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11章 丹药初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嘉靖六年的重阳佳节,钦安殿的道院被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邵元节捧着一个三足紫金炉,缓步穿过缭绕的香烟,炉盖缝隙中渗出的异香,混杂着龙涎香与何首乌的气息,在空气中凝成淡淡的紫雾。他见朱厚熜正对着一面水镜打坐 —— 那面据说是 “秦镜” 的古物,能照出服食者体内的 “真气流转”,少年天子额上渗着细密的汗珠,显然已入定多时。

“陛下,” 邵元节将紫金炉轻轻放在青玉案上,炉身的蟠螭纹在烛火下流转着幽光,“贫道耗费三年心血,采终南之灵芝、昆仑之雪莲,又于月圆之夜引月华入炉,终炼成这‘九转还丹’。” 他掀开炉盖的瞬间,十二颗鸽卵大小的丹丸赫然在目,通体浑圆如珠,表面泛着珍珠母般的虹彩,仿佛有流光在其中转动。

朱厚熜猛地睁眼,目光被丹丸牢牢吸住。他记得《抱朴子》中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的记载,此刻看着炉中丹药,只觉得那些泛黄的竹简忽然活了过来。“仙长此话当真?” 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伸手想去触碰,却被邵元节拦住:“此丹刚出炉,火气正盛,需以玉泉山的活水浸三日,方能除去燥性。”

三日后的子时,邵元节捧着浸在玉碗中的丹药入宫。月光透过雕花窗棂,照在碗中澄澈的泉水里,十二颗丹丸悬浮其间,宛如夜空中的星辰。“陛下请看,” 邵元节用银匙舀起一颗,丹丸在匙中微微颤动,“此丹入水不沉,正是吸纳天地灵气之证。臣已试过百次,服食后自觉耳聪目明,步履轻健如少年。” 他说着,忽然纵身后跃,足尖在殿柱上轻点,竟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落在梁上,引得朱厚熜失声赞叹。

朱厚熜接过银匙,迫不及待地将丹丸送入口中。丹药入口即化,一股温热的暖流从丹田升起,顺着经脉蔓延至四肢百骸,仿佛有无数细小的火苗在体内燃烧。他原本因熬夜批阅奏折而酸涩的眼睛,忽然变得清亮起来;连日打坐留下的腰背酸痛,竟也奇迹般地消失了。“妙哉!” 他站起身,走到殿外的月台上,只见夜色中的宫墙、角楼都清晰如白昼,连远处护城河上的夜雾,都能看出流动的纹路。

邵元节在一旁适时说道:“陛下天纵奇才,初次服食便有如此感应,可见仙缘深厚。若能坚持服用,不出三年,定能打通任督二脉,届时百病不侵,寿数远超常人。” 这话正说到朱厚熜心坎里,他想起历代帝王中,活过六十岁的寥寥无几,太祖皇帝戎马一生也只享年七十一,若自己真能长生,何愁大明不兴?当即传旨:每月拨给道院五千两白银,作为炼丹经费,凡邵元节所需药材,无论多珍贵,都要即刻寻来。

自此,朱厚熜服食丹药的频率日渐增加。起初是三日一粒,后来竟改为每日晨晚各一粒。为了配合丹药功效,他还按邵元节的嘱咐,改穿绣着八卦图案的道袍,膳食也换成了 “仙家食谱”—— 晨起饮一杯用松针、柏叶煮的露水,午时吃些茯苓、黄精做的糕点,晚间则只服一碗莲子羹。内侍们发现,天子近来很少发脾气,常常独自坐在殿中微笑,说自己 “看见丹田有紫气盘旋”。

服用半月后,朱厚熜在早朝时精神格外亢奋。当夏言奏报九边军饷短缺时,他竟不等户部核算,便脱口说出各边镇的存粮数字,精确到石斗,连掌管户部的官员都啧啧称奇。退朝后,他拉着邵元节在御花园比试轻功 —— 少年天子踩着青砖铺就的小径奔跑,只觉身轻如燕,裙摆扫过花丛竟未沾一片落叶。“仙长你看,” 他指着自己的手掌,掌心因丹药的作用泛着淡淡的红晕,“朕的真气果然越来越盛了。”

为了加快 “修仙进度”,朱厚熜命人在西苑筑起一座炼丹房,取名 “紫极宫”。房内按北斗七星方位摆放着七座巨大的鼎炉,分别炼制不同功效的丹药:“太阳炉” 炼补气丹,“太阴炉” 炼凝神丹,“天罡炉” 则专门炼制据说能 “脱胎换骨” 的九转金丹。邵元节被任命为紫极宫总管,手下配备了三十名精通药理的道士,每日的工作就是记录丹药的成色、火候,以及天子服食后的反应。

有次邵元节呈上来的丹药略带苦涩,朱厚熜服用后夜里梦见自己身处云端,与仙人对弈。醒来后他竟认为是 “药效精进,已能沟通天界”,当即赏赐邵元节一柄玉如意,上面刻着 “仙师” 二字。消息传到内阁,张璁曾委婉劝谏:“丹药性烈,恐伤龙体。” 朱厚熜却不以为然,还将自己的 “练功笔记” 递给阁臣传阅,上面用朱砂画着奇奇怪怪的经络图,标注着 “服药后气行至此处,有温热感”。

随着丹药服用日勤,朱厚熜对修仙的期待也愈发迫切。他命人在紫极宫的墙壁上绘制《飞升图》,图中仙人踩着祥云,衣袂飘飘直上九霄,而他自己的画像被画在最前方,正伸手去触碰天门。每日清晨,他都会站在图前默祷片刻,然后接过邵元节递来的丹药,像捧着通往长生的钥匙。那时的他还不知道,那些让他精力充沛的暖流,不过是铅汞中毒的初期反应,而那所谓的 “仙缘”,终将在日后化作啃噬他生命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