈奴右贤王麾下大将,驻牧于西域东北。”李凌迅速走到西域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车师国位置,“其选择在此地下手,狠毒!既可断我商路,亦可震慑车师等摇摆小国,更可打击军须靡与我结盟之信心!”

“父王,”李玄业冷静分析,“商队被困,危在旦夕。然,玉门距此千里之遥,我军大队出动,远水难救近火。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围?”

“业儿所言极是。”李凌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吟片刻,决断道:“子通,即刻以六百里加急,向玉门屯所传令:”

“一、 命屯都尉立即点齐麾下所有能动用的精锐骑兵(限五百以内),携强弩、箭矢、水囊,轻装简从,星夜兼程,驰援车师被困绿洲!不求歼敌,只求接应商队突围! 可与车师国交涉,许以重利,请其出兵侧应,或提供向导、水源。”

“二、 同时,以靖王府名义,修书车师王,严正抗议匈奴暴行,要求其基于汉匈目前关系(匈奴新败,汉廷刚册封乌孙),履行藩属之谊(即便只是名义上),出面斡旋,或至少保证我商队残部在其境内安全。**

“三、 令玉门屯所,立即将此噩耗及我之应对,飞马奏报长安朝廷,控诉匈奴背信劫掠,请朝廷向匈奴单于庭施加压力。**

“四、 告知李敢,务必坚守待援,保全有生力量为上,必要时可弃财物。**

“五、 加派斥候,严密监控匈奴在西域各要道兵力调动,尤其是白羊王部动向。**

“此事,需双管齐下,军事救援与外交施压并重!此外,”李凌目光锐利地看向李玄业,“业儿,你立即以‘讯曹’名义,分析此次事件背后缘由。是匈奴蓄意挑衅,还是偶然遭遇?其目的究竟何在?对我西域战略有何影响?我要尽快看到你的判断。”

“儿臣遵命!即刻去办!”李玄业感受到事态严峻与父亲的重托,肃然领命。

未等西域方向的危机有所缓解,二月初十,又一份来自北方的紧急军报送至案头。此次是朔方都尉赵破奴的亲笔急报。

“王爷!”信使风尘仆仆,“赵将军急报!三日前,匈奴呼衍斜残部约两千骑,趁我春耕,边防稍懈,突袭我高阙塞外新建之烽燧台!守烽士卒三十余人全部战死!烽燧被焚!虏骑劫掠周边牧民牲畜数百头后遁入漠南!赵将军已派兵追击,然虏骑熟悉地形,未能擒获。”

“呼衍斜!困兽犹斗,还敢来犯!”李凌怒拍案几,但旋即冷静,“破奴可曾言及,敌军战力如何?是否为大举进攻前兆?”

“回王爷,赵将军报称,来袭胡骑虽悍勇,然装备杂乱,马匹瘦弱,显是饥寒所迫,铤而走险,意在抢掠物资,非攻城略地。然,其敢于袭击我烽燧,气焰嚣张,不可不防。”

“嗯,”李凌沉吟道,“此乃胡虏春荒缺粮,惯用之骚扰战术。然,烽燧被毁,士卒殉国,绝不能姑息!传令赵破奴:一、 厚葬阵亡将士,优恤家属。二、 立即修复烽燧,并增强其守备力量。三、 加派‘猎狐’小队,深入漠南,搜寻呼衍斜残部营地,务必予以痛击,以血还血!四、 春耕期间,边军需提高警惕,增派游骑,护卫边境百姓耕作,严防类似事件再发。**

“诺!”

短短数日内,西线商队被围,北境烽燧被袭,警讯接连传来。虽然规模不大,却清晰地表明,匈奴的威胁并未因去岁的失败而消失,反而以更加灵活、更加狠辣的方式持续着。春日的北地,在繁忙的农耕画卷之下,弥漫着紧张的战争阴云。

李玄业根据“讯曹”汇集的情报,很快向父亲呈交了分析报告。他认为:西域商队遇袭,极可能是匈奴有预谋的行动,意在打击汉朝西进势头,试探朝廷反应,并离间汉与西域诸国关系;北方烽燧被袭,则是呼衍斜部生存所迫的战术骚扰。两者虽无直接关联,但均反映了匈奴“北守西攻”的战略倾向,即正面暂取守势,集中力量破坏汉朝西域经营。建议父亲在坚决反击的同时,需更加注重西域方向的情报工作与外交斡旋,并提醒玉门屯所及未来商队加强安保。

李凌阅后,深以为然,对儿子的分析能力表示赞赏。“业儿所见,与为父不谋而合。匈奴此举,是‘断我臂膀,疲我边疆’之策。我需‘东边稳住,西边破局’。北境防御需固,然重心或需更向西倾斜。待商队此番危机解除,需重新评估西域策略,加大投入。”

春耕的田野上,农夫们低头播种着希望的种子;而千里之外的西域荒漠和北部边塞,忠诚的将士们正在浴血奋战,扞卫着这来之不易的安宁。靖王李凌站在狄道城头,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心中已然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应对之策。这个春天,注定不会平静。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匈奴传:“(文帝时)匈奴……往往小入盗边,不可胜数。”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四年春,凌公督春耕,民生为本。适时,西域商队遭匈奴截困,朔方烽燧被袭。凌公东西应对,遣兵解围,敕边严备。世子玄业巡春耕,析警讯,见识益宏。”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春耕播穑,上帝厚生固本;警讯西东,圣域武备修明;圣嗣历事,文武兼资。”

* 北地秘录·凌公春警:“李凌重农事,世子察民情;西域商队遇险,朔方烽燧被毁;凌公东西兼筹,北地处变不惊。”

(第三百九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