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深化改革,筑牢根基
锦州帅府的早春,积雪初融,庭院里的柳枝冒出嫩绿的新芽,空气里带着泥土的湿润气息。王磊身着轻便的铠甲,正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上,看着士兵们进行阵法演练。台下,五千名刚从各防区抽调来的精锐士兵,在将领的指挥下,时而组成“一字长蛇阵”,首尾呼应,如同一道移动的钢铁防线;时而变换为“八卦阵”,层层嵌套,攻防兼备。队列整齐划一,脚步声与铠甲碰撞声交织成雄浑的节奏,透着一股蓬勃的战力。高台上的旗帜随风飘扬,“王”字大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不错,才训练半个月,阵法便已如此娴熟。”王磊对身边的祖大寿笑道,目光中带着赞许,“看来各防区的训练成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尤其是骑兵与步兵的协同,以前总存在‘骑兵冲得猛、步兵跟不上’的问题,现在能做到步骑衔接无缝,可见你们在原防区下了不少功夫。”
祖大寿躬身道:“国公爷推行的‘季度轮岗训练制’效果显着,士兵们在原防区练基础体能与单兵技能,到锦州后专攻多兵种协同战术,彼此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战力自然提升得快。就像这五千人里,有辽东的骑兵、中原的步兵、沿海的水师陆战队,以前各打各的,战术体系完全不同,现在能配合得如此默契,全靠您定下的‘统一战术手册’和‘每日合练’制度。”他顿了顿,补充道,“昨日进行的攻防演练,步兵为骑兵掩护侧翼,骑兵突破后反身牵制敌军,水师陆战队则模拟突袭敌后,一套战术下来,比单独作战时的歼敌效率提升了近五成。”
王磊点点头,目光落在演武场东侧的骑兵方阵上。那些骑兵骑着从蒙古互市换来的优质战马,马身覆盖着轻便的皮革护甲,骑兵们手持改良后的马刀与短管燧发枪,正在演练“骑射+冲锋”的复合战术——先在百步外以燧发枪齐射,打乱敌军阵型,趁着烟尘未散,立刻挥刀冲锋,形成双重打击。“骑兵是咱们的突击主力,既要保留传统骑射优势,也要跟上火器发展的趋势。”王磊对祖大寿说,“让徐元明再改进一下骑兵用的燧发枪,枪身减轻二两,枪管缩短半尺,方便在马上装填;另外,给燧发枪加装皮质枪套,挂在马鞍侧面,避免行军时磕碰损坏。争取下个月能配备到各骑兵营,让咱们的骑兵既有速度,又有火力。”
“属下遵命!”祖大寿应道,随即让人记下王磊的要求,准备派人快马送往徐元明的工坊。
演练结束后,王磊走下高台,径直走到士兵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一名来自中原的步兵李虎,双手布满老茧,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看到王磊走近,紧张得双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国公爷……”他结结巴巴地开口,眼神里满是敬畏。
王磊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别紧张,我就是来看看大家训练得怎么样。看你这手上的茧子,平时训练很刻苦吧?”
李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俺以前是农民,没啥本事,就知道多练才能少给队伍拖后腿。国公爷,咱们现在练的这套阵法,比以前厉害多了!以前打仗靠蛮干,冲上去就是砍,死了好多兄弟;现在跟着教头学配合,几个人一组,有人进攻、有人防守、有人掩护,既能攻又能守,心里踏实多了!”
“好好练,以后战场上,这套阵法能让大家少流血、多打胜仗。”王磊的语气温和,“家里有什么困难吗?比如老人看病、孩子上学,尽管跟我说,朝廷不会忘了你们这些保家卫国的好汉子。”
李虎听到这话,激动得眼眶发红:“国公爷放心,俺一定好好练,绝不给您丢脸!俺娘上个月来信说,家里分了三亩水浇地,还种了您推广的玉米,长势可好着呢;村里开了学堂,俺六岁的娃也能免费上学了,先生还夸他聪明。俺娘说,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俺得好好打仗,守住这好日子!”
