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261章 农械助耕催新芽,海疆联防靖余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1章 农械助耕催新芽,海疆联防靖余波

一、辰时江南试农械,播种机开新田

十一月初一辰时,江南的麦田里,晨雾还没散尽,两台登州工坊新造的“机械播种机”正沿着田埂缓缓移动——车身由货车底盘改造,前面装着犁地的铁铧,后面的木斗里装着新麦种,随着车轮转动,麦种均匀地落入犁开的土沟里,覆土板紧随其后把土盖实,一气呵成。

农户张阿福蹲在田边,盯着播种机走过的痕迹,伸手扒开泥土——三粒麦种间距刚好,深浅一致,比人工撒种整齐太多。“以前撒一亩麦,要三个壮劳力忙半天,还得担心撒不均、出芽少!”他摸着播种机的铁铧,对身旁的登州匠人说,“这铁家伙半天能种十亩,省下的力气能去修整水渠,明年收成肯定更好!”

匠人李师傅正调试机器上的“种量调节器”:“想密点就把旋钮往左拧,想稀点就往右,江南的土软,铧深调两指就行。”不远处,另一台播种机旁围满了农户,有人学着帮着加麦种,有人跟着机器看覆土,田埂上的笑声混着机器的“突突”声,成了江南清晨最热闹的动静。

辰时末,两台播种机共种完二十亩麦田,张阿福和农户们凑钱订了五台,还在田边立了块木牌,写着“中原农械助耕田”——这是江南第一批农户自主订购的农械,也是机械从“救灾护商”走向“日常助农”的第一步。

二、午时海疆传警讯,联防舰队驱余寇

午时的蓬莱海域,一艘神威舰的了望哨突然举起信号旗:“东南方向发现三艘可疑船只,挂着蓬莱旧旗!”舰长孙毅立刻按“海疆联防策”下令:“发信号给附近的苏州舰、云州舰,成三角阵包抄!摩托车队去甲板警戒,准备连发枪!”

很快,另外两艘神威舰从左右两侧驶来,三舰形成合围——可疑船只见状想掉头逃跑,苏州舰的舰炮立刻鸣枪警示,子弹擦着船舷落入海中。船上的人慌了神,有的想跳海,有的举着刀叫嚣,却是些穿着破烂盔甲的蓬莱残兵,手里的武器早就锈迹斑斑。

“放下武器!否则开火!”孙毅通过传声筒喊话,甲板上的士兵端着连发枪,摩托车队则骑着车在甲板边缘巡逻,防止有人跳海突袭。最终,三艘船上的百余名残兵乖乖缴械,被押上神威舰——他们原想劫通商商船,却没想到中原早已布下“联防网”,任何海域的动静,附近战舰都能半个时辰内赶到。

午时三刻,孙毅将处置结果通过传讯镜上报中枢:“蓬莱残寇已擒获,商船安全通行。”中枢坊里,管战舰的二哥看着传讯,对陈禾说:“按总系统的规划,咱们在蓬莱海域设了六个联防哨点,神威舰加摩托车巡逻,往后海疆再难有漏网之鱼。”

三、未时州府农械训,匠人授艺保民生

未时的青州工坊,二十个来自周边县镇的农户正围着登州匠人学修播种机。匠人王师傅拆开机器的传动齿轮,指着上面的油孔说:“每天用之前,往这三个孔里加机油,齿轮就不容易磨坏;要是遇到石头卡住,别硬开,先把犁铧抬起来,不然会掰弯铁件。”

农户李大牛拿着小本子记个不停,他刚领了村里订的播种机:“以前只敢用,不敢修,坏了要等登州匠人来,得耽误好几天农时。现在学会了简单维修,自己就能处理小毛病,不耽误播种!”旁边的农户们也跟着上手试拆零件,王师傅在一旁逐个指导,工坊里的锤子声、讲解声此起彼伏。

