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2章 玲珑玉簪,千金一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那日醉月楼一别,柳烟萝的身影便如同在沈仲文心中扎了根,再也挥之不去。他人在绸缎庄,心却早已飞到了那灯红酒绿之处。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只觉得烦闷异常;听着伙计汇报各分号的生意,也觉索然无味。就连家中冯氏精心准备的晚膳,他也食不知味,草草几口便搁下了筷子。

冯氏察觉丈夫心神不属,只当是生意上遇到了烦难,温言劝慰了几句,见沈仲文敷衍以对,心中虽有些失落,却也不便多问,依旧默默地打理着家务。

如此过了三四日,沈仲文只觉得心中那把被柳烟萝点燃的邪火越烧越旺,再也按捺不住。这日午后,他推说要去查看一批新到的苏绸,实则命车夫径直驶向了城西的醉月楼。

白日里的醉月楼,比起夜晚的喧嚣,显得冷清了许多。只有几个龟公和丫鬟在打扫厅堂,空气中残留着昨夜酒香与脂粉混合的暧昧气息。老鸨见沈仲文这位财神爷白日到访,虽有些意外,却也不敢怠慢,忙堆起笑脸迎了上来。

“哎哟,沈老爷,今日怎么得闲这么早过来?柳姑娘怕是还没起身呢。”

沈仲文摆了摆手,示意无妨,随即压低了声音,开门见山地说道:“妈妈,我也不与你绕弯子。我瞧柳姑娘甚是投缘,想为她赎身,接她出去过好日子。你开个价吧。”

老鸨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果然如此的神情,随即那笑容便带上了几分恰到好处的为难:“沈老爷,您能看上烟萝,是她的福气,也是我们醉月楼的荣耀。只是……唉,不瞒您说,若是寻常姑娘,老爷您开口,妈妈我绝无二话。可烟萝这孩子,情况特殊啊。”

“哦?如何特殊法?”沈仲文挑眉。

“烟萝她……并非寻常卖身的姑娘。”老鸨叹了口气,演技十足,“她原是好人家的女儿,家道中落才不得已流落至此。她心气高,早已言明,卖艺不卖身,若要为她赎身,钱财倒是其次,需得完成她一桩心愿方可。”

“心愿?什么心愿?”沈仲文追问,心中愈发好奇。

“是一支玉簪。”老鸨凑近些,神秘兮兮地说道,“一支名叫‘玲珑玉簪’的祖传宝贝。据说是前朝宫廷里的物件,用料是极品的和田白玉,簪头雕刻着繁复无比的玲珑花纹,据说夜里还能自行发出莹莹微光,价值连城啊!那是她母亲留给她的唯一念想,三年前被一伙天杀的盗贼偷了去。烟萝发过誓,谁能帮她寻回这支玲珑玉簪,她便终身侍奉左右,以报大恩。否则,宁愿老死在这风月场中,也绝不肯轻易跟人走。”

老鸨说得绘声绘色,将那玲珑玉簪描述得神乎其神,末了又重重叹息一声:“唉,可这玉簪丢失已久,天下之大,人海茫茫,想找回来,简直比大海捞针还难啊!这三年来,也不是没有客人动过这心思,可最后都是无功而返。久而久之,大家也都知难而退了。”

若在平时,以沈仲文商人的精明,听到如此离奇的条件,难免会心生疑虑。但此刻,他被对柳烟萝的痴迷冲昏了头脑,只觉得这是佳人考验自己诚意与能力的关卡,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万丈豪情。他猛地一拍桌子,慨然道:“我当是什么难事!不过是一支玉簪罢了!妈妈放心,此事包在我沈仲文身上!我便是倾尽所有关系,掘地三尺,也定要帮柳姑娘寻回这传家之宝!”

老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面上却故作感动:“沈老爷真是重情重义之人!妈妈我这就去告诉烟萝,她若知晓,必定感念老爷您的恩德!”

不多时,老鸨去而复返,身后跟着的,正是略施脂粉、清丽依旧的柳烟萝。她今日穿了一身月白色的衣裙,更显得楚楚动人。见到沈仲文,她敛衽一礼,声音比那日似乎柔和了些许:“沈老爷方才所言,妈妈已转告烟萝。老爷厚爱,烟萝感激不尽。”她抬起那双凤眼,眸中似有水光流转,带着一丝哀愁,一丝期盼,更有一种我见犹怜的柔弱,“那玲珑玉簪,乃是先母遗物,关乎烟萝毕生心愿。若沈老爷真能仗义相助,为烟萝寻回此簪,烟萝……烟萝愿兑现诺言,此生追随老爷左右,绝无二心!”