周围的士兵们听到李虎的话,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家里的变化:“俺家那边开了互市,俺媳妇织的布能卖个好价钱了!”“俺爹当了村里的民团,既能拿工钱,还能保护乡里,可神气了!”“俺家的水力磨坊下个月就建好了,以后磨面再也不用靠人推了!”
看着士兵们脸上真挚的笑容,王磊心中感慨:士兵的战力,不仅来自严苛的训练与精良的装备,更来自对生活的希望与对家园的守护欲。只有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牺牲能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斗志,让军队凝聚成一股不可撼动的力量。
回到帅府,王磊立刻召集洪承畴、周婉宁、徐元明召开专项会议,商议如何进一步深化军事与民生改革,将“根基建设”推向深入。
“军事上,‘季度轮岗训练制’已在辽东、中原试点成功,接下来要在全军推广,西南、沿海防区也要按此执行,每季度末抽调精锐到锦州进行合练,确保各防区战术体系统一。”王磊坐在主位上,语气坚定,“另外,我计划在锦州设立‘军事学堂’,选拔各防区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有实战经验的优秀基层将领,每期招收两百人,系统学习兵法、阵法、火器使用与后勤管理,为期三个月。毕业后回原防区担任战术教头,把在学堂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普通士兵,带动全军战力整体提升。洪先生,这事就交给你负责,尽快起草学堂章程,挑选教官——教官既要懂实战,又要会授课,你从各防区筛选一下,优先考虑那些打过仗、识文断字的将领。务必在四月前完成筹备,四月初正式开课。”
洪承畴躬身应道:“国公爷放心,臣今日便着手准备。章程会明确‘实战优先’原则,课程设置分为理论课(兵法、后勤管理)与实操课(阵法演练、火器使用),理论课占三成,实操课占七成,确保将领们学了能用。教官方面,我会从辽东挑选祖大寿麾下的吴襄、中原挑选曹变蛟麾下的李信,这两人既有战功,又擅长带兵训练,适合担任总教官。”
“民生方面,不能只靠朝廷‘输血’救济,更要教会百姓‘造血’谋生。”王磊转向周婉宁,将一份《民生改革细化方案》推到她面前,“去年在中原推广的玉米、马铃薯,产量比传统的小麦、谷子高不少,今年要扩大种植范围,辽东、四川、沿海都要大面积种植。辽东重点在辽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四川在成都平原,沿海在江浙一带的滩涂改造区,派两百名农技人员分赴各防区,手把手指导百姓种植,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全程跟进,确保成活率。另外,在各州县设立‘种子站’,统一发放优质种子,秋收后按‘借一还一’的方式回收部分种子,确保来年种子供应充足。”
周婉宁翻开方案,快速浏览后说道:“国公爷,扩大种植需要大量种子,咱们去年在中原收的玉米种子约有五万斤,马铃薯种薯十万斤,按每亩地用种量计算,刚好够各防区推广使用。不过,部分偏远地区百姓可能对新作物有疑虑,担心‘种不活’‘不好吃’,需要提前做好宣传。还有,新互市的场地选址、管理人员调配,也得提前安排——开封、成都的互市选址已初步确定,开封选在汴河岸边,成都选在锦江南岸,都是交通便利之地,管理人员从户部抽调五十人,再从当地乡绅中选拔二十名公正有声望的人参与,确保交易公平公正。”
“宣传的事,让各州县官员联合乡绅、老农,先在各村试种一小块‘示范田’,等作物长出来,让百姓亲眼看到长势,再组织品尝会,打消他们的顾虑。”王磊补充道,“互市管理要制定详细规则,比如严禁欺行霸市、短斤少两,设立‘纠纷调解处’,由官府人员与乡绅共同处理交易矛盾;每月评选‘诚信商户’,张榜公示,给予减免摊位费的奖励,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
徐元明这时主动开口:“国公爷,除了您提到的种子烘干机,我还在研制‘水力磨坊’和‘脚踏织布机’。水力磨坊利用河流动力带动磨盘,比传统的人力磨坊效率高三倍,能快速加工粮食,减轻百姓的劳作负担;脚踏织布机则能让妇女在家织布时,效率提升一倍,织出的布更细密,能卖更好的价钱。要是这两样东西推广开,百姓就能有更多时间去种地、做买卖,收入肯定能增加不少。”
“好!这两样东西都很实用,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和纺织业发达的地区推广。”王磊眼前一亮,“水力磨坊先在中原的河南、山东建造五十座,选在河流湍急的地方;脚踏织布机由工坊批量生产,按成本价卖给百姓,贫困家庭可先赊账,秋收后再还款。资金不够就从国库调拨,这笔钱花在百姓身上,能让他们真正受益,值!”
