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砥410章 西进跫音,砥柱弥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砥410章 西进跫音,砥柱弥坚

公元前184年 汉文帝四年 农历十月

十月的北地,已是深秋。寒风渐起,草木凋零,天地间一派萧瑟景象。湟水水量减退,流速趋缓,水色变得沉碧。田野里,冬小麦已吐出嫩绿的新芽,为苍黄的大地点缀上星点生机。狄道城中,人们早已换上厚实的冬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然而,与自然界的趋于沉寂相反,靖王府乃至整个北地郡,却因西进战略的全面启动而显得异常忙碌和充满活力。大行令王恢携册封使团及五千西征先锋的离去,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更为艰巨任务的开始。朝廷的决策已然明确,北地作为总揽西陲后勤重任的基地,必须将诏书上的文字,转化为源源不断输往前线的兵员、粮秣、器械,以及高效准确的情报与指令。靖王李凌在送走使团与军队后,并未有丝毫松懈,立即投入了更加繁重琐碎却又至关重要的统筹协调工作之中。世子李玄业肩上的担子也愈发沉重,不仅要协助父亲处理日常政务,更被赋予了协调与玉门关、乌孙都督府往来文移、分析西域情报的重任,其能力和权威在实战中得到进一步锤炼。与此同时,北地郡自身的内部治理、边防安全、民生保障亦不能有丝毫放松。这个秋天,对北地而言,是一场关乎耐力、细节与整体协调能力的大考。西进的跫音已然响起,而作为战略支撑基石的北地,必须如砥柱般,在风雨欲来的前夜,屹立不倒,坚不可摧。

十月初十,靖王府议事厅。李凌召集长史周勃、都尉赵破奴及各曹主官,举行西进战略实施后的第一次全面协调会议。世子李玄业在侧记录并参与议事。

“勃兄,西征大军先行部队已出发五日,后续粮草辎重,筹备运输情况如何?”李凌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核心。

周勃呈上厚厚一叠文书,禀报道:“回王爷,据各曹呈报及臣核实:首批粮秣三万石,已由民夫五千、车马八百辆组成运输大队,由仓曹掾亲自押运,于三日前启程,沿南路官道,经金城送往河西,预计半月后可抵张掖,再由河西郡接转至玉门。军械甲仗,已拨付强弓五千张,箭矢十万支,环首刀三千口,皮甲两千领,弩机三百具,由工曹辖下兵工作坊日夜赶工补充库存,现已随粮队发出首批。饷银及赏赐,已从府库支取钱五百万,金百斤,随中军后队运送。与陇西、安定等郡协调,文书已发,两郡均回复将按额调拨粮草、民夫,首批物资已在其境内起运。然……”周勃略一停顿,面露难色,“最大难题,在于运输耗损与民夫征调。路途遥远,车马劳顿,粮秣耗损预计将达两成。征调民夫过多,已影响本郡冬麦播种及水利整修,民有怨言,需妥善安抚。且入冬后,道路恐因雨雪难行,运输效率将大降。”

李凌仔细听着,手指轻叩案几,沉吟道:“勃兄所虑,切中要害。粮秣耗损,不可避免,然需设法减损。传令运输各队,需择选干练押运官,加强途中管理,妥善苫盖,防潮防盗,尽可能降低损耗。可令河西郡在张掖、酒泉设立中转粮仓,就近补给,减少长途运输压力。民夫之事,关乎民生根本,不可不慎。传令各县,征发民夫,需公平轮换,给予足额口粮、工钱,严惩胥吏克扣。同时,今冬本郡水利工程,可酌情减免,或延至明春,先保军国大事。另,可多用官府驮马、骆驼,并鼓励商队附载军需,给予优惠,以补民力之不足。”

“王爷明见!老臣即刻调整方案,落实执行。”周勃心悦诚服。

“破奴,”李凌转向都尉赵破奴,“朔方、北地本镇防务,乃我之根本,绝不可因西进而有丝毫松懈。近日边境可有异动?”

