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短篇鬼语集 > 第879章 直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十岁那年的夏天,外公病重了。

消息是邮电所邮差带来的。那天傍晚,我刚从河里摸鱼回来,裤腿还湿漉漉地贴着脚踝,就看到母亲站在院门口,手里捏着一张薄薄的信纸,眼圈红得吓人。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摸了摸我的头,然后转身进屋开始打包行李。

“满崽,明天一早我们去杨家桥。”父亲从地里回来时,母亲已经收拾好了两个大包袱,“你外公不太好。”

杨家桥是母亲的娘家,离我们村有三十多里山路,要翻过两座山才能到。我只在五岁那年去过一次,对外公的印象已经模糊,只记得一个瘦高的老人把我架在肩上,去看桥下的溪流。

第二天天没亮,我们就出发了。山路崎岖,林深叶茂,阳光只能从枝叶的缝隙中漏下些许斑驳的光点。母亲一路无话,脚步匆忙得让我几乎跟不上。父亲偶尔会停下来等我,然后指着路边的野果或鸟窝,试图分散我的注意力,但沉重的气氛始终笼罩着我们。

走到日头偏西,终于看到了杨家桥村口那座标志性的石拱桥。桥下溪水潺潺,几个妇人正在石板上捶打衣服。见到我们,她们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交头接耳起来,眼神里有一种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外公家是村头一栋灰瓦木屋,比记忆中的更加破旧。院墙上爬满了青苔,木门上的春联已经褪色,在微风中哗哗作响。我们刚走近,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就迎了出来,是外婆。她一把抱住母亲,声音哽咽:“桂英,你爹他…怕是撑不过这几天了。”

屋里很暗,即使是在白天,也点着一盏煤油灯。外公躺在里屋的床上,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眼睛深陷,呼吸微弱得像随时会断线的风筝。床边坐着一位穿着藏青色布衣的老者,正在慢慢地卷着一根烟卷。

“这是村里的陈伯。”外婆轻声介绍,“懂些医术,这些天多亏他照应。”

陈伯朝我们点点头,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片刻,眉头微微皱起,但什么也没说。

晚饭后,大人们开始商量守夜的事。外公的情况很不好,按照乡俗,老人临终前需要亲人轮流守夜,以免孤身上路。

“满崽还小,今晚跟我睡吧。”外婆搂着我的肩膀说。

“十岁的男娃不小了,”陈伯突然开口,声音沙哑,“让他也守一夜吧,尽尽孝心,有些事情得亲自面对,做个了断,不然以后更麻烦。”

母亲想说什么,但父亲拉了她的衣袖一下:“陈伯说得对,让满崽也尽份心。”

于是守夜的安排就这么定了下来:父亲守上半夜,我和母亲守子时到寅时,舅舅天亮后来接班。

我被安排在晚饭后先睡一会。外婆给我在堂屋铺了张简易床,我躺上去,很快就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有人轻轻推醒我。是母亲,她脸色苍白,眼里布满血丝。“满崽,该我们了。”

堂屋的钟指向十一点半。夜深人静,村子里连狗吠声都听不见。母亲给我披了件外套,领着我走向外公的房间。

油灯如豆,在墙角的小桌上摇曳。外公的呼吸声更加沉重了,每一次吸气都像是拉风箱,呼气时带着轻微的哨音。母亲坐在床边的椅子上,示意我坐在旁边的小凳上。

“要是困了,就靠着我睡会。”母亲柔声说。

起初,我并不觉得害怕。外公是我的亲人,尽管印象模糊,但血脉相连的感觉让我只觉得悲伤而非恐惧。我端详着外公的脸,那张布满皱纹的面孔在跳动的灯光下明明暗暗,深陷的眼窝像是两个黑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墙上的老钟滴答作响,敲响了十二点。母亲开始打盹,头一点一点的。我却没有睡意,睁大眼睛观察着房间里的一切。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外公的呼吸声变了。

不再是那种沉重拉长的声音,而是变得短促、轻快,甚至带着一种奇怪的节奏感。更让我脊背发凉的是,随着这呼吸声,墙上的影子也开始变化。

油灯在墙角,我们的影子本该投射在对面墙上。可是此刻,墙上除了我和母亲的影子外,还有第三个影子——一个细长、扭曲的阴影,正随着外公的呼吸节奏微微晃动。

我揉了揉眼睛,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那影子像是一根被拉长的人形,脖子出奇地长,头部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倾斜。它就在外公床头的墙上,随着油灯的跳动而轻轻摇摆。