会议持续了三个时辰,军事训练、新作物推广、互市升级、农具改良等各项改革措施逐一敲定,明确了每个项目的负责人、时间节点与考核标准。散会后,王磊独自留在议事厅,看着案上密密麻麻的《改革推进计划表》,心中充满了清晰的规划。他知道,这些改革看似琐碎,却如同为大树培根,只有根系扎得深、扎得广,才能在未来的风雨中屹立不倒。
接下来的一个月,王磊几乎没有休息,亲自往返于锦州、沈阳、开封、成都等地,督查各项改革的落实情况。在沈阳,他看到女真部落的百姓正在汉人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在新开垦的田地里小心翼翼地播种玉米,部落首领完颜泰甚至亲自下地,跟着农技人员学习如何起垄、施肥;在开封,新互市的交易大棚已搭建完毕,工匠们正在安装木质柜台与遮阳棚,五十多家商贩提前入驻,忙着整理货物,空气中弥漫着期待的气息;在锦州,军事学堂的校舍已修缮一新,第一批两百名基层将领背着行囊陆续报到,眼神中满是求知的渴望;在成都,徐元明派去的工匠正在锦江南岸建造第一座水力磨坊,附近的百姓们围在一旁观看,时不时发出惊叹声。
然而,改革推进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阻力也如期而至。在辽东的一个女真旧部落——完颜部落,部分老年首领因“世代游牧,不愿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拒绝种植玉米,甚至暗中鼓动部落百姓破坏已开垦的农田,将播下的种子挖出来扔掉。部落首领完颜老汗的弟弟完颜烈,更是公开表示:“我们女真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靠放牧为生,种地是汉人的营生,丢我们的脸!王磊这是想让我们忘了祖宗!”
王磊得知后,没有派军队强行镇压,而是亲自带着一袋玉米种子和一些刚收获的玉米、玉米饼,前往完颜部落。部落外,完颜烈带着几十名年轻族人手持马鞭,拦住了王磊的去路,态度嚣张:“国公爷,我们部落不种玉米,您请回吧!”
王磊并未动怒,而是笑着对完颜烈说:“我不是来逼你们种地的,只是想让你们尝尝这玉米的味道。你们世代游牧,靠牛羊为生,可要是遇到大旱,草原上的草枯死了,牛羊饿死了,你们吃什么?”他让随从拿出烤好的玉米和玉米饼,递到完颜烈面前,“尝尝看,这玉米又香又甜,还顶饿,比吃肉方便携带。种地不是让你们放弃游牧,而是多一条活路——草原水草好的时候,你们可以放牧;遇到灾年,地里的粮食就能让你们活下去。”
完颜烈半信半疑地接过玉米饼,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玉米饼松软香甜,带着粮食的清香,比干硬的肉干好吃多了。周围的年轻族人见状,也纷纷围上来,争抢着品尝玉米,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
这时,完颜老汗闻讯赶来,看到眼前的场景,叹了口气:“国公爷,我们不是不愿接受新东西,只是怕学不好种地,反而耽误了放牧,最后两头空。”
“老汗放心,朝廷会帮你们把地种好。”王磊诚恳地说,“我已经让工匠给你们做了适合草原地形的轻便农具,派了最好的农技人员长期驻扎在部落,从选种到收获,全程指导;第一年的种子、农具都由朝廷免费提供,收获的粮食你们自己留着,吃不完还能去互市换布匹、茶叶、盐巴。你们可以先试种一百亩,要是收成好,再扩大种植;要是不好,就当是个尝试,也不损失什么。”
完颜老汗看着族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又想到前几年大旱时部落饿死人的惨状,终于点头:“好,国公爷,我们信你。就按你说的办,先试种一百亩!”