赵破奴洪声道:“王爷放心!末将已严令各塞障加强戒备,游骑斥候增加一倍,日夜巡边。朔方方向,自前次出击后,呼衍斜残部远遁,暂无大事。然,近日斥候发现阴山以北有匈奴新的游骑踪迹,似在侦察我方虚实,需加意防范。北地本镇各军,除抽调西征者外,员额已补充完毕,操练未辍,士气高昂,可保无虞!”

“嗯,不可大意。”李凌叮嘱道,“匈奴狡诈,需防其趁我西顾,偷袭北线。尤其冬日渐临,胡虏缺乏过冬物资,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增大。各边塞需储备足量火油、擂石、箭矢,加固工事。另,可多派‘猎狐’小队,出境侦巡,掌握主动。”

“末将明白!”赵破奴慨然领命。

最后,李凌看向李玄业:“业儿,与玉门关、西域方向的文书情报,近日可有要事?”

李玄业从容禀道:“回父王,近日收到玉门关王猛校尉三封急报。其一,大行令王恢大人一行已安全抵达玉门,受到隆重迎接,册封大典正在筹备,猎骄靡、泥靡情绪稳定,对接纳甚为感激。其二,我西征先锋五千人,行程过半,预计再有三五日可抵玉门,王校尉已做好安置准备。其三,亦是最紧要之事:据猎骄靡提供情报及玉门斥候核实,匈奴在巩固乌孙故地(伊犁河谷)统治后,已有动向:其右贤王本部一支偏师约三千骑,已前出至车师国北境,对车师王施加压力;同时,匈奴使者频繁出入龟兹、姑墨等国,似在威逼利诱,欲断我联络西域之通道。王校尉判断,匈奴下一步,极可能以武力胁迫车师,切断汉与西域南路之联系,从而孤立玉门关,再图谋解决乌孙残部问题。形势紧迫,王校尉请求加快后续援军及物资输送,并授予其必要时,可遣军出关,巡弋至车师境外,以作威慑之权。”

消息令人心惊。匈奴的反应如此迅速狠辣,直指汉朝西进战略的关键节点——连接河西与西域的通道。

李凌目光锐利,沉思片刻,决断道:“匈奴此计,正在意料之中!车师乃咽喉之地,绝不可失!然,我军新至玉门,立足未稳,不宜与匈奴主力正面冲突。 回信王猛:一、 册封大典需尽快举行,正名分,安人心。二、 西征先锋抵达后,立即加强玉门关防务,并派出精锐小队,携猎骄靡信使,秘密南下,联络车师国内亲汉势力,陈说利害,助其坚定抗匈决心。可许以重利,言明汉朝大军不日即至。三、 准其酌情派遣小股精锐骑队(不超过五百),出关至车师边境一带巡弋,张扬汉军旗帜,以示存在,威慑匈奴,鼓舞车师,但严禁主动挑衅,寻衅开战。 四、 所有举动,需及时详报。后续援军物资,我已在北地加紧筹措,将尽快起运。业儿,此信由你亲自草拟,语气需坚定而留有分寸,明确王猛的权限与底线。”

“儿臣明白!即刻去办!”李玄业感受到局势的紧迫,肃然应命。

会议持续至午后方散,各项指令迅速化为行动,北地郡这个庞大的机器,围绕着西进战略的核心,高速而精密地运转起来。

【系统提示:西进战略进入实质攻坚阶段,后勤保障、边境防御、前线决策多重压力显现… 宿主展现出卓越的大局观与精细化管理能力,成功统筹多方资源应对复杂局面… 继承人通过处理前线紧急军情,战略决断力与风险把控能力得到关键提升…】

随后的日子,李凌父子进入了异常忙碌的状态。李凌每日需要批阅大量关于粮草调拨、民夫征发、军械制造、边境警讯、以及与朝廷、邻郡往来协调的文书,常常工作至深夜。他尤其关注粮道畅通与民夫安抚问题,数次召见相关曹官,亲自询问细节,解决困难,确保后勤生命线不出纰漏。同时,他还要时刻掌握朔方方向的边防动态,提醒赵破奴不可松懈。