我的心跳加快了,下意识地抓紧了母亲的衣角。母亲惊醒过来,看了看外公,然后温柔地拍拍我的手:“怕了吗?要不你先回去睡,妈一个人守着也行。”

我张了张嘴,想告诉她墙上的影子,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十岁的男孩已经懂得羞耻,不愿被人当成胆小鬼。我摇摇头,强迫自己不再看那面墙。

然而,恐惧一旦生根,就会迅速发芽蔓延。我开始注意到房间里其他的不对劲。

首先是温度。盛夏的夜晚本该闷热,但这房间却透着一种阴冷,不是普通的凉爽,而是一种渗入骨头的寒意。我的手臂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其次是气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气味,不是药味,也不是病人房间常有的浊气,而是一种陈旧、腐朽的气息,像是多年未开启的老柜子深处的味道。

最后是声音。除了外公那诡异的呼吸声和钟表的滴答声,我隐约听到另一种声音——极其细微的摩擦声,像是有人在用指甲轻轻刮擦木头。

刮、刮、刮……

有节奏地,持续不断地,从床的方向传来。

我死死地盯着外公的手。他的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手指静止不动。那么这声音从哪里来?

母亲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这些异常,她只是偶尔探身查看外公的情况,或用棉签蘸水湿润他干裂的嘴唇。她的平静让我稍感安心,也许一切都是我的想象。

直到那件事情发生。

大约凌晨两点左右,外公的呼吸突然停止了。不是那种平稳的过渡,而是戛然而止,仿佛有人按下了暂停键。连墙上的影子也凝固了。

母亲立刻站起来,俯身靠近外公,脸上写满担忧。

就在这一刹那,外公的眼睛猛地睁开了。

那不是将死之人的浑浊目光,而是异常清亮、锐利的眼神。更可怕的是,他的瞳孔在油灯下似乎变成了两条细缝,像是猫科动物的眼睛。

母亲吓了一跳,后退半步,但很快镇定下来,轻声唤道:“爹?您醒了?”

外公没有回应,只是直勾勾地看着天花板。然后,他的头开始极其缓慢地转向我这边。脖子转动时发出细微的“咔哒”声,像是老旧的木门轴。

当他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时,我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那眼神里没有任何亲情温暖,只有一种冰冷的、审视般的陌生感。

“满崽,过来让外公看看你。”一个声音从外公嘴里发出,但那不是他原本虚弱的声音,而是更加年轻、有力的嗓音,带着一种奇怪的腔调。

母亲鼓励地推了推我:“去吧,外公叫你。”

我僵在原地,浑身冰凉。因为就在外公说话的同时,我看到那个墙上的影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只是随着灯光摇曳,而是做出了一个独立的动作:一条细长的手臂状的影子缓缓抬起,指向我的方向。

“快去啊。”母亲又催促道。

我强迫自己迈开脚步,慢慢挪到床边。越靠近床,那股阴冷的气息就越重,那种腐朽的气味也越发浓烈。

外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一个诡异的微笑。他的牙齿在灯光下显得特别白,特别尖。

“好孩子……”他伸出手,那只手干瘦得如同骷髅,指甲又长又黄,“陪外公说说话……”

就在他的手即将碰到我的脸颊时,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咳嗽。是陈伯的声音:“桂英,给孩子热点粥吧,守夜容易饿。”

这声音打破了房间内诡异的气氛。母亲应了一声,对我说:“满崽,你陪外公,妈去去就来。”

我惊恐地看着母亲离开房间,内心疯狂地呐喊着不要留下我一个人。但话卡在喉咙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房门轻轻合上,房间里只剩下我和外公——还有那个墙上的影子。

油灯突然闪烁起来,明暗不定。在跳动的光影中,我看到墙上的影子在慢慢扩大、变形,它的头部越来越长,身体越来越细,像是一条准备发动攻击的毒蛇。

外公依然保持着那个诡异的微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他的手悬在半空,手指微微蜷曲。

“过来,孩子……”那个声音再次从他嘴里发出,但这一次,我清楚地看到他的嘴唇动作和声音不完全同步。

最让我毛骨悚然的是,我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的后背。不是来自床的方向,而是来自房间的角落,那个最黑暗的角落。

我不敢回头,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童年听过的所有关于鬼怪附身的故事一瞬间涌入脑海。在我们乡下的传说中,将死之人身体虚弱,容易被不干净的东西乘虚而入。

