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康熙正史 > 第1247章 什么是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成龙向来以清正廉洁、刚毅果敢着称,这样的名声深得那些自命清高的清流们喜爱。

再加上他所提出的疏浚海口之建议,似乎比靳辅的筑堤束水之法更为合理,既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又能更好地治理河道。

如此一来,于成龙自然而然就成为了索党手中一张可以用来对付靳辅的王牌。

尤其是徐乾学,此人乃是江南地区颇负盛名的文人,与当地的士大夫阶层关系匪浅。

对于靳辅实施的筑堤束水政策,许多江南人都认为这无异于将洪水引向周边省份,存在明显的以邻为壑嫌疑;此外,靳辅推行的屯田制度更是直接触及到了地方豪强的切身利益。

正因如此,徐乾学才会不遗余力地站在于成龙身后出谋划策,并四处奔走串联各路谏臣,只待时机成熟便要向靳辅发难。

这一夜,月明星稀,万籁俱寂,但靳辅和于成龙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而远在皇宫之中的康熙皇帝,同样也无法安睡。

此刻,康熙正坐在乾清宫的龙案前,目光凝视着摆在面前的两份奏折——一份来自靳辅的《治河术》,另一份则是于成龙所呈递的《黄河通海术》。

康熙紧蹙眉头,暗自思忖道:“明日便是靳辅与于成龙就治理河道一事展开辩论之时,可朕对这场辩论究竟该如何评判,实无把握……”

想到此处,他不禁咬紧牙关,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紧接着,康熙猛地端起桌上那杯早已冷却多时的茶水,仰头一饮而尽,仿佛想要借此驱散心头的烦闷。

原来,高士奇已在乾清宫内静坐了整整一个时辰,一直默默等待着康熙发话。

见康熙终于开了口,高士奇赶忙趁机起身答话,并活动了一下因长时间久坐而变得麻木不堪的双腿。

只听他轻声言道:“陛下圣明,其实您心里对此事已然有数,只是有些许不忍罢了。”

康熙闻言,顿时来了精神,追问道:“嗯?此话何意?!”

高士奇见康熙明知故问,便轻轻地咳嗽了一下,然后清了清自己的嗓子,缓缓地开口说道:

“皇上圣明如烛照四海,洞察秋毫,又怎么可能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呢?尤其是当它已经牵扯到了明珠大人与索额图大人的时候。”

面对被高士奇揭穿了自己内心那点小九九,康熙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恼怒之意,反而呵呵一笑,轻声回应道:

“哈哈,爱卿所言极是,朕当然清楚其中缘由,但朕所关注的重点,始终都在于河道事务本身啊。”

听到这里,高士奇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地点头应道:

“微臣明白陛下的心意。您之所以见到靳辅大人和于成龙大人各持己见且争执不下,而这毕竟关系到国计民生如此重要之事时,方才下定决心趁着冬季河工闲暇之际,将他们两人以及朝中的九卿大臣、各科道官员一同召集进京,详细深入地展开研讨会议,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集思广益的方式,来找到一个最为妥当合适的解决方案呀。

只是……这件事情其实早就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河务问题这么简单!陛下想要彻底解决好河务难题,恐怕还需要先去处理好与之相关联的,那些其他方面的棘手事务才行呐……”

说到最后,高士奇稍稍停顿了片刻,接着便抬起他那双细长的眼睛,小心翼翼地偷瞄了一眼坐在龙椅之上的康熙帝。

只见此时的康熙皇帝正皱着眉头,满脸愁容地长叹了一口气,并喃喃自语般低声念叨起来:“唉……正所谓‘要做官,找索三;要求情,找老明’啊!朕……朕实在是无法预料明日朝堂之辩论的局面,此刻朕只觉得心头好似有个无底洞一般,空荡荡的没有着落感呐。”

皇上,恕微臣斗胆进言,依我之见,陛下您心内空落落的,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不知道满朝文武大臣们究竟持何种立场啊!

康熙稍稍沉思片刻后,忽地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来:

哈哈,你倒是一语道破天机呀!关于治理河道一事呢,于成龙所言不无几分道理,但靳辅所说似乎亦无甚不妥之处。然而,那些朝堂之上的公卿大夫们又是作何感想呢?朕着实心里没个谱儿哟......

高士奇张了张嘴,似是想要说些什么却终究还是没有开口,只见他抬手轻轻擦拭了一下自己额头处渗出的细密汗珠,并深吸一口气方才缓缓言道:

启禀圣上,据微臣揣测,那徐乾学恐怕明天就要有所行动啦。

康熙闻言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而已。

仅仅这么简短的两个字,便使得高士奇如遭雷击般浑身一颤。

毕竟,连徐乾学即将采取举措这样极为隐秘之事,高士奇都是苦思冥想许久之后方始琢磨出来的,谁曾料想康熙帝居然对此早已心知肚明。

朕自然知晓此事。 康熙一边漫不经心地说着话,一边随手捡起放在案几旁的另一封奏折,随即将其信手丢到了高士奇面前。

高士奇手忙脚乱地接过折子,心急火燎地展开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竟然真的是徐乾学递上来的折子!

他瞪大眼睛,死死盯着上面的文字,当看到“郭琇”二字时,更是惊讶得合不拢嘴。

“郭琇?”高士奇失声叫道,满脸狐疑,“徐乾学居然会举荐郭琇?”

一旁的康熙皇帝听到声音,微微皱眉,拿起折子扫了一眼,然后将目光投向高士奇,缓声道:“哦?你可知道此人名声怎样?”

高士奇战战兢兢地看了一眼康熙手中的朱笔批注,轻声回答道:“启禀圣上,据微臣所知,郭琇这人在官场上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便是‘轴’!”

“轴?”康熙闻言一愣,显然对此颇为陌生,追问道,“何谓‘轴’?”

高士奇挠了挠头,面露难色,但见康熙皇帝一脸好奇,只得硬着头皮解释道:“所谓‘轴’,简单来说就是……嗯……就是这个人头脑死板,不知变通,而且特别容易得罪人。”

话刚出口,他便有些后悔,因为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似乎也并无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