解决了完颜部落的问题,王磊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开封,督查新互市的最后筹备工作。此时,互市的“公平秤”“纠纷调解处”已设立完毕,巡逻士兵也已到位,甚至还搭建了几间供商贩休息的简易客栈。王磊走到一个农具摊位前,拿起一把改良后的锄头——锄头柄由坚硬的槐木制成,锄头刃则用精铁打造,边缘锋利,重量比传统锄头轻了近一半。
“这锄头好用吗?百姓买的多吗?”王磊问摊位的主人——一个来自徐州的铁匠张师傅。
张师傅笑着说:“国公爷,这锄头比以前的好用多了!柄轻,刃利,挖地又快又省力,还不容易卷刃。我从徐州来的时候,带了两百把,没想到才提前摆了两天,就被附近的百姓预定了一百五十把,都说等互市开了就来取。以前我在徐州,一个月最多卖一百把锄头,现在看来,这开封互市一开,我一个月卖三百把都不成问题!”
王磊点点头,又嘱咐当地负责互市管理的官员:“互市开了后,要多听百姓和商贩的意见,要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及时改进。比如百姓买东西不方便带钱,就可以允许他们用粮食、布匹等物物交换;商贩们要是晚上担心货物安全,就安排士兵在市场周边巡逻,让他们能睡个安稳觉。”
官员躬身应道:“国公爷放心,我们已经制定了‘每月议事’制度,每月初召集商贩和百姓代表开会,收集大家的意见,一定把互市管理好,让大家都满意!”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各项改革措施都按计划稳步推进:军事学堂如期开课,第一批将领在总教官的带领下,开始系统学习《孙子兵法》与阵法实操;玉米、马铃薯在各防区顺利播种,农技人员穿梭在田间地头,耐心解答百姓的疑问;开封、成都、沈阳、泉州四座新互市相继开业,开业当日,交易现场人头攒动,商贩的吆喝声、百姓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水力磨坊与脚踏织布机建成投产,中原的百姓再也不用靠人力推磨,四川的妇女们织出的布匹也因细密美观,在互市上大受欢迎。
王磊站在锦州帅府的城楼上,望着远方田野里绿油油的秧苗、互市中穿梭的人群、演武场上刻苦训练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些改革虽然不能立刻带来战场上的胜利,却在悄无声息中筑牢了他的势力根基——士兵更精锐,百姓更富足,民心更凝聚。只要根基牢固,就算崇祯再有阴谋诡计,也无法撼动他分毫,而他需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耐心,静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第二节:洞察阴谋,从容应对
初夏的锦州,气温逐渐升高,帅府内的石榴花竞相绽放,火红的花朵缀满枝头,与青灰色的砖瓦相映成趣,透着勃勃生机。王磊坐在议事厅的案前,正逐一批阅各防区送来的改革成效奏报,每一份奏报都用红笔标注着关键数据:辽东的玉米长势良好,幼苗高度已达一尺,预计秋收时能比传统作物增产三成以上;开封互市开业一个月,交易额突破五万两白银,其中农具、种子的交易量占比达四成,说明百姓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军事学堂的将领们已掌握“一字长蛇阵”“八卦阵”等基础阵法,开始进行模拟攻防实战训练,胜率从初期的三成提升至六成。看着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王磊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更加坚定了“以守为攻,固本培元”的策略——只要自身根基足够稳固,崇祯的任何挑衅都不过是徒劳。
