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3章 金蝉转世,十世修行一场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章 金蝉转世,十世修行一场戏

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佛法东传的第一颗重要棋子已然落位。但取经大业,光有护法还不够,更需要一位旗帜鲜明、身份尊贵、能代表佛门虔诚与毅力的“取经人”。这个人选,阿弥陀佛与准提早已内定——便是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子!

灵山大雷音寺,一次看似平常的法会之上。如来佛祖正宣讲微妙大法,座下弟子皆凝神静听。然而,金蝉子却“心神不宁”,“听法不专”。这看似偶然的失仪,背后却透着蹊跷。金蝉子身为佛祖亲传二弟子,根行深厚,听讲大道无数岁月,何以在如此重要的法会上走神?

紧接着,如来佛祖的惩罚降临了,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金蝉子,汝因听法不专,怠慢我之大法,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历经磨难,重新修行,以待将来重归我座下,亦有一场功德予你。”

理由冠冕堂皇,惩罚看似严厉——剥夺佛位,真灵打入轮回,投入东土人间,需历经十世修行,方有重归之机。

然而,这真的只是一场因弟子怠惰而起的惩戒吗?

深居于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与隐于暗处的准提圣人,对这一切心知肚明。这所谓的“贬斥”,根本就是他们与如来共同导演的一场苦肉计!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完美的取经人形象。

试想,若直接派一位佛陀或菩萨去东土取经,虽然也能成功,但如何能彰显“求取”真经的艰难与不易?如何能体现佛法对“迷途知返”者的救赎?如何能激发东土众生对“历经千辛万苦求来”的经书的珍视?

唯有让一位原本地位尊崇的佛子,因“过错”被贬,在凡间历经十世轮回,每一世都虔心向佛,却求法不得,最终在第十世,凭借无上毅力,跋涉千山万水,取回真经,重证果位——这样的故事,才足够悲情,足够励志,足够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收割东土众生的信仰与同情!

金蝉子,便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的命运,从他“听法不专”的那一刻起,便已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是完全服务于“佛法东传”这个大局。

他的十世轮回,看似是惩罚和修行,实则每一步都在佛门的严密监控和安排之下。地府崔判官?那是自己人。轮回通道?早已打点妥当。每一世他投胎何处,是人是僧,遭遇何种“苦难”(这些苦难大多控制在既能磨练其形象,又不至于让其真正崩溃的程度上),都在生死簿上有“规划”。

例如,传说中他的前九世,作为流沙河畔的取经僧,皆被沙僧(卷帘大将)吞食。这看似残酷,实则也是剧本的一部分。沙僧日后也是取经队伍的一员,此举既磨练了金蝉子(唐僧)的“宿慧”,也为后续收服沙僧,化解这段因果埋下伏笔。同时,九次被吃,更能凸显第十世成功的来之不易与佛法的伟大。

直到第十世,他投胎于大唐状元陈光蕊之家,成为江流儿,自幼出家,法号玄奘。这一切的“巧合”,背后都有佛门力量的引导。他从小接受的佛学教育,他对大乘佛法的向往,他在水陆法会上被观音菩萨当众点化……这一切,看似是个人努力与机缘,实则是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按照既定剧本,一步步将他推向西行取经的道路。

甚至他出发时的“磨难”,如身边随从被寅将军等妖魔吃掉,让他体会孤身上路的艰难,也未必不是一种刻意的安排,以加深其对“世间险恶”的认知,以及对“西方极乐”的向往。

金蝉子,从被贬下凡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那个有独立意志的佛子,而成了一个符号,一个道具。他的十世修行,是一场演给三界,特别是演给东土众生看的大戏。他的苦难被设计,他的虔诚被利用,他的命运被掌控。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最终能站在大唐皇帝和天下百姓面前,用一种饱经风霜、信念坚定的姿态,宣告大乘佛法的到来。

其情可悯,其遇可悲。而幕后导演这一切的西方二圣,对此却只有达成目标的冷漠与算计。在他们眼中,核心弟子也不过是实现宏愿、汲取气运的棋子而已。为了西方的大兴,牺牲一个金蝉子的“自由意志”,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