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赌石:财色双收 > 第338章 制定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明给他们制定了学习计划,让马大爷教竹编,陈爷爷的孙子教木雕,张奶奶教刺绣,自己则负责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学手艺先学做人,做人踏实了,手艺才能做得扎实。”苏明对年轻人说。

这天,苏明正在工坊里指导年轻人编竹编,门口来了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拿着一张老照片。

“请问,这里是苏家村吗?我找一个叫苏老根的手艺人,这是他当年给我编的竹篮。”老人颤巍巍地说。

苏明心里一动,苏老根就是他的爷爷,照片上的竹篮,正是爷爷当年的得意之作。

“大爷,我是苏老根的孙子,我爷爷已经去世好多年了。”苏明扶住老人说。

老人叹了口气:“我找了好多年,终于找到了,当年我在这儿插队,你爷爷教我编竹编,这竹篮陪了我几十年,是我最珍贵的念想。”

苏明领着老人参观博物馆,当看到爷爷留下的竹筐时,老人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就是这个味道,当年你爷爷编的竹器,又结实又好看。”

老人在村里住了三天,苏明每天陪着他聊爷爷的故事,看村里的手艺传承。

临走时,老人说:“苏明,你爷爷要是看到现在的样子,肯定会很欣慰,你守住了他的手艺,也守住了这份情。”

苏明送老人到村口:“大爷,以后常来看看,村里永远欢迎你。”

老人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苏明:“这是我当年跟你爷爷学编竹编时用的工具,送给你,希望你能一直把手艺传下去。”

苏明接过工具,心里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一套工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

入秋后,村里的桂花全开了,整个村子都飘着桂花香。

张奶奶领着宝妈们做桂花糕、酿桂花酒,工坊里、民宿里都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苏明说:“咱把桂花糕、桂花酒也做成文创产品,包装上印上村里的风景和手艺故事,肯定受欢迎。”

阿杰设计了精美的包装,上面印着苏明编竹编、孩子们学手艺的照片,还有“苏家村非遗手作”的字样。

果然,桂花系列文创产品一推出就卖得特别好,游客们争相购买,还有人在网上下单,让阿杰邮寄。

张奶奶笑着说:“真没想到,这不起眼的桂花,还能给村里带来这么多收入。”

苏明说:“咱村里的宝贝多着呢,只要用心挖掘,就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天,苏明接到个电话,是北京的一家文化公司打来的,说想跟村里合作,把老手艺做成文创Ip,开发更多产品。

“苏叔,他们说可以帮咱做品牌推广,还能把产品卖到国外去。”阿杰兴奋地说。

苏明有点犹豫,他怕合作后,手艺会变得商业化,失去本来的味道。

文化公司的人专程来村里考察,跟苏明详细讲解了合作方案:“我们不干预你们的手艺制作,只是帮你们做推广、找销路,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乡村非遗。”

苏明跟老艺人们商量了半天,最终答应了合作:“只要能让手艺传得更远,不丢了初心,合作也不是不行。”

合作后,村里的产品果然卖得更火了,订单从全国各地甚至国外飞来。

苏明没让大伙儿加班赶工,还是按部就班地做:“不管订单再多,质量不能降,纯手工的底线不能破。”

年轻人有时候会着急:“苏叔,订单太多了,客户催得紧,咱能不能加点机器辅助?”

苏明摇摇头:“机器做出来的东西没有灵魂,咱的手艺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每一件都是用心做出来的,有温度、有故事。”

大伙儿听了,都静下心来慢慢做,虽然慢,但每一件作品都保持着最高的品质。

年底的时候,文化公司给村里送来了分红,比往年多了好几倍。

村支书说:“苏明,这分红咱分一分,给大伙儿多发点年终奖,再给村里修修路、添点设施。”

苏明说:“行,先给老艺人们多分点,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再拿出一部分钱,给少年手艺馆建个室内活动室,冬天孩子们学手艺也暖和。”

大伙儿都同意苏明的安排,拿到年终奖的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都说跟着苏明干有奔头。

室内活动室建好那天,孩子们都来帮忙收拾,把手工工具、材料都搬了进去。

小石头雕了个“手艺传承”的木牌,挂在活动室的门口;妞妞捏了好多桂花形状的面塑,摆在窗台上;其他孩子也都送上了自己的作品。

苏明看着满屋子的手工制品,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

“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乐园,要好好学手艺,把咱村的老手艺一直传下去。”苏明对孩子们说。

孩子们齐声答应:“我们一定能做到!”

除夕夜,村里比往年更热闹了,不仅有村民们,还有文化公司的合作伙伴、研学班的家长和孩子、之前来考察的干部,甚至还有那个插队的老人,都赶来跟村里一起过年。

苏明家的院子里摆了好几桌,桌子上摆满了村里的土特产和文创产品,桂花酒香气四溢。

文化公司的负责人举起酒杯:“苏叔,感谢你和村民们的坚守,让老手艺焕发了新生,祝村里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苏明举起酒杯:“也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更多人知道了咱村的手艺,祝大伙儿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酒杯碰撞的声音、孩子们的笑声、老人们的聊天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温暖的年味儿。

夜深了,客人都走了,苏明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烟花,心里格外踏实。

阿杰走过来,递给他一件礼物:“苏叔,这是大伙儿凑钱给你买的羽绒服,冬天冷,你出门多穿点。”

苏明接过羽绒服,摸了摸,很厚实,心里暖暖的:“你们太破费了,我有衣服穿。”

阿杰说:“这是大伙儿的心意,你为村里付出了这么多,我们都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