“国公爷,京中暗线‘雀舌’传来密信,用的是‘加急鸽信’,说崇祯最近与山东一带的‘白莲教’来往密切,似乎在密谋针对咱们的动作。”亲卫手持一封用蜡密封的信件,快步走进议事厅,语气带着几分凝重。“雀舌”是王磊安插在京城锦衣卫中的核心暗线,多年来从未出过差错,此次动用“加急鸽信”,显然事态紧急。
王磊放下朱笔,接过密信,手指轻轻挑开蜡封,展开信纸快速浏览。密信中的字迹潦草却清晰,详细记录了“雀舌”通过锦衣卫内部渠道打探到的情报:崇祯自上月调兵施压失败后,意识到无法从外部军事力量上牵制王磊,便转而将目光投向民间势力,暗中联络了在山东、河南一带活跃的民间教派“白莲教”。白莲教起源于宋代,以“弥勒下生、明王出世”为口号,长期在底层百姓中传播,信徒众多,且多为生活困苦、对现状不满之人,极易被煽动。崇祯派亲信太监李永贞秘密前往山东白莲教总坛,许以“事成之后封白莲教教主为‘顺天义王’,赐山东、河南两地为封地”的重诺,让白莲教在王磊掌控的山东、河南一带煽动百姓闹事,制造混乱,试图通过扰乱后方来分散王磊的兵力;同时,崇祯还派另一名太监前往沿海,联络盘踞在浙江舟山群岛的海盗头目“黑鲨”,许以“朝廷默许海盗劫掠沿海州县,所得财物归海盗所有”的条件,让黑鲨率海盗袭扰郑芝龙的水师,牵制沿海防御力量。
“白莲教?海盗?”王磊将密信放在案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随即示意亲卫将密信递给刚走进议事厅的洪承畴,“崇祯真是黔驴技穷了,正面战场上打不过,竟想起用这些乌合之众来对付咱们。他大概忘了,山东刚经历过民变,百姓好不容易才过上安稳日子,谁会愿意跟着白莲教这种邪教闹事?至于沿海的海盗,郑芝龙的水师连荷兰红毛夷都能对付,还会怕这些小毛贼?”
洪承畴接过密信,逐字逐句仔细阅读,眉头却渐渐紧锁:“国公爷,话虽如此,但白莲教与海盗的威胁不可小觑。白莲教虽说是民间教派,却有一套成熟的煽动话术,擅长利用百姓的‘苦难记忆’与‘对未来的幻想’进行洗脑。山东、河南刚经历过旱灾与民变,虽然咱们通过放粮、分田稳定了局势,但仍有部分百姓因家底薄、伤病等原因生活困苦,这些人正是白莲教重点拉拢的对象。一旦白莲教趁机散布‘跟着教主能免灾、能发财’的谣言,再制造几起小规模的‘神迹’,很可能会蛊惑一批百姓跟风,若处理不当,恐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中原的粮食生产与粮道安全。”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沿海的海盗也不容轻视。黑鲨盘踞舟山多年,手下有近千名海盗,战船三十余艘,虽装备不如咱们的水师,但熟悉近海地形与水文,擅长‘打游击’——趁夜色偷袭港口、劫掠商船,得手后立刻逃入海岛,难以围剿。咱们的沿海贸易刚有起色,商船往来频繁,若海盗频繁袭扰,不仅会导致商队损失惨重,还会影响沿海关税收入,甚至可能让部分商人因畏惧风险而停止贸易,打乱咱们的财政计划。更重要的是,崇祯的目的是‘分散兵力’,若咱们分兵去镇压白莲教、围剿海盗,必然会削弱正面防线的力量,万一他趁机从京中调兵突袭,恐会陷入被动。”
“你说得没错,这些问题虽算不上致命,却像苍蝇一样烦人,若不及时处理,容易酿成大患。”王磊站起身,走到墙上悬挂的《天下舆图》前,手指在山东、河南与东南沿海一带缓缓滑动,目光锐利如鹰,“不过,崇祯的算盘打错了——他以为这些乌合之众能扰乱咱们的后方,却忘了咱们的根基是‘民心’,只要稳住民心,白莲教就煽不动;咱们的水师是‘海上长城’,只要提前布防,海盗就无机可乘。咱们不仅要化解这两场危机,还要借这个机会,彻底清除这些隐患,让崇祯明白,他越是挣扎,只会输得越惨。”
话音刚落,王磊便转身对着亲卫下令:“立刻传我将令,通知各防区将领与相关官员,半个时辰后在帅府议事厅召开紧急会议,不得延误!”