外公的手又向前伸了一点,几乎要碰到我的鼻子。我能闻到一股难以形容的气味——像是泥土、朽木和陈旧血液混合的味道。

“怕了吗?”那个声音轻轻地问,带着一丝嘲弄。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门吱呀一声开了。陈伯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走了进来,他的步伐稳健,似乎完全没注意到房间里的诡异气氛。

“孩子,吃点东西吧。”他平静地说,把粥碗递给我。在交接的瞬间,他的手有意无意地在我手背上按了一下,我感到一个硬硬的小东西被塞进了我的掌心。

“拿好了,别松开。”陈伯低声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低头一看,那是一面小小的铜镜,只有硬币大小,边缘已经磨得光滑,显然有些年头了。

“陈老哥,这么晚了还麻烦你。”外公突然开口,声音又变回了那个虚弱的老人的声音,眼神也恢复了浑浊。

陈伯点点头:“应该的。杨叔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就是累。”外公闭上眼睛,呼吸变得平稳起来,那种诡异的节奏感消失了。

我紧紧攥住那面小铜镜,感到一股暖流从掌心蔓延至全身。房间里的阴冷气息似乎减弱了一些。

墙上的影子也不见了。

陈伯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对端着热水回来的母亲说:“后半夜我来看护吧,你们娘俩休息一下。”

母亲还想推辞,但陈伯态度坚决:“老人家的状况不稳定,我懂些医理,有事也好应对。”

于是,我和母亲被安排到隔壁房间休息。我躺在床上,毫无睡意,手心紧紧攥着那面小铜镜。

天快亮时,我被一阵低沉的吟诵声惊醒。悄悄爬起床,透过门缝,我看到陈伯在外公的房间里走动,手里拿着一个类似铃铛的东西,轻轻摇晃,嘴里念念有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艾草燃烧的气味。

第二天早上,外公的状况居然好转了。他清醒过来,能喝下小半碗米粥,虽然还是很虚弱,但已经不像将死之人。他看着我,眼神温和,摸了摸我的头:“满崽长这么大了。”

那天下午,陈伯把我叫到屋后,开门见山地说:“昨晚你看到了什么?”

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在房间里的一切,包括那个诡异的影子和外公反常的表现。

陈伯点点头,表情严肃:“你外公被‘缠’上了。那不是他的魂,是别的东西,想借着活人的身子多留几天。这种东西最怕两样:光和镜子。镜子能让它们看到自己的真实模样,光能让它们无所遁形。”

“那为什么是我看到了,妈妈却没看到?”我问。

“小孩子眼睛干净,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陈伯叹了口气,“这东西昨晚盯上你了,好在它现在弱,不敢轻举妄动。这几天太阳落山后,你不要单独待着,更不要去阴暗的地方。”

接下来的三天,外公的身体时好时坏。白天他清醒时和正常人无异,能说能笑,还能吃些流食;但一到晚上,他的呼吸就会变得诡异,房间里的气氛也会变得阴森。家人轮流守夜,但我被免除了任务,改为白天陪护。

第三天夜里,外公的情况急转直下。陈伯和村里的老中医都在,摇头表示无力回天。凌晨三点左右,外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葬礼按照乡俗举行。出殡那天,天气阴沉,下着毛毛细雨。全村人都来送行,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山上的坟地行进。

按照杨家桥的风俗,至亲要在坟前守灵三天,确保亡魂安息。父母决定留下,而我因为年纪小,被安排提前回村。

陈伯主动提出送我回去。下山的路泥泞难行,陈伯牵着我的手,一路无话。直到村口在望,他才突然开口:“满崽,有件事你得知道。那面小铜镜你收好,以后如果感觉有什么不对劲,就拿出来照照。”

“什么东西会盯上我?”我不安地问。

陈伯望向远山,目光深邃:“有些东西,就像山里的野狗,一旦嗅到你的恐惧,就会一直跟着。但你不用怕,你比它们强。”

回到杨家桥的老屋,已是傍晚时分。外婆因为悲伤过度,被亲戚接去照顾。空荡荡的老屋只剩下我一个人,父母要第二天才能回来。

我坐在堂屋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天色渐暗,我不敢待在屋里,便搬了把小凳子坐在院子里。