这一眼,这一番话,如同最醇美的烈酒,彻底灌醉了沈仲文。他只觉得气血上涌,恨不得立刻就将那劳什子玉簪捧到佳人面前。他挺直腰板,语气斩钉截铁:“柳姑娘放心!沈某在此立誓,必为你寻回玲珑玉簪!若违此誓,叫我沈仲文……”

“老爷!”柳烟萝适时地出声打断,眼中适时地流露出几分担忧与不忍,“寻簪之事,尽力便可,万勿发此重誓。烟萝……静候佳音。”说着,她微微低下头,露出一段雪白纤细的脖颈,那姿态,足以让任何男子为之倾倒。

这一刻,沈仲文觉得哪怕为她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从醉月楼出来,沈仲文立刻如同上了发条的傀儡,开始全力运转。他首先派人制作了大量的悬赏告示,上面详细描述了玲珑玉簪的特征(依据老鸨所言),并承诺,凡提供确切线索助其寻回玉簪者,赏白银五百两!告示贴满了临安府各大城门、集市以及三教九流聚集之地。

五百两白银,足够一个普通家庭丰衣足食数十年。告示一出,顿时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一连数日,沈府门前熙熙攘攘,各色人等怀揣着各种所谓的“线索”、“消息”前来领赏。有说在某个当铺见过的,有说被某个官员收藏的,更有甚者,直接拿着些形似而神非的玉簪前来冒充……沈仲文起初还亲自接见,仔细甄别,但很快就被这些真真假假、毫无价值的信息弄得疲惫不堪。他派出了手下几乎所有得力的家丁、伙计,分头按照这些线索去查证,结果却无一例外地落空。

半个月时间匆匆而过,五百两银子的赏格如同石沉大海,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泛起。那支玲珑玉簪,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毫无踪迹。沈仲文的心情,也从最初的兴奋、志在必得,逐渐转为焦虑、烦躁,甚至开始有些怀疑。

这一日,他又打发走了一个前来谎报消息的江湖骗子,心中郁愤难平,一个人在书房里踱步。难道这玉簪真的就如此难寻?还是说……这根本就是柳烟萝婉拒他人的一个借口?不,不会。他立刻否定了后一个想法,脑海中浮现出柳烟萝那期盼而哀愁的眼神,那样真挚,怎会是作假?

定是那些下人办事不力!沈仲文恨恨地想。看来,此事还需自己亲自出马。他就不信,以他沈仲文在临安府的人脉和财力,会找不到一支小小的玉簪!

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唤来两名贴身随从,吩咐备轿,他要亲自上街寻访。他就不信这个邪!

马车驶出沈府,漫无目的地在临安府的街巷中穿行。沈仲文撩开车帘,目光锐利地扫过街边的每一个古董摊、玉器铺,甚至当铺,不肯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然而,从城东到城西,从繁华主街到偏僻小巷,他看到的,要么是粗制滥造的仿品,要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件,根本没有那玲珑玉簪的影子。

夕阳西下,天色渐昏。沈仲文心力交瘁地靠在车厢壁上,一股浓浓的失望与无力感涌上心头。难道自己与那柳烟萝,当真无缘?

“老爷,天色已晚,是否先回府用膳?”随从在外小心翼翼地问道。

沈仲文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正欲开口吩咐回府,马车却正好行经城南的一处破旧街巷。这里与他平日活动的繁华区域截然不同,低矮的房屋,泥泞的道路,空气中弥漫着贫穷与衰败的气息。这里是临安府的贫民窟。

沈仲文无意间向外瞥了一眼,目光扫过街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正蹲在地上,面前摆着一个小小的摊位,上面似乎放着一些手帕、荷包之类的绣品。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紧紧依偎在妇人身边。

沈仲文心中莫名一阵烦恶,正欲移开目光,催促车夫快走,他的一名随从却“咦”了一声,指着那摊位道:“老爷,您看那个荷包上的绣样,倒是别致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