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9章 祈雨显 “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邵元节在钦安殿东侧的道院住下不过月余,便已将宫中的风向摸得透彻。他见朱厚熜虽礼遇甚厚,眉宇间却总藏着一丝疑虑,知道若不拿出些真本事,这泼天的恩宠终究是镜花水月。恰逢嘉靖四年入夏后,京城滴雨未下,护城河的水位退去三尺,城郊的稻田裂开蛛网般的纹路,顺天府尹每日的奏报如雪片般飞入宫中,字里行间都是百姓祈雨的哭求。

这日辰时,邵元节身着崭新的天青色法衣,手持一柄刻着雷纹的桃木剑,缓步走入乾清宫。见朱厚熜正对着一幅《耕织图》发愁,他稽首行礼道:“陛下,贫道夜观天象,见毕月乌星犯紫微,此乃旱魃为祸之兆。贫道愿设坛祈雨,为百姓解忧。” 朱厚熜闻言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却又带着几分怀疑:“仙长真有把握?钦天监已卜过数次,都说近月无雨。” 邵元节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三枚龟甲:“陛下可亲自占卜,若三龟皆吉,便是天意允准。”

朱厚熜接过龟甲,在香炉上绕了三圈,闭目默念片刻后掷于案上。三枚龟甲落地,竟齐齐背甲朝上,正是《周易》中 “飞龙在天” 的吉兆。少年天子不由得击节赞叹,当即传旨:以天坛为坛场,三日后举行祈雨大典,文武百官皆需斋戒沐浴,陪同观礼。

消息传开,京城百姓奔走相告,却也有不少人暗自嘀咕。翰林院编修徐阶就曾在私下对同僚说:“邵元节不过是江湖术士,祈雨之说纯属无稽。” 连一向支持朱厚熜的夏言,也在奏疏中隐晦提及 “农桑之事,当以兴修水利为本,不可寄望于鬼神”。但这些质疑,都被朱厚熜压了下去 —— 他太需要一场雨了,不仅是为了安抚百姓,更是为了证明自己对修仙之道的选择没有错。

祈雨大典当日,天坛的圜丘坛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三层汉白玉台基上,按五行方位摆放着青、赤、黄、白、黑五色幡旗,中央的天心石旁,三足鼎炉里焚着特制的 “请雨香”,烟雾如丝如缕,缠绕着坛顶的蓝天。卯时三刻,朱厚熜身着十二章纹的衮服,在百官的簇拥下登上祭坛。邵元节则早已换上绣着龙纹的法衣,头戴紫金冠,手持桃木剑,静立于天心石旁。

随着一声 “吉时到” 的唱喏,邵元节开始踏罡步斗。他的步伐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合九宫八卦之数,每一步落下,都有道士在旁敲响玉磬,清脆的声响在空旷的天坛上空回荡。行至离位时,他忽然举起桃木剑指向苍穹,口中吟唱道:“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敕!” 歌声刚落,便有四名小道士抬着一个巨大的青铜蟾蜍上前,蟾蜍口中衔着一枚玉牌,上面刻着 “雨师” 二字。

邵元节接过玉牌,在香炉上炙烤片刻,随即用桃木剑挑起一张黄符,在蟾蜍口中点燃。黄符燃烧的青烟刚一散去,他忽然剑指东方,大喝一声:“风来!” 话音未落,坛下的幡旗竟无风自动,猎猎作响,吹得百官的朝服都向后飘起。朱厚熜站在坛边,感受着拂面而来的清风,心中的疑虑已消去大半。

接下来的仪式愈发玄妙。邵元节取出一个陶罐,里面装着从玉泉山取来的 “无根水”,他用桃木剑沾了些水,向四方洒去,口中念念有词。随着他的咒语,原本晴朗的天空渐渐聚拢起几缕云彩,阳光透过云层,在坛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辰时过半,邵元节将最后一道黄符投入鼎炉,跪地叩首道:“弟子邵元节,恭请上天降甘霖,救万民于水火!”

就在他额头触地的瞬间,天空中忽然响起一声惊雷。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原本稀疏的云彩迅速汇聚,转眼间便遮天蔽日。豆大的雨点先是稀疏地落下,打在汉白玉台基上溅起细小的水花,片刻后便连成雨线,如瓢泼般倾泻而下。坛下的百姓先是愣住,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仙长显灵了!”“陛下圣明!” 百官们也纷纷跪倒在地,对着天空叩首,连最开始质疑的徐阶,脸上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朱厚熜站在雨中,任凭雨水打湿他的衮服,眼中却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他快步走到邵元节身边,亲自将他扶起,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仙长真乃神人也!朕今日才知,修仙之道果然玄妙无穷。” 邵元节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道:“此乃陛下仁德感动上天,贫道不过是代天传言罢了。”

这场雨下了整整一日一夜,护城河的水位迅速回升,干裂的稻田也重新变得湿润。百姓们自发地在天坛外搭建牌坊,上书 “邵真人降雨” 五个大字。朱厚熜更是龙颜大悦,下旨晋封邵元节为礼部尚书,赐金印、玉剑,允许他在宫中开设道馆,传授修仙之术。

自此,朱厚熜对邵元节的信任达到了顶峰。他不仅每日都要与邵元节探讨丹道,甚至将朝政也交托给了张璁、夏言等人,自己则专心研究修仙。宫中的道馆越建越大,炼丹的鼎炉从最初的一个增加到十几个,每日都有从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送入宫中,供邵元节炼制丹药。朱厚熜望着那些在丹炉中翻滚的药材,仿佛看到了自己长生不老的希望,对修仙之事的痴迷,也愈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