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辛弃疾的独白染上了一层彻骨的寒意,像是透过千年的风霜

诉说着那场最痛的背叛:“后帐的沉默还没散,帐帘‘哗啦’一声被掀开,走进来的人让我猛地抬头

是义端

我当年在济南城一起偷偷练剑、一起发誓要‘驱逐胡虏’的莫逆之交。

他当年为了跟我抗金,连家里的田产都卖了,我曾以为,这世上最不会背叛我的人,就是他。”】

“莫逆之交?”

刘邦皱紧眉头,语气里满是凝重

樊哙更是攥紧了拳头,低吼道:“这种背主求荣的东西,就该千刀万剐!亏辛弃疾还把他当兄弟!”

【我看着义端脸色苍白的模样,连忙起身:“义端,你怎么来了?是不是金兵又有动静?”

他却摆了摆手,声音发颤:“幼安,我……我身子不舒服,想在你这歇一晚,跟你说说话。”

我没多想,拉着他坐下,让亲兵温了酒,还拿出珍藏的牛肉

当年我们穷得只能分一个窝头,如今有酒有肉,本该是高兴的事,可我没注意到,他眼神里藏着的慌乱。】

【“那晚我们喝了很多酒,还舞了剑,他反复说‘幼安,咱们要是能一直这样就好了’

我只当他是怕打仗,还拍着他的肩说‘等收复了中原,咱们就回济南城,种两亩地,再也不碰刀剑’。

可第二天一早,我刚走出房门,就被亲兵拦住,声音都在抖:‘将军!不好了!帅印……帅印不见了!’”】

“帅印没了?!”

朱元璋猛地拍案,眼神里满是震怒,“帅印是一军之魂,没了帅印,义军就成了散沙!这义端,不仅背叛,还断了辛弃疾的后路,太毒了!”

马皇后也跟着点头:“最信任的人捅刀子,比敌人的剑还疼。辛弃疾这时候,怕是心都碎了。”

【我脑子里“嗡”的一声,第一个念头就是义端,昨晚只有他在我帐中过夜。

我疯了似的冲进帐内,他的床铺早就凉了,桌上还留着半杯没喝完的酒,杯沿的唇印还在,可人已经没了踪影。

“义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攥着空荡荡的帅印匣子,手指掐得掌心出血,心里像被掏走了一块,冷得发慌。】

【“我没敢告诉耿大帅,骑上最快的马,抄近道追了出去

那条路是去金营的必经之路,我知道他要去哪。

马蹄踏碎晨雾,风刮得我眼睛生疼,我脑子里全是当年我们一起抗金的日子

他说‘幼安,我跟你走,刀山火海都不怕’,可现在,他却要拿着帅印去投靠金人。”】

“抄近道追?这是要把义端拉回来?”

“还是说想要把帅印抢回来?”

李世民皱着眉,语气里满是复杂,“换做旁人,怕是早就恨得想杀了他,”

房玄龄也补充:“重情义是好事,可对叛徒留情,怕是会吃亏。”

【追了两个时辰,终于在一处渡口追上了他,他正等着金人的船,手里紧紧攥着帅印。

看到我,他脸色瞬间惨白,扑通一声跪下:“幼安,我错了!我是被金人逼的,他们抓了我娘……”

我没听他说完,一步步走过去,拔出剑架在他脖子上,声音冷得像冰:“从你偷走帅印的那一刻起,你我之间,恩断义绝。我辛弃疾,再也没有你这个兄弟。”】

【“剑刃抵着他的喉咙,他的眼泪和鼻涕混在一起,不停地求饶。

可我看着他,心里的怒火却慢慢被悲哀浇灭,我恨他的背叛,可我下不了手,毕竟我们曾一起熬过最苦的日子。

我一把夺过他手里的帅印,转身就走,没回头,也没再看他一眼。

我知道,从这一天起,我再也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人了。”】

“没杀他?”

刘邦愣住了,“换做朕,肯定一刀砍了他!帅印都偷了,留着他就是祸害!”

嬴政却摇了摇头:“辛弃疾做得对。杀了他,解不了恨,还会让自己心里留疤。”

【回到泰安城,我主动把事情告诉了耿大帅,本以为会被治罪

可他只是拍了拍我的肩:“没事,帅印找回来就好。你这性子,太实诚,以后多留个心眼。”

后来,耿大帅举荐我做了义军的“张书记”(为义军内部职务,负责军纪与联络)

虽不是主将,却能管着义军的纪律,这倒是合了我的心意。】

【“之后的日子,我带着义军四处征战,连夺了三座金人驻守的县城。

每打下一座城,我都立下规矩:不许抢百姓一粒粮,不许伤一个百姓,更不许占百姓的房子。

亲兵不解,问我‘将军,咱们打仗这么苦,拿点百姓的东西怎么了?’

我指着城墙上‘大宋’的旗帜说:‘咱们打仗,是为了让百姓有家可回,要是连百姓都欺负,跟金人有什么区别?

只有借百姓的势,才能把金人彻底赶出大宋的土地。’”】

“说得好!”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眼神里满是赞同,“俺当年打天下,也立下规矩‘秋毫无犯’,只有百姓支持,才能成大事!”

“辛弃疾懂这个,比不少将领都明白‘民心’的重要性!”

朱标也点头:“爹啊,辛公这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啊,就算是义军,也得守住这份根本。”

【百姓们一开始怕我们,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可看到我们不仅不抢东西,还帮着修被金人烧坏的房子,慢慢就敢开门了

有的送粮食,有的送衣服,还有的小伙子主动要加入义军。

看着满城的百姓围着我们笑,我突然觉得,之前的背叛、受伤,都值了。

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我辛弃疾,就算战死在沙场,也心甘情愿。】

画面切到义军和百姓一起修补城墙的场景,夕阳下,孩子们围着辛弃疾,听他讲抗金的故事,笑容里满是希望。

光屏前的古人们,再也没了之前的愤怒和惋惜,只剩下敬佩。

“辛弃疾这才是真英雄啊!”

刘彻感叹道,“受了背叛,还能守住本心,治军严明,心系百姓,比那些只知打仗的武将强多了!”

李世民也点头:“他不仅能打,还懂民心,这样的人,就算没有帅印,也能凝聚起千军万马,因为他的‘帅印’,在百姓心里。”

南宋人脸色微变,低声道:“朝廷的招安,才是辛公最难的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