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雾里余温 > 第217章 灶间的暖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的雾还没散,思砚就被灶间的动静吵醒了。他趿着鞋摸过去,见外婆正站在灶台前,佝偻着背往灶膛里添柴,火光映得她鬓角的白发发亮。“外婆,怎么不多睡会儿?”他凑过去帮着拨了拨火,柴薪“噼啪”爆开,火星溅在青砖上。

“老骨头睡不着喽。”外婆用锅铲翻着锅里的南瓜粥,“你小时候总赖在灶间,说闻着粥香才肯醒,现在倒成了我盼着粥香叫你了。”她盛出一碗递过来,粥面上浮着层米油,“快尝尝,加了去年晒的柿饼,你最爱这口。”

思砚捧着碗小口喝着,甜丝丝的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窗外传来苏晚的声音,她正和林砚在菜畦里摘青菜,“这菠菜嫩得很,中午做个菠菜面?”林砚应着“再掐把香椿,拌豆腐吃”,两人的声音混着露水的湿意飘进来。

“你林叔和你苏姨,打小就投缘。”外婆坐在灶间的小板凳上,看着思砚喝粥,“当年你娘总说,等你能自己挑水了,就把院东头的桃树移给你。现在倒好,树长得比房高了,你也能扛着锄头下地了。”

思砚咽下最后一口粥,把碗往灶台上一放:“那今天我就去把桃树修修枝?去年结的桃太酸,得剪剪枝才好。”外婆笑着点头,从围裙兜里掏出把小剪刀:“用这个,你小时候剪花枝就爱用它,说轻便。”

剪刀柄上缠着圈红绳,是思砚十岁那年编的,磨得发亮。他拎着剪刀往院东头走,露水打湿了裤脚,桃树的枝桠上还挂着晨雾,像蒙了层纱。他踮脚剪去枯枝,忽然听见身后有响动,回头见苏晚端着木盆过来,里面泡着刚采的香椿。

“外婆说你准在这儿。”苏晚把木盆放在石桌上,“剪下来的枯枝别扔,我晾着引火用。”她指尖划过一根粗壮的枝桠,“这枝长得太野,得往北边拉点,不然挡着窗。”思砚顺着她的手看去,果然那枝斜斜地伸到了窗边,去年夏天就是它挡了屋里的光。

两人合力拽着枝桠,苏晚往树杈间垫了块旧布防磨,“小时候爬树摔断过腿,现在见着高枝就发怵。”思砚想起她小时候确实从枣树上摔下来过,膝盖上留了个疤。他从兜里摸出颗糖递过去:“吃颗糖压惊,跟小时候一样。”

苏晚接过来剥开糖纸,甜味在舌尖散开时,林砚扛着锄头过来了:“早饭好了没?来老先生在堂屋等着尝你苏姨做的香椿拌豆腐呢。”他眼角扫过缠红绳的剪刀,突然笑了,“这剪刀还在用?当年你偷拿它剪我风筝线,被外婆追着打了半院。”

思砚脸一红,小时候跟林砚抢风筝,急了就用这剪刀绞断了线,结果两人滚在泥地里打架,还是外婆用糖哄开的。“那时候你风筝上画的是老鹰,我画的是蝴蝶,明明我的蝴蝶飞得高。”他嘟囔着,手里的剪刀却没停,又剪下根细枝。

早饭摆上桌时,来老先生正翻着思砚的画本,里面夹着片干枯的桃花瓣。“这是去年的吧?还夹得这么平整。”思砚凑过去看,那是他去年春天从桃树上摘的,本想做成书签,却忘了。外婆端着豆腐羹过来,指着花瓣说:“这瓣子完整,当时你蹲在树下捡了半天才找着,说要给画里的姑娘当发饰。”

思砚的脸红到耳根,苏晚抿着嘴笑,往他碗里舀了勺羹:“快吃你的,羹要凉了。”阳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碗沿上,像撒了把碎金。灶间的烟火气漫进堂屋,混着香椿的香、粥的甜,还有外婆絮絮的念叨,思砚突然觉得,所谓的圆满,不过是灶膛里的火总有人添,桌上的粥总有人盛,身边的人,总在笑着说“快吃,凉了”。

院外的雾渐渐散了,桃树的影子投在地上,被风一吹轻轻晃,像小时候外婆摇着蒲扇唱的歌谣,慢腾腾的,却把日子的暖,都摇进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