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790章 篦子坡祭拜永历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吴三桂对这三个人的态度感到十分好奇,尤其是对刘昆这个人。

他转头问身旁的刘玄初:“玄初,你对这个刘昆可有印象?”

刘玄初点了点头,回答道:“王爷,按察使李兴元和云南知府高显辰如何处置,刘某不敢妄言。不过,刘昆此人确实是个大才,如果王爷能够劝说他归降,必定会有大用。”

吴三桂听后,觉得刘玄初的话有一定道理,于是决定亲自劝说刘昆。

他将刘昆带到了王府,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诚意和优厚条件打动他。

然而,刘昆虽然没有像朱国治那样对吴三桂破口大骂,但他的态度同样坚决。

无论吴三桂如何许诺给他各种高官厚禄,刘昆都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

刘玄初见状,也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劝说刘昆。

他告诉刘昆,吴三桂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跟随他必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但刘昆却不为所动,他义正言辞地说:“要杀便杀,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

吴三桂心中虽然有所动摇,但最终还是狠下心来,决定将刘昆发配到西双版纳,让他在军中充当奴隶。

这个决定对于刘昆来说无疑是残酷的,然而吴三桂却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

与此同时,按察使李兴元和云南知府高显辰二人,面对吴三桂的逼迫,选择了服毒自尽,以死明志。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两天时间,云南所有的官员竟然都投降了吴三桂。

随着官员们的投降,百姓们也开始纷纷效仿。

他们蓄起头发,恢复了大明的祖制,穿上了大明的官袍和战甲。

整个云南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明朝时期,人们对吴三桂的统治表现出了一种莫名的顺从。

刘玄初得知吴三桂要自封的消息后,惊讶得合不拢嘴。

他深知吴三桂此举的后果,于是赶忙劝谏道:“王爷,务必要立朱三太子为帝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一统天下!”

然而,吴三桂对刘玄初的话却不以为然。

他认为方光琛所说的更为正确,如果真的得到了天下,再杀一次大明的君主,那么天下人会如何看待自己呢?

这样的行为无疑会让他背负千古骂名。

吴三桂的决定让刘玄初感到无比失望和伤心。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建议能够被吴三桂采纳,却没想到最终还是被弃用了。

无奈之下,刘玄初只能黯然离去,心中充满了对吴三桂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担忧。

而吴三桂则拜方光琛为“学士中书”,将他视为自己的重要谋士。

这个决定似乎也预示着吴三桂已经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刘玄初不同的道路。

十一月十八日,篦子坡前。

昆明城西的篦子坡笼罩在肃杀寒意中,枯草覆霜的坡前立着一座青石垒砌的坟冢,碑上无字,唯有一杆褪色的日月旗斜插土中。

这便是吴三桂亲手杀死的永历皇帝之陵墓。

吴三桂身着一袭素麻缟衣,这件衣服的颜色如同冬日的积雪一般洁白,没有丝毫杂色。

他的头上戴着一顶缀玉梁冠,梁冠上镶嵌的玉石散发着淡淡的光泽,与他苍白的脸色相互映衬。

他双手按剑,静静地立于冢前,宛如一座雕塑。

在他身后,文武官员们皆身着丧服,一片素白。

就连他们的战马也披上了白色的绫缎,仿佛在为这场葬礼增添一份庄重和肃穆。

整个场面看起来,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国殇,让人不禁心生悲凉。

\"奏《太平令》!\"

随着赞礼官的一声高喝,七十二名乐工从阵中鱼贯而出。

他们手持各种乐器,站成整齐的队列。

画角十二支仰天齐鸣,那声音高亢激昂,如同寒冬中的北风呼啸而过,压过了寒风的呜咽。

花匡鼓二十四面同时敲响,如惊雷滚动,震得四周的枯枝簌簌作响。

笛声则如穿云裂石一般,清脆而悠扬,在这肃穆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

就在这时,八面巨大的白泽旗在风中猎猎展开。

旗上绣着的神兽白泽怒目獠牙,栩栩如生,青色的绣纹在晨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这八面旗帜迎风招展,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什么。

吴三桂缓缓地接过一只三足鎏金香炉,他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当他跪地叩拜时,腰间的玉带发出清脆的撞击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墓前显得格外响亮。

这条玉带本是清廷所赐的亲王信物,象征着无上的权力和荣耀,但此刻却与他身上的明制绛纱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透露出一种诡异的搭配。

在吴三桂的身后,三千甲士整齐地排列着。

他们身上穿着大明的战甲,外罩着一层素白的缟衣,看上去既威武又庄重。

这些甲士们静静地伫立着,没有丝毫的声响,只有他们手中的兵器在晨光中闪烁着寒光。

永历帝的墓前,十几年从未有人如此郑重地祭祀过,坟墓没有人修剪过,甚至没有添过土。

然而今日格外的不同。

今日墓前,不仅有一座巨大的方鼎,用于烧香,鼎内香烟袅袅,直上云霄,仿佛能将人们的哀思传递到九重天之上。

而且还有各种祭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羊有四头,它们被精心打扮过,洁白的羊毛如同云朵一般,温顺地趴在地上。

猪也有四头,肥硕的身躯显示出它们的富足。

牛只有一头,它体型庞大,牛角高耸,显得格外雄壮。

此外,还有酒、水果、祭器等,如豆、笾、簋等,这些祭器都经过精心擦拭,闪耀着古朴的光芒。

祭祀场所的布置更是独具匠心,坛壝的尺寸、高度和方位都经过原礼部官员的精心策划。

坛壝四周环绕着绿树和鲜花,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为逝者默哀。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肃穆和庄重。

“臣吴三桂,负罪二十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