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陈昊与苏家父女在香港进行“风暴评估”的同时,万里之外的洛杉矶,昊天集团北美总部内部,一股不安和反对的暗流正在涌动。
陈伯,这位看着陈昊“长大”、并忠心耿耿辅佐他建立起如今商业帝国的老管家兼集团资深顾问,此刻正坐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眉头紧锁。他对面坐着几位同样在昊天系内位高权重的老臣,以及昊资本风险管理部的主管。他们是通过加密视频,与香港的张志远团队同步参与了评估会议,此刻正在内部进行讨论。
“胡闹!这简直是拿帝国的根基去冒险!”一位负责传统资产管理的副总裁忍不住拍了下桌子,情绪激动,“超过百亿港币的资金缺口!而且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深不见底的时候!老板是不是被感情冲昏了头脑?苏家那个摊子,是典型的传统行业沉疴,船大难掉头!我们自己的资金链也并非高枕无忧,湖人、利物浦、特斯拉、Facebook,哪个不是吞金巨兽?”
另一位负责战略投资的高级合伙人也表达了担忧:“陈老,您得劝劝老板。商业决策不能感情用事。苏家的情况固然值得同情,但商业世界冷酷无情。投入如此巨资去填一个传统行业的窟窿,风险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我们的资本应该更集中地投向代表未来的科技领域,或者用于加强我们已有的体育和科技核心资产。”
昊资本的风控主管推了推眼镜,语气更是严肃:“从纯风险角度,我们必须投反对票。苏氏集团的债务结构复杂,涉及银行众多,存在巨大的连锁违约风险。一旦救援失败,不仅投入的资金可能血本无归,甚至可能因为担保或关联交易,将我们昊天自身拖下水。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案例比比皆是。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陈伯默默地听着众人的激烈反对,手中摩挲着一枚温润的古玉。他理解这些老臣和专业人士的担忧,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昊天帝国的稳定和安全。他自己内心也同样充满了矛盾与忧虑。
于公,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笔投资的巨大风险。这不同于投资Facebook和特斯拉,那是投向明确的未来;也不同于收购湖人利物浦,那是获取顶级的流量和品牌资产。救援苏家,更像是一场代价高昂的豪赌,赌的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速度,赌的是苏家自身经营能力的韧性。一旦赌输,对正在快速扩张的昊天帝国有可能造成伤筋动骨的打击。
于私,他视陈昊如子侄,不愿看到他因为感情因素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陷入潜在的巨大麻烦之中。
“各位的担忧,我都明白。”陈伯终于开口,声音缓慢而沉稳,带着岁月的沉淀,“风险确实巨大,诸位的反对也合情合理。”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但是,我们是否也应该看到另一面?苏家并非毫无价值的烂摊子,其核心资产经过评估,确实优质。此次救援,若成功,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个复苏的苏氏集团,更是彻底巩固了与苏家这个在亚太地区根深蒂固的家族联盟。这份战略价值,或许无法用单纯的财务模型来衡量。”
“而且,”陈伯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一些,“你们觉得,老板是那种会被感情完全冲昏头脑,而忽视商业逻辑的人吗?”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一些。众人回想起陈昊一路走来的种种决策,无论是收购湖人、做空次贷还是投资科技,每一次都看似冒险,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远见和精准的计算。
“老板他……或许有我们未能完全洞察的考量。”陈伯缓缓道,“但我们作为臣子,作为职业经理人,有责任将最坏的可能性、最理性的声音,传达给他。最终的决策权,在他手中。”
他看向风控主管:“将你们的风险评估报告,以及我们今天的讨论纪要,形成一份正式文件,加密发送给老板。同时,也抄送给我一份。”
“是,陈老。”
内部的反对声,通过严谨的报告和正式的渠道,传递到了远在香港的陈昊面前。这并非逼宫或对抗,而是成熟企业治理体系下,专业意见对最高决策者的必要提醒。这场关乎百亿资金的救援行动,尚未开始,便已在帝国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陈昊将如何权衡感情与理性、风险与收益,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又一道严峻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