李玄业则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西域方向。他的书房成了信息汇集中枢,玉门关的王猛、前线的将领、乃至秘密派往西域的细作,各类文书情报如雪片般飞来。他需要迅速阅读、分析、提炼要点,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再报父亲审定。他起草的给王猛的回信,既传达了父亲的战略意图,又考虑了前线的实际情况,措辞严谨,指令清晰,连周勃看了也暗自点头。此外,他还需协调西域事务曹的工作,分析各方汇集来的关于匈奴动向、西域各国反应的情报,试图从中勾勒出完整的西域态势图。这番历练,使其对千里之外的战局有了更直观深刻的把握,处理复杂信息、权衡利弊、做出判断的能力飞速增长。

十月十五,玉门关传来好消息:大行令王恢主持的册封大典圆满成功!泥靡正式受封为乌孙王,猎骄靡受封为汉乌孙都督、关内侯。典礼庄严肃穆,玉门关军民及乌孙残部皆感振奋。王恢在完成使命后,已启程返京复命。这意味着汉朝在西域的政治布局,迈出了关键一步。

然而,坏消息也接踵而至。十月二十,玉门急报:匈奴三千骑已进驻车师国北境重镇务涂谷,车师王摄于兵威,态度急剧摇摆,已限制汉使活动。王猛依授权派出的五百汉军骑队,在车师东境与匈奴游骑发生小规模摩擦,互有损伤,局势骤然紧张!同时,河西郡来报,因初冬降雪,南路运输线部分路段受阻,粮队行进迟缓。

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李凌临危不乱,一方面紧急下令北地加派驮马,抢运御寒物资与精料前往河西,协助疏通道路;另一方面,急令王猛:务必保持克制,以威慑为主,避免升级冲突,重点转向巩固玉门防务,安抚乌孙部众,并加大力度联络龟兹等国,从侧翼牵制匈奴。同时,他将车师局势的最新变化及应对措施,紧急奏报朝廷,请求朝廷从外交层面向车师施压,并说明边境摩擦情况。

十月二十五,又一份重要情报由“潜渊”密探送至李凌案头:匈奴单于庭似对右贤王在西域的激进策略有所不满,认为其过早与汉朝正面冲突,恐影响全局,已遣使申饬。这或许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矛盾。

李凌立即召李玄业商议。

“业儿,你看,匈奴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单于与右贤王,或有分歧。此或可为我所用。”

李玄业眼前一亮:“父王明察!或可令玉门关,借此机会,外示强硬,内行缓兵。对外,我军在车师边境继续显示存在,摆出不惜一战的姿态;对内,或可尝试通过隐秘渠道,散播消息,言汉廷愿与匈奴单于和谈,共商西域事宜,以此离间右贤王与单于,至少可令其有所顾忌,为我巩固玉门、联络诸国争取时间。”

“善!便依此计,密令王猛,相机行事。”李凌采纳了儿子的建议。

这个十月,北地郡在巨大的压力下,犹如激流中的砥柱,虽有波澜冲击,却始终稳稳屹立,支撑着西进战略的艰难推进。李凌父子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中,配合愈发默契,统治的根基也在这场考验中变得愈发坚实。西进的跫音,在坎坷与挑战中,持续向前。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匈奴传:“(文帝时)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四年冬,凌公总西陲后勤,应对粮秣转运、边警频传之难,举措得宜。西域车师局势紧张,凌公父子稳控大局,刚柔并济。世子玄业协理西域文书,决断益明。”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西进跫音,上帝总揽全局;砥柱弥坚,圣域应对有方;圣嗣理繁剧,渐具庙堂之器。”

* 北地秘录·西进维艰:“西略实施,后勤、边情压力骤增;李凌措置有度,世子显才;车师生变,北地从容应对,根基愈固。”

(第四百一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