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6章 愧疚的屠夫——高演的短暂清明与心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章 愧疚的屠夫——高演的短暂清明与心魔

高殷的鲜血渗入北齐皇宫的石缝,高演踩着这血迹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帝位。改元皇建,一个新的年号似乎预示着新的开始。与他的兄长高洋不同,高演在史官笔下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复合体:他既是篡位杀侄的屠夫,又是北齐少数几位堪称明君的统治者。这种矛盾贯穿了他短暂的统治生涯,并将他拖入了无法解脱的精神地狱。

登基之初,高演展现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政治风貌。他深知高洋后期的暴政和荒废已使国家元气大伤,于是首先从纳谏开始。他下令在宫城西门悬挂铜匣,鼓励臣民投书建言,无论贵贱均可直言进谏。这一举措迅速打开了言路,沉寂多年的正直之士终于有了发声的渠道。他对身边近臣说:朕虽寡德,愿效古之明王,以通天下之志。

在吏治方面,高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他亲自考核州县官吏,罢黜贪腐无能的官员,提拔清廉干练的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重新启用了部分在高洋时期被罢黜的汉族士人,试图恢复文官政府的运作效率。有一次,他在查阅刑狱案卷时发现一桩冤案,立即召来主审官员质问。当官员推诿说是按照前朝惯例处理时,高演厉声斥责:法律乃天下公器,岂能因循苟且!随即下令严惩失职官员,平反冤狱。

经济上,高演延续了均田制政策,但进行了重要改良。他规定地方官员必须亲自督导土地分配,严禁豪强侵占民田。同时减免部分地区赋税,使民生得以休养生息。他还大力整顿币制,打击私铸钱币的行为,使北齐的经济在短时间内有所恢复。据史书记载,在他统治期间,仓廪充实,百姓安乐的景象一度重现。

军事方面,高演时刻不忘西有北周虎视眈眈。他亲自巡视边境,整军经武。公元560年冬,他抓住北周政局动荡的时机,亲自率军南下,与北周军队在汾北交战。在这场战役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大败北周军队,俘虏敌军数千人,缴获粮草器械无数。这场胜利暂时遏制了北周的东进势头,也为北齐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然而,就在这看似清明政治的背面,高演的内心正在被无形的毒蛇啃噬。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被他杀害的侄子高殷的面容就会浮现在眼前。更可怕的是,他还经常看见兄长高洋满身鲜血地持剑而立,身后跟着双目圆睁的杨愔。这些幻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使他夜不能寐。

有一次,他在批阅奏章时突然晕厥,醒来后对左右说:方才见文宣皇帝(高洋)持剑相逼,杨遵彦(杨愔)在旁怒视。自此之后,他要求侍卫必须彻夜持剑守卫在他的寝宫四周,宫中也开始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很快反映在他的身体状况上。他变得食欲不振,时常头痛难忍,面容也日益憔悴。大臣们建议他巡幸散心,于是他决定前往邺城郊外狩猎。这原本是一次寻常的出游,却成为了命运的转折点。

公元561年十月,秋高气爽,高演率领侍卫队在邺城北面的山林中围猎。正当他策马追逐一头麋鹿时,坐骑突然被树藤绊倒,将他重重摔在地上。更不幸的是,一只受惊的兔子从林中窜出,使得他的坐骑受惊跃起,马蹄不偏不倚踏在他的肋部。随行的太医立即进行救治,发现肋骨断裂且刺入内脏,伤势极其严重。

在生命垂危之际,高演躺在病榻上进行了深刻而痛苦的反省。他意识到自己的时日无多,开始为继承人问题焦虑不安。当时他的儿子高百年年仅六岁,而他的弟弟长广王高湛正值壮年,且手握兵权。历史的阴影笼罩着他:他杀害年幼的侄子夺取皇位,如今自己的儿子也要面临同样的命运吗?

在病榻上辗转反侧数日后,高演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召来母亲娄太后,流着泪说:儿将不久于人世,愿立长广王为嗣。娄太后震惊之余,也明白这是保全两个孙子性命的唯一方法。她含泪应允,并立即召高湛入宫。

当高湛来到病榻前时,高演紧紧握住他的手,用尽最后力气说:百年无罪,愿你放他一条生路,择一善地安置...切勿效我之所为!这番话既是对弟弟的恳求,也是对自己杀侄罪行的最后忏悔。说完这些,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当夜便与世长辞,在位仅一年有余,年仅二十七岁。

高演的悲剧在于,他本质上并非大奸大恶之徒,却生在了高家这个充满暴力和阴谋的家族。他的政治才能本该使他成为一代明君,但篡位弑侄的罪行如同附骨之疽,不仅摧毁了他的精神,也最终断送了他的性命。而他临终传位给高湛的决定,虽然出于保全儿子的善意,却将北齐推向了更深的深渊。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愧疚屠夫,至死都在寻求救赎,却不知自己的选择正在将整个王朝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