半个时辰后,洪承畴、周婉宁、刚从辽东赶回的曹变蛟、通过海路传回消息的郑芝龙(派副将代为参会)、负责军械生产的徐元明等人齐聚议事厅,神色凝重地等待王磊部署。
王磊走到舆图前,直接开门见山:“崇祯勾结白莲教与海盗,试图在山东、河南与沿海制造混乱,分散咱们的兵力。接下来,咱们按‘分兵处置、重点突破、攻心为上’的策略应对,务必在他们动手前,将隐患彻底清除。”
他首先看向曹变蛟,语气严肃:“曹将军,你立刻返回山东,全面负责应对白莲教事宜。第一步,加强山东、河南的兵力部署,在白莲教活跃的青州、兖州、开封、洛阳等地增派五千精锐,分成十个巡逻小队,昼夜在村落、集市巡逻,密切监控白莲教信徒的动向,一旦发现有人煽动闹事,立刻控制,带回官府审讯,务必揪出背后的头目;第二步,在两地张贴‘安民告示’,用大白话详细说明白莲教的骗人伎俩——他们所谓的‘神迹’,不过是用磷粉伪造的‘发光’假象,所谓的‘治病’,不过是用草药缓解表面症状,实则耽误治疗;同时,公开揭露白莲教与崇祯勾结的真相,把‘雀舌’收集到的李永贞与白莲教教主的往来书信抄录后,张贴在各州县的显眼位置,让百姓看清白莲教‘借闹事谋私利’的真面目。”
“最重要的是第三步,攻心为上。”王磊加重语气,“立刻开仓放粮,对山东、河南两地生活困难的百姓进行全面摸排,凡是家中有老人、病人、残疾人,或因灾导致粮食短缺的家庭,每户发放五斗粮食、两匹粗布、一贯铜钱;同时,组织工匠为贫困家庭修缮房屋,派医官下乡为百姓免费看病、发放药品。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朝廷才是真正为他们着想的,跟着白莲教只会家破人亡,跟着咱们才能过上安稳日子。另外,鼓励百姓举报白莲教信徒,对举报属实、协助抓获头目者,给予二十两白银的赏银,赏银从地方财政中支出,不足部分由锦州国库补贴。”
曹变蛟站起身,抱拳应道:“国公爷放心,末将今日便启程返回山东,定按您的部署,彻底粉碎白莲教的阴谋,绝不让他们扰乱中原安稳!”
随后,王磊将目光转向郑芝龙的副将:“回去告诉郑将军,让他立刻加强沿海防御。第一步,将水师战船分成五支小队,每支小队配备两艘改良战船、五十名水师陆战队,分别负责渤海、黄海、东海的巡逻任务,昼夜不停,尤其是舟山群岛附近海域,要增加巡逻频次,一旦发现海盗船,立刻围堵,务必全歼,绝不放跑一艘;第二步,在沿海的天津、青岛、宁波、泉州等重要港口与渔村设立‘预警哨’,挑选熟悉海路的渔民担任哨探,配备望远镜与信号炮,发现海盗后立刻鸣炮示警,附近的水师小队要在半个时辰内赶到支援;第三步,对沿海的海盗巢穴进行清剿,派斥候摸清舟山群岛中黑鲨的主要据点,然后集中十艘战船、一千名水师陆战队,趁夜色发动突袭,烧毁海盗船,捣毁巢穴,抓获的海盗中,头目就地正法,胁从者若愿意归顺,可编入水师当杂役,不愿归顺的则发配到工地劳作。”
“另外,让郑将军派使者前往日本长崎、朝鲜釜山,面见当地官员,告知他们崇祯勾结海盗、袭扰沿海的行径,强调海盗是各国商船的共同威胁,请求他们协助咱们围剿——若发现海盗船逃入他们的海域,允许咱们的水师进入追捕;同时,对过往的日本、朝鲜商船提供保护,只要缴纳正常关税,便可在咱们的港口安全停靠、交易,用利益拉拢他们,切断海盗的海外补给渠道。”
副将躬身应道:“末将一定将国公爷的指令原原本本传达给郑将军,确保沿海防线万无一失!”
