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50章 西苑转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苑的丹烟终于彻底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笔墨的清香与议政的声浪。朱厚熜站在曾经的炼丹房外,看着工匠们拆除青铜丹炉,心中没有丝毫留恋。这座承载了他二十年修仙幻梦的建筑,即将以全新的面貌重生 ——“策问堂” 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被工匠们郑重地悬挂在门楣上,红底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改造后的策问堂宽敞明亮,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天下舆图》,从辽东的雪原到南海的岛屿,从西域的戈壁到江南的水乡,每一处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堂中央摆放着一张长长的紫檀木案,上面整齐地堆放着各地送来的奏报与卷宗。朱厚熜身着常服,第一次在此召见督抚大员时,目光扫过舆图,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从今往后,这里便是议论国政的地方。”

徐阶站在一旁,看着皇帝抚摸着舆图上的山川河流,眼中满是欣慰。朱厚熜指着图中的黄河流域,对他说:“过去朕盯着丹炉,以为丹药能保长生,能固江山,实在是荒唐。现在要盯着这张图,哪里有水患,哪里有旱灾,哪里有叛乱,都要清清楚楚,才能对症下药。”

正说着,云南巡抚风尘仆仆地赶来奏报:“陛下,云南土司叛乱,叛军占据了哀牢山一带,负隅顽抗,臣恳请朝廷派兵镇压!”

朱厚熜闻言,走到舆图前,手指准确地落在云南西南部的山脉上:“你说的是哀牢山主峰西侧的无量河谷吧?那里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叛军若据此为营,确实难以强攻。” 他不仅说出了山脉走向,还点出了河谷的地形特点,甚至提到了附近几条隐秘的山道。

云南巡抚惊得目瞪口呆,他从未向皇帝详细描述过叛军的具体位置,没想到皇帝竟了如指掌。徐阶在一旁会心一笑,他知道,这些地理知识,是朱厚熜当年研究 “龙脉风水” 时,对着舆图一遍遍揣摩记下的。那时的荒唐之举,如今竟成了处理政务的助力。

“叛军虽占据地利,但粮草不济。” 朱厚熜继续说道,“你可派一队精兵,从东侧山道绕后,切断他们的粮道,再正面佯攻,定能一举击溃叛军。” 云南巡抚连连点头,领命而去。

这样的场景,在策问堂中越来越常见。朱厚熜每天都会在此召见官员,批阅奏报,讨论政务。他会仔细询问江南的漕运情况,会关心北方的边军粮草,会研究海瑞送来的吏治改革新进展,也会听取戚继光关于新军训练的汇报。

朝堂之上,官员们渐渐发现,这位鬓发已白的皇帝,虽然容颜苍老了许多,但目光却比年轻时更加锐利。讨论起政务来,他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形势了如指掌,再也不是那个沉迷修仙、不问世事的昏君了。

有一次,海瑞在策问堂汇报清丈田亩的成果,提到某地地主勾结官员隐瞒田亩时,朱厚熜当即指着舆图上的那个地方,说出了当地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农作物,让海瑞惊讶不已。“陛下何时对这些如此了解?” 海瑞忍不住问道。

朱厚熜笑了笑:“当年为了寻找所谓的‘风水宝地’,朕翻遍了天下舆图,没想到那些闲来之笔,如今倒派上了用场。”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却更多的是一种释然。

夕阳透过策问堂的窗户,照在朱厚熜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他看着墙上的《天下舆图》,心中充满了感慨。西苑的转型,不仅是建筑的改变,更是他内心的转变。从盯着丹炉到盯着舆图,从追求长生到心系百姓,他终于明白了一个帝王的真正职责所在。

在这片曾经弥漫着丹烟的地方,如今充满了政务的繁忙与希望的气息。朱厚熜知道,自己过去浪费了太多时间,但现在,他要争分夺秒,为大明的江山社稷,为天下的黎民百姓,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策问堂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那灯光,照亮了朝堂,也照亮了大明中兴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