夜幕降临,山村的夜晚格外漆黑,几乎没有光亮。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更添凄凉。

我正准备回屋睡觉,突然听到老屋里传来一阵细微的声响。

刮、刮、刮……

和那晚在外公房间里听到的一模一样。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紧握着陈伯给我的小铜镜,我鼓起勇气,走向声音的来源——外公生前住的那间屋子。

房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屋里一片漆黑,但那种阴冷的感觉比那晚更甚。刮擦声似乎是从床底下传来的。

我颤抖着手,划亮一根火柴,点亮了墙角的油灯。

昏暗的灯光下,房间里的陈设一如那夜。床上的被褥已经收拾干净,只剩下光秃秃的床板。

刮、刮、刮……

声音确实来自床下。

我深吸一口气,跪下来,小心翼翼地朝床底下望去。

黑暗中,一对绿色的光点正盯着我。

我吓得向后跌倒,随即听到一声熟悉的“喵呜”。

一只黑猫从床底下钻出来,嘴里叼着一只死老鼠,不满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敏捷地从窗户跳了出去。

我长舒一口气,原来是虚惊一场。吹熄油灯,我准备离开房间。

就在转身的刹那,眼角的余光瞥见了墙上的影子。

不是我的影子。

是一个细长、扭曲的影子,脖子不自然地伸长,头部以不可能的角度倾斜。

它就在我身后。

我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一动不敢动。透过眼角的余光,我能看到那个影子在慢慢移动,一条手臂状的阴影缓缓抬起,向我的肩膀伸来。

恐惧让我几乎窒息。就在那影子即将触碰到我的瞬间,我想起了陈伯的话。

用镜子照它。

我用颤抖的手举起那面小铜镜,对准身后的影子。

镜子里,我看到了它真实的面目:一个模糊不清的人形,但脸部没有五官,只有一个黑洞般的口器,周围是无数细小的触须般的阴影。

更可怕的是,在镜子里,我看到那影子的触须已经缠绕在我的脖子上,正在慢慢收紧。

我惊叫一声,猛地转身,同时将小铜镜对准那个影子。

一道微弱的金光从镜面射出,照在墙上。影子发出一声无声的尖叫——我感受得到而非听得到——迅速收缩、变形,最后化为一缕青烟,消散在空气中。

我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脖子上似乎还残留着那种被缠绕的触感。

第二天父母回来后,我把昨晚的经历告诉了他们。父亲认为我是做了噩梦,但母亲的表情严肃,立即带我去找了陈伯。

陈伯听后,久久不语。最后,他从里屋拿出一个红布包,递给我:“满崽,这个你随身带着,三年不要离身。三年后,你再来找我。”

红布包里是一枚已经磨得光滑的野猪獠牙,上面刻着一些看不懂的符文。

“这是护身的东西,能保你平安。”陈伯说,“那玩意不会轻易放弃,但它也有怕的东西。”

回家后,我把獠牙穿上线,挂在脖子上。起初几个月,我偶尔会做噩梦,梦到那个细长的影子站在我的床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噩梦越来越少。

三年后的同一天,我如约再次拜访陈伯。他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躺在床上,见到我,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你长大了。”他微笑着说,“那东西没再缠着你吧?”

我摇摇头。

“那就好。”陈伯闭上眼睛,似乎在回忆什么,“那是你外公年轻时在山上惹到的东西。他那年打猎,误入了一座古坟,惊扰了里面的东西。这东西就缠上了,隔几年做一次怪,专挑体弱的孩子下手。”

“为什么是我?”

“或早或迟都会找上你,我让你守夜,就是想让它尽快找上你,在我有生之年能做个了断。你外公走的时候,它想借他的身子还阳,被你打断了。”陈伯睁开眼,目光犀利,“它就找上你了。”

陈伯让我取下獠牙,放在他手里。他仔细端详了很久,然后点点头:“它已经走了。你不是小孩子了,阳气足,它不敢再靠近了。”

离开时,陈伯叫住我:“满崽,记住,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鬼怪,是人的心魔。只要你心中无惧,就没有什么能伤害你。”

多年后,我大学毕业,留在城市工作。每当夜深人静,我偶尔还会想起那个夏天的经历。我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是乡间的迷信,是童年的幻觉,还是真的有什么超自然的存在。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在那个阴森恐怖的夜晚,我直面了内心最深的恐惧,并且学会了与之共存。

如今,我书房的书架上一直摆着一面小铜镜,不是出于恐惧,而是为了提醒自己:生命中的阴影,唯有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