“洪先生,你负责情报与舆论配合。”王磊转向洪承畴,“一方面,让‘雀舌’继续紧盯崇祯与白莲教、海盗的联系,一旦发现他们有新的动作,立刻传回消息;另一方面,组织一批文人编写通俗易懂的小册子,详细讲述白莲教的危害与海盗的罪行,印刷一万份,在山东、河南、沿海的村落、集市发放,让百姓人人都能认清这些势力的真面目。同时,联络山东、河南的乡绅与商人们,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百姓中宣传朝廷的惠民政策,发动家族成员协助官府巡逻、举报可疑人员,形成‘官民联防’的局面。”
洪承畴应道:“国公爷放心,臣今日便组织人手编写小册子,联络乡绅与商人,确保情报与舆论工作跟上。”
“周婉宁,你负责后勤保障。”王磊最后看向周婉宁,“从国库调拨两万石粮食、五千匹布、一千贯铜钱,火速运往山东、河南,确保救济物资及时发放到百姓手中;同时,密切关注两地的粮价与互市交易情况,若发现白莲教或海盗暗中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立刻从其他地区调粮,低价抛售,平抑粮价;另外,给沿海的水师拨付三万两白银,用于修缮战船、补充弹药与奖励有功士兵,确保水师有充足的物资应对海盗袭扰。”
周婉宁翻开账本,快速核算后说道:“国公爷,国库现有粮食八十万石、布匹十万匹、白银一百万两,调拨两万石粮食、五千匹布、一千贯铜钱与三万两白银完全没问题,臣今日便安排车队与船队,确保三日内将物资送到指定地点。”
一道道指令有条不紊地发出,各防区将领与官员接到命令后,立刻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曹变蛟当天便带着亲卫快马赶往山东,沿途不断下达指令,调兵、张贴告示、安排放粮;郑芝龙接到副将传回的消息后,连夜调整水师部署,五支巡逻小队次日清晨便驶出港口,直奔各自负责的海域;洪承畴组织文人编写的《白莲教害人录》《海盗的罪行》小册子,三日内便印刷完成,通过驿站传遍山东、河南与沿海各地;周婉宁调拨的救济物资,也如期送达,各地官府开始挨家挨户摸排贫困家庭,发放粮食与布匹。
在山东青州,曹变蛟亲自带队巡逻,刚到一个叫王家村的村落,便发现几名白莲教信徒正在村口的大树下煽动百姓:“乡亲们,现在的官府都是王磊的走狗,只会压榨咱们!跟着咱们白莲教,教主能赐你们神迹,让你们不生病、有饭吃,将来还能当大官!”
曹变蛟立刻带人上前,将几名信徒控制住,然后对着围观的百姓高声说道:“乡亲们,别听他们胡说!白莲教所谓的‘神迹’都是假的,他们的教主勾结崇祯,想让你们闹事,自己好当王爷!你们看,这是他们教主与崇祯太监的书信,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要让你们当炮灰!”他让人展开抄录的书信,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磷粉,当场演示白莲教“发光神迹”的骗局,“大家看,这就是他们所谓的‘神物’,不过是能发光的粉末,根本不是什么神迹!”