除了播种机,工坊还摆着两台“小型脱粒机”——是用摩托车发动机改造的,能把收割的稻穗快速脱粒。“明年夏天收稻子,就用这个!”王师傅启动机器,稻穗喂进去,米粒立刻从出口漏出来,谷壳则从另一头排出,农户们看得眼睛发亮,纷纷打听订购的日子。

未时末,农户们带着维修手册和简易工具离开工坊,李大牛骑着拉播种机的货车,车斗里还装着刚领的机油桶——他要赶在天黑前回村,教乡亲们怎么保养机器,不让这“农时宝贝”出半点差错。

四、申时中枢议粮储,医械联动保冬安

申时的中枢坊,陈禾、苏瑾、陆明围着总系统的“民生调度沙盘”,上面标注着各州的粮储、医械分布和冬季防寒准备。

陆明指着江南的粮储标记说:“有了播种机,江南冬麦种植面积比去年多了两成,明年夏粮能多收三百万斤,咱们可以把多余的粮食调往漠北和西北,那边冬天长,存粮得备足。”苏瑾接着说:“流动医车要加配‘防寒诊疗包’,里面放着冻疮膏、发热药,还要带些暖炉,偏远山村的老人孩子经不起冻。”

陈禾盯着沙盘上的“西北医讯盲区”:“让登州工坊再派五辆流动医车去西北,顺便带些小型发电机——用煤矿的煤发电,能给医车供暖,夜里还能照亮诊疗点。另外,各州的粮车要和医车同行,一是能互相照应,二是能及时给偏远村落送粮送药。”

正说着,总系统的传讯镜亮起,弹出漠北的消息:“驯鹿队已学会用摩托车拉煤,部落存煤够烧到明年开春,流动医车每月来两次,风寒患者比去年少了七成。”三人看着消息,都松了口气——机械联动民生,终于让寒冬里的百姓有了安稳的底气。

五、酉时海疆通商盛,机械载福连中外

酉时的蓬莱港,夕阳把海面染成金红色,三艘挂着“中原-蓬莱通商”旗号的商船刚靠岸,货车立刻驶上码头卸货——中原的丝绸、瓷器,蓬莱的香料、珍珠,通过货车快速转运到仓库,比以前用马车卸货快了三倍。

商队首领赵海正和蓬莱商会的管事对账:“这次的丝绸用货车运,路上没受潮,损耗比上次少了一半,下次咱们可以多装些,用神威舰护航,十天就能往返一次。”管事笑着点头:“中原的机械真是好东西!我们蓬莱的渔民也想订几辆货车,把海货更快运到中原,新鲜的鱼能卖更好的价钱。”

码头旁的空地上,几个蓬莱孩子正围着一辆停着的摩托车,中原士兵笑着教他们摸车把:“这是用来巡逻的,很快你们这里也会有货车,运鱼、运粮食都方便。”孩子里最大的那个,指着货车上的“天下同”字样,用生硬的中原话说:“中原……好……”

酉时末,蓬莱港的灯笼一盏盏亮起,货车的车灯在码头上来回穿梭,把卸下的货物送进各处商铺。中枢坊里,叶尘看着传讯镜中热闹的港口,对众人说:“机械不仅能守家国、助民生,还能连中外——让蓬莱的百姓也享到机械的好处,天下同的路才走得稳。”

夜幕降临时,江南的播种机已停进农具棚,农户们在灯下讨论着明年的收成;海疆的神威舰还在巡逻,摩托车的灯光在甲板上闪烁;蓬莱港的货车还在忙碌,把中原的温暖和蓬莱的物产,载向更远的地方。中枢坊的传讯镜上,总系统弹出新提示:【农械覆盖度达四成,海疆联防无死角,天下同民生网络进一步完善】。

陈禾看着提示,和苏瑾、陆明相视一笑——他们知道,每一台转动的农械、每一艘巡航的战舰、每一辆穿梭的货车,都在把“天下同”的愿景,一点点变成现实。

(本章完)