百姓们看着书信,又看到曹变蛟揭穿“神迹”骗局,纷纷恍然大悟。一名曾被白莲教蛊惑的老人,羞愧地说:“俺差点就信了他们的鬼话,多亏曹将军及时赶来!”曹变蛟趁机下令开仓放粮,当百姓们领到沉甸甸的粮食与布匹时,更是对白莲教恨之入骨,不少人主动举报隐藏的信徒,短短几日,青州一带便抓获白莲教骨干三十余人,普通信徒纷纷弃教,白莲教的势力瞬间瓦解。
在沿海,郑芝龙的水师巡逻小队也取得了成果。一支小队在舟山群岛附近发现了黑鲨的海盗船正在偷袭一艘商船,水师战船立刻全速前进,火炮齐发,海盗船瞬间被击中,燃起大火。黑鲨试图率残余海盗逃入海岛巢穴,却发现巢穴早已被另一支水师小队捣毁,战船被烧,粮食被缴获。走投无路的黑鲨,最终被水师陆战队生擒,押往厦门斩首示众。消息传开后,沿海的其他小股海盗吓得纷纷投降,沿海局势彻底稳定。
与此同时,洪承畴编写的小册子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山东、河南的百姓通过小册子,详细了解了白莲教如何通过“洗脑”让家庭破裂、如何勾结官府欺压百姓;沿海的百姓则知道了海盗如何劫掠商船、杀害渔民。再加上朝廷的救济与保护,百姓们对王磊的认同感愈发强烈,不少人主动加入民团,协助官府维护治安,形成了“官民一心”的良好局面。
一个月后,曹变蛟与郑芝龙相继传回捷报:山东、河南的白莲教势力已被彻底清除,未发生大规模闹事;沿海的海盗被全歼,商船往来恢复正常,贸易额甚至比之前有所增长。崇祯的阴谋,在王磊的提前部署与从容应对下,彻底破产。
消息传回锦州帅府时,王磊正在军事学堂观看将领们的实战模拟演练——将领们分成两队,模拟“守城”与“攻城”,运用学到的阵法与战术,打得有来有回,攻防有序。当得知白莲教被平定、海盗被全歼时,王磊笑着对身边的洪承畴说:“崇祯想靠这些歪门邪道来扰乱咱们,真是太小看咱们了。民心在咱们这边,士兵们又战力强劲,他就算有再多阴谋,也只能是徒劳。”
洪承畴点头道:“国公爷说得极是。经过这两次事件,百姓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崇祯的自私与阴险,也更拥护咱们的统治。山东、河南的百姓主动举报白莲教残余,沿海的百姓积极协助水师巡逻,甚至有渔民主动加入预警哨,咱们的根基越来越稳固了。现在,崇祯手里能用的牌已经不多了,他的统治,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王磊看着军事学堂里正在认真推演战术的将领们,心中充满信心。他知道,崇祯的阴谋接连失败,不仅没能削弱他的势力,反而让他借机清除了内部隐患,凝聚了民心与军心。如今,他的势力如同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根系遍布各地,枝叶遮天蔽日,而崇祯的势力则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只要继续保持“以守为攻”的策略,做好万全准备,等待最佳时机——或许是崇祯内部爆发叛乱,或许是京营彻底崩溃,那时,他便可挥师北上,一举定天下,实现“四海升平、百姓安乐”的愿景。
此时,亲卫传来消息,孙传庭在四川成功收服了最后一个桀骜不驯的土司——川西的木氏土司,木氏土司不仅主动交出兵权,还将辖区内的盐井、铜矿交由朝廷管理,西南防线彻底稳固;徐元明的工坊也传来好消息,新研制的“连发火铳”已完成测试,射速比之前的燧发枪快两倍,一次可装填五发子弹,即将量产装备部队。王磊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身边的众人说道:“通知各防区,继续深化改革,加强训练,做好万全准备。咱们不主动挑起战争,但也绝不畏惧战争,只要时机成熟,便可一举终结乱世,让天下百姓过上真正安稳的日子!”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锦州帅府的城楼上,王磊站在城头,望着远方连绵的群山与广袤的田野,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前路或许还有坎坷,但只要他坚守“以民为本、以军为盾”的理念,团结麾下将领与百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实现心